不要让容貌焦虑耗掉整个青春

2022-05-30 10:48:04张绍然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容貌安安外貌

张绍然

当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被容貌焦虑裹挟时,作为“镜子”的父母,必须明确且有力地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对自己外貌不满意正在成为全球青少年的一大心病。

2020年12月,比利时根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24个欧美国家青少年行为报告数据得出结论:约61%青少年对自己身体不满意。2021年,中青校媒对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开展容貌焦虑问题的专项调查发现:近六成大学生存在容貌焦虑。

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2021年,25岁及以下人群是医美消费的绝对主力。“95后”“00后”占据医美消费市场54%,其中“00后”占比达到19%。2020年5月,我国儿童化妆品的整体销售额比去年增长超过1200%,目前儿童化妆品市场总额约为100亿元,且这一市场年增长超过30%,每年至少有5000万名儿童使用化妆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容貌焦虑已波及大学生和儿童青少年群体。那么,容貌焦虑对未成年人有何影响?哪些反应是正常且在可控范围内,哪些现象则需要严肃对待?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摆脱容貌焦虑,重新找回自信人生?

青春期难免遭遇容貌焦虑,父母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我的发际线太高了!做梦都想植发!”“满脸痘痘,要多丑有多丑!”“我已经半个月没吃晚餐了,每天晚上都饿得睡不着,但我还是会坚持下去。”这是记者随机采访时,几名初中生的回答。

不得不说,容貌焦虑几乎是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何为容貌焦虑?通俗来讲就是对自己的长相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好看而产生的焦虑感。

随着青春期到来,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性激素的变化,青少年会比之前更加在意自己的外表以及异性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想以更美的形象、更好的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从而在心理上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和接纳,这是青春期心理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正因此,但凡容貌上有一点瑕疵,比如个子不够高、不是瓜子脸或是脸上长个痘痘,他们都会当作天大的事,觉得“没脸见人”。

除此之外,人都会有“假想观众”的信念,即相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关注和评价。因为担心别人的评价,所以过度夸大容貌的作用。这一特点在正处于自我概念建立阶段的青少年当中尤为明显。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在班级活动中,如果主动和自己合影的同学不多,有容貌焦虑的孩子就很容易下意识地认定他们嫌自己难看。

青春期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美丑的辨别能力不太完善,容易钻牛角尖,也很容易被误导,因此,父母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青春期长痘痘很正常,用头发或帽子遮一下就好。”“大家都长痘痘,去学校比比谁长得多,没准儿很有趣。”这样,孩子就会对容貌建立正确的认识,与并不完美的容貌和平相处。

父母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用自身的经历帮助孩子缓解容貌焦虑。

今年刚上大学的小可说,因为嘴唇很厚,牙齿也不好看,她一度觉得自己像个怪物,在十四五岁时也因此感到很自卑。当时甚至有男生笑话她是“香肠嘴”,父亲知道后,立刻去学校找到那位男生让他当面给小可道歉,并保证不再嘲笑她。

妈妈也经常跟小可谈心,告诉她自己小时候也为容貌自卑过,因为头发稀疏,别人嘲笑自己是“秃子”。但是,越是关注容貌就越烦躁。“越烦躁越想吃东西,晚上也睡不着觉,这样一来就会越来越胖甚至长痘痘。”妈妈告诉小可。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小可慢慢不再过度关注自己的容貌,而是集中精力做自己擅长的事,如画画、编舞台剧,她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容貌有更加清晰、正确的认识后,即使偶尔有小烦恼小郁闷,也不会对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太大影响。

事实上,只要父母不过度打压,孩子不过度关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容貌焦虑都会渐渐消失。如今19岁的小可依然有着厚厚的嘴唇,但她已经不在乎了,自信乐观的她深受周围人欢迎。

一味与容貌作“斗争”,很可能耗掉整个青春

健康、自然、自信无疑是青春与美丽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孩子会在成长中渐渐懂得这个道理。然而,也有些青少年没能顺利建立正确的审美,陷入了更深的容貌焦虑,给学习、生活甚至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受动漫、游戏等的影响,14岁的小璇对美有着特别偏执的追求:身材一定要够瘦,皮肤一定要无瑕。為保持苗条,她坚持早餐喝一杯牛奶,中午不吃主食,晚上则粒米不进。为保持好皮肤,她坚持不化妆不出门,每次化妆长达3小时,身边人随便一句 “你皮肤好差”就会让她崩溃……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完美,小璇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和父母的关系也是剑拔弩张,隔三差五就会吵一架。

反复照镜子、出门前反复换衣服、化妆、关注其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外貌缺陷、不断将自己的外貌与他人比较、总以为别人以消极方式评价自己甚至有整形的想法……这些症状若出现3个以上,就说明容貌焦虑比较严重了。

来自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对身体不满意的青少年,成年初期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50%~285%。

更严重的容貌焦虑会引发躯体反应和心理问题。当与他人见面时感到紧张局促、焦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仅通过文字、语音等“看不到脸”的方式进行社交时又不会产生不适感);在与他人面对面交谈时不敢直视对方,出现低头、局促、不自觉地抠手指、出汗、脸红或苍白、身体和声音颤抖等症状甚至产生回避行为。

著名精神心理医学专家、广州晴日身心医疗创始人何日辉,曾接待过14岁抑郁症患者安安。安安成绩优异,性格也好,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她却觉得当今是看脸的社会,自己个子不高,五官过于扁平,即便考上好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也没有男人会喜欢自己。

为了让五官看起来更立体,安安偷偷从网上买了“三无”美容产品,号称可以重塑脸型,结果钱打了水漂;为了让眼睛变大,她到美容院体验所谓的扩眼黑科技,差点儿毁容;为了变得更白,她还在网上买了各种美白精华,导致脸部严重过敏……

见女儿如此在乎外表,却对学习毫不上心,安安父母很生气,指责她:“长得不好看还不好好学习,能有什么未来?”本就对容貌不自信,父母的打击更让安安无地自容,她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愿与同龄人沟通交流,在家也不爱说话,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当妈妈责怪她不好好学习时,安安竟然说想去死……

过度的容貌焦虑症状导致抑郁症,安安不得不办了休学手续。何日辉说,如果孩子的容貌焦虑非常严重,很可能患上了躯体变形障碍(又名“想象丑陋综合征”)。对自己的外貌极其自卑,即便长得挺好看的也觉得自己某些地方丑得难以见人。患者非常苦恼,花大量时间照镜子、化妆进行修饰,有的人反复去皮肤科就诊甚至多次接受整容手术。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青峰说:“要通过各种媒介让青少年意识到,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之前,一味与自己的脸‘斗争很可能耗掉整个青春。”

真正的美,不该交由他人和社会来定义

2021年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将重点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等现象。

但是缓解儿童青少年容貌焦虑的第一道屏障,还是在家庭。

父母首先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成才的梦想、正面的榜样,培养美好的心灵、昂扬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当然也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认同他的焦虑,肯定他注重形象是积极向上的,是希望展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实际上,适度关注自己的外貌也会让孩子自律,养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成长道路上越来越自信。不能动不动就说孩子“臭美”或老灌输“注重外貌很肤浅”的观點,否则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环境对他们提出的诸多“外貌”要求,从而更加焦虑。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眼睛小、皮肤黑、身材不够好,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爱,也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当孩子的内心充盈了,就会自信满满,自然也就不再过度关注外貌。

如果孩子有比较严重的皮肤问题或者超重影响到健康、睡眠,家长应调整家庭饮食结构,督促孩子锻炼并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孩子过度在意自己的容貌缺陷如单眼皮、塌鼻梁等,则应引导他关注自身其他优点,如绘画或体育特长、性格乐观自信、善良大方等,多夸奖、肯定孩子,他的容貌焦虑就会慢慢缓解。

当容貌焦虑程度较重时,孩子沉迷于化妆、减肥甚至整容,父母应该告诉他们:想整容无可厚非,但青少年骨骼未发育完成,眼、鼻、轮廓都还在成长过程中,正规整形医院都要求年满18岁才能做医美项目,如果真的想整容,也要等成年后再说。

而当容貌焦虑导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自责自罪、睡眠障碍等疑似抑郁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

缓解儿童青少年容貌焦虑,需要家校社三方合力,让孩子明白:我们不能把“美”交给他人和社会来定义。没有人能对你的外表说三道四,你的“美”由你自己定义。

外表漂亮是优势,但活得漂亮才是本事。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饱读诗书的魅力、善良乐观又自信的个性,才是一个人最引以为豪的资本。

猜你喜欢
容貌安安外貌
年轻人:别让“颜值打分”徒增容貌焦虑
华人时刊(2023年9期)2023-06-20 08:31:28
新兴词汇
画与理
诚实守信的陈尧咨
安安
童话世界(2019年28期)2019-11-23 08:44:56
外貌描写慎“化妆”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4
外貌与内在
外貌描写之我见
感恩节
红豆(2016年6期)2016-05-14 12:12:30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