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关系中的聆听技巧

2022-05-30 10:48柏燕谊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代际长辈家风

柏燕谊

代际间的聆听是传承家风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给予父辈积极回应,给予子女力量传递。

提到代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只要家庭有三代以上就会涉及这个话题。为什么要讲代际呢?因为代际关系中的聆听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

于个人而言,聆听是了解我是谁、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渠道。于家庭而言,聆听是促进家人沟通、传递家风家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中青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可谓家族传承的核心枢纽。所以,这一期我们就来讲讲代际关系中的聆听。

找到聆听的重点

记得小时候畅想以后的幸福生活,人们说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谁家要是有小轿车,那绝对就是大富豪。如今,电灯电话早已普及,自动化电器成了很多家庭的标配,不少家庭更是拥有了私家车。谁能想到,曾经以为要很久很久才能实现的幸福生活,短短三四十年就超额完成了。

有人肯定会问:咱们不是讲聆听吗?为什么要讲这些?讲这些是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经济发展有多迅速,社会变化有多快速。好,记住这种感觉。

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自己或身边人对父母说的这些话:“爸,别说了,你说的那些对我一点用也没有。”“妈,你小时候玩过手机吗?你小时候知道电脑是什么吗?你什么都不知道,我知道的比你多多了,别跟我讲过去的辉煌了,行吗?”“时代已经变了,不要再说你经历的那些事了,早就过时了,真的!”……

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听父母说话?因为觉得他们说的那些对自己完全没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因为大家把聆听的重点放在了物质层面的社会经验。然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快,长辈这方面的经验必然无法指导当下,就像现在都要学习如何使用天然气,而父母讲的却是如何砍柴生火。

我们真正要聆听的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层面,物质会过时,但精神却可以永流传,也确实需要代代传承。就像父母讲如何砍柴生火,我们要听的不是具体如何做这件事的方法,而是其所承载的吃苦耐劳、为家人付出的精神。

有一次,我和我妈聊天,她讲到当年自己想学医,但家里条件困难。于是,全家人就一起帮她想办法,外公提供经济支持,哥哥帮她找书,姐姐帮她咨询专业老师……这种被支持和呵护的感觉让她至今都觉得温暖。

我问她:“你们家为什么这么和谐温暖呢?”她说:“你姥姥去世得早,我的哥哥姐姐都想要替母亲完成爱的接力,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使命。”我很受触动:“那时候物质那么匮乏,大家能够不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兄弟姐妹操这么多心,真的挺难得的,也特别让人感动。”听我这么说,我妈也很有感触,话匣子就此打开,开始讲外公如何为家打拼,外公的父亲如何为了扎根北京而努力……

很多人都听过父母讲过去的故事,有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人三言两语就把话头堵上了,老人不高兴,自己也不舒服。但那天,我和我妈聊了很久,彼此也都觉得很温暖。为什么?因为我妈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听的不是她有什么生活经验可以指导我买车买房,而是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其他人特别有担当,相互扶持;为了更好的生活,一家人不畏艰难,拼命付出……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学习如何面对困难、面对爱的丧失、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也是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来源。

我想你一定听过很多小孩这么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我妈妈是医生,我爸爸是法官。”“我妈妈是演员,我爸爸是运动健将。”为什么?心理学有个说法,当我是某个强大者的一部分时,我也是强大的。同样地,聆听长辈讲述他们是谁以及如何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也会把他们给予的外在的强大内化成自己内心的强大,这是进行自我建设的重要途径。

识别听到的内容

年轻人不爱听长辈说话,除了觉得他们讲的那些毫无用处之外,还觉得听他们说的话让人提不起精神。

儿子:“这工作太烦了,我要换工作。”老爸坚决不同意:“年纪轻轻就知道挑三拣四,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做人就得守本分,老老实实才能长久。”儿子不屑地翻了个白眼:“人就得趁年轻多试试,总不能像你一样,一辈子在一棵树上吊死,多窝囊啊!”感觉自己遭到挑战,老爸非常生气:“没有我辛苦打拼,能有现在的你?怎么现在翅膀硬了,觉得我不中用了?”每次不管说什么,爷俩的对话都会走向同一个结局。久而久之,儿子也就不愿意听老爸说话了。

这对父子的对话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沟通中,长辈尤其是老年人总喜欢表达否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危险那也不安全。年轻人会觉得他们观念老旧、思想保守,老觉得自己怎么怎么好,别人如何如何不行,让人完全没有听下去的欲望。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这个场景可以非常形象地解答这个问题。

爸爸帶着5岁的儿子玩,儿子想从一米多高的山包上跳下来。爸爸高兴地鼓励道:“跳吧,爸爸在下面接着你!”听爸爸这么说,儿子瞬间勇敢起来,一鼓作气跳了下来。爸爸说到做到,稳稳地接住了儿子,父子俩击掌庆祝。

爷爷带着5岁的孙子玩,孙子想从一米多高的山包上跳下来。爷爷赶紧制止:“千万别跳,太危险了,跳下来肯定会把腿摔断的。你站那儿别动,爷爷带你走下来!”小孙子像霜打的茄子,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爸爸和爷爷的态度完全不同?这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内在力量体验感进行评估后的结果。爸爸年富力强,很有力量感,他就会把自己内在的力量感投射给儿子—跳吧,没事。爷爷年纪大了,身体衰老、体能下降、社会关系减少,他就会把自己内在的无力感和脆弱感投射给孙子—哎呀,千万别跳。

所以,在聆听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自我识别,不管长辈怎么说,都不要太较真,也不要听弦外之音,而要清楚地意识到:在那个年纪和位置,他对事情的评估和我是不一样的,所以想法、做法也不同。有了这样的觉察,我们就不会总想着拒绝、反驳他,而能够在理解的前提下更多地给予积极回应。

多说才能多听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一定要多说。说和听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说,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听。

我们多说,父母才能多听、多说。随着年纪增长,父母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单一,社会关系越来越简单,他们能听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能给孩子说的也越来越有限。作为孩子,我们要把多彩的故事、有趣的经历分享给父母,帮助他们拓宽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感受到:孩子愿意和我交流,他心里有我;孩子跟我讲这么多好玩的事,我和这个世界联系更多;和世界与时俱进,我还是很有活力的。在这种积极美好的体验下,父母内心的力量会增强,会更愿意主动和孩子沟通,表达也会更有力。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后,他们就不再会觉得孤单,那些销售骗子也就没了钻营的机会。

我们多说,孩子才能多听、多说。为什么要讲代际间的倾听?因为中青年是家风传承的重要枢纽。小时候,我们听爸爸妈妈讲爷爷奶奶的故事、讲爸爸妈妈的故事,现在自己成了父母,也要把家族的故事说给孩子听。

有一次做亲子活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因为身体不适,一直咳嗽。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坚持要去门外等着,工作人员好说歹说,他才勉强同意缩到窗边。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打扰了大家。有些不知情的家长时不时会朝那边看过去。

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对我说:“柏老师,我跟你说,我爷爷不是一直这样的。你知道吗?我爷爷14岁就参了军,保家卫国,特别英勇。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又去工厂当了工程师,会造火箭,特别厉害……”

孩子特别骄傲地说了很多爷爷的故事,我也听得入了迷,忍不住问他:“你怎么知道爷爷这么多故事啊?”孩子指指爸爸:“我爸爸跟我讲的啊。”我又问道:“那你是不是觉得爷爷特别棒?”孩子更骄傲了,嗓门都忍不住大了些:“那当然啦!爷爷就是我的英雄,就是我的偶像,我以后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工程师,做一个勇敢的人!”这时,我注意到,孩子的爸妈在一旁笑得特别开心。

饱含热忱的情感回应是我们给父母最好的爱,饱含力量的家庭故事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此,家风才能得以传承,家庭才能更加幸福。

猜你喜欢
代际长辈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长辈篇
家风伴我成长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幽默好家风(二)
长辈们的教诲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