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梅兰芳

2022-05-30 10:48唐正芒周星辰
百年潮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梅兰芳京剧艺术

唐正芒 周星辰

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装扮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也曾修改过京剧的唱词乃至剧名,如将传统京剧《李陵碑》中的一句唱词“方良臣与潘洪又生机巧”修改为“魍魉臣贼潘洪又生机巧”;将现代京剧《芦荡火种》改名为《沙家浜》等。毛泽东逝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就有大量的京剧唱片。毛泽东对京剧的热爱和内行,特别体现在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关系上。

识其非凡艺术

提起梅兰芳,毛泽东赞不绝口。早在1949年革新剧社到西柏坡演出时,他就对身边爱看戏的同志说:“你们都爱看戏,好戏还在后头呢。过几天咱们进了北平,看梅兰芳演的戏,那才叫好咧,他的京剧艺术,那才叫绝呢,在全中国和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开国大典之后,中南海怀仁堂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会场,成为举办各种晚会的场所。从1950年到1952年,就曾安排过20余次的京剧晚会。当时几乎所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都到怀仁堂演出过。其中,梅兰芳在怀仁堂演出的次数最多。

1949年11月3日, 天津《进步日报》刊登的《梅兰芳谈旧剧改革》一文

1949年的一天,毛泽东第一次观看梅兰芳表演就被他的风采吸引。那天演出的剧目是《霸王别姬》。毛泽东和普通观众一样,听得格外仔细,看得格外出神。在看到剧中项羽悲泣地喊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时,毛泽东心情沉重,意味深长地和身边的警卫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演出结束后卫士催促毛泽东退场,毛泽东说:“提前走不好,那样做不礼貌。”梅兰芳出来谢幕,毛泽东站起身来致以热烈的掌声。遗憾的是虽近在咫尺,却未能近身交谈,但毛泽东通过陈毅向梅兰芳转达:“毛泽东主席想请你梅先生在文代会期间唱几场戏,不知可不可以?”

毛泽东爱看梅兰芳的戏,体现着领袖对国粹的热爱和对京剧艺术家的尊重。毛泽东对梅兰芳表演的京剧作品百听不厌,特别是对《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更是情有独钟。在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剧目中除了《霸王别姬》外,他在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中塑造的英勇无畏的穆桂英角色,也颇受毛泽东欣赏。毛泽东鼓励梅兰芳多唱《穆桂英挂帅》,为战士壮气壮胆,学习穆桂英的英勇斗争精神。

赞其高尚品格

毛泽东不仅经常与梅兰芳一同看戏谈戏,还对他的德行、生活颇为关心。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激励民众抵抗外敌,点燃民众的抗日斗志,梅兰芳自发改编新戏《抗金兵》,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爱国之心。此举遭到日方报复,他们冻结梅兰芳私人财产、捣乱梅兰芳画展。一怒之下梅兰芳放火焚画。面对声名巨大的梅兰芳,日本人希望借助其影响力犒劳士兵、鼓舞士气。面对日方威胁,梅兰芳先后以蓄须、打伤寒针等方式拒绝。这些举动无不透露着梅兰芳正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铮铮铁骨的高尚品格。

梅兰芳的这些做法引得毛泽东连连称赞。毛泽东说:“梅兰芳这位戏剧界的名人可不简单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后,他就留须隐居,再也不演戏了。他不顾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罢歌罢舞。这位艺术家的这种民族气节是多么可贵啊!我们今天去看梅兰芳的演出,就是要提倡这种民族感、正义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对毛泽东的褒奖和鼓励,梅兰芳谦虚地说:“我在抗日时期有点爱国表现,党肯定我,人民鼓励我,我感到莫大安慰。我知道,党和人民鼓励我,是体谅我当时的实际处境,能够保持气节,觉得难能可贵。可是我认识到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的。比如说,当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人都像我那样隐居起来,中华民族能解放吗?所以比起八路军、新四军,特别是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文艺战士,我感到惭愧,我今后要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接见梅兰芳(右二)等艺术家

毛主席欣赏梅兰芳,认为像梅兰芳这样的人才是人民心中的艺术家。1949年7月,毛泽东在新政协的筹备会议上发现文学艺术界政协委员里没有梅兰芳的名字,便问及此事。当时有人认为梅兰芳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不够资格入选文学艺术界政协委员,毛泽东严肃地反驳道:谁说不够格?梅兰芳从南方回北平时,市民们自发到前门车站去欢迎他。你们进北平时,可有这么大动静?又有谁知道你们的大名,心甘情愿地去迎接你?由此,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赏其京剧才华

毛泽东提倡改造京剧旧形式,增添时代新形式。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就说道:“艺术作品要注重营养,也就是要有好的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而梅兰芳在京剧方面的改革创新与毛泽东“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断革新京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了前人表演形式的同时,又对京剧的剧目、唱腔、器乐、服饰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在扮相演绎上。为了使反串形象更加贴切,梅兰芳改造鬓角,吸取电影、话剧的化妆术,使形象更加女性化。1949年,北平戏剧界为庆祝毛泽东迁居北平,专门组织了一场文娱晚会。大家对坊间流传的关于梅兰芳亦男亦女之事都感到十分好奇,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时,毛泽东笑着解释道:“过去,大家都生活在农村,不要说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就是能看到梅兰芳演戏,如果没有知情人介绍的话,认为梅兰芳是女的也不奇怪。因为在舞台上,他就是男扮女装的女角戲。如今我们已经进城了,今天咱们就要看他的演出了,再说他是女的,那就是大笑话了。”除了在外表扮相上下足功夫之外,梅兰芳更加注重内在神韵的表现。梅兰芳以旦角闻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众多剧目中常常以女性形象登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但其又并非刻板单纯地对女性特征进行模仿,而是深层次地理解女性举手投足间的意韵,准确地传达出女性内在的温柔端庄,以艺术的形式升华了女性的意向。1953年,梅兰芳在怀仁堂参加招待会时,一幕《游园惊梦》使毛泽东看完后对梅兰芳说:“你扮演的杜丽娘,深刻而有诗意。”

梅兰芳剧照

在唱功方面。梅兰芳的嗓音细腻圆润、高宽清亮,唱腔字正味纯、音色饱满。在融合了多种流派的风格之后,以独特的唱腔名扬四海,其甜美的声线让人难辨雄雌。1951年,毛泽东在长安大戏院看梅兰芳表演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其实梅兰芳是个男的,可为什么有人认为他是女的呢?那是因为听他的唱腔而得出的判断,这错就错在因果关系间没搞对头了。一般情况下,能唱出女声音的应该是女的,可偏偏在中国京剧的戏曲里,唱女腔的都是些男演员,这是什么原因?难道过去中国就没有女演员了?不是的,那是封建社会的缘故,旧社会男女在一起别说拉拉扯扯不行,就是多看几眼多说几句都被视为不道,所以,京剧初创时期,唱花旦的演员便由男演员来代替了,久而久之,这个传统传了下来。梅兰芳是中国一代名旦,他虽为五尺汉子,却唱得一腔女调,堪称中国一绝。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以时而幽怨婉转,时而悲壮恢宏的唱腔引得台下的毛泽东一边泣泪一边称赞:“这真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还向警卫员介绍:“梅兰芳是中国第一代名旦,四大名旦中他排在第一。”

在服饰方面。1951年,梅兰芳率剧团到中南海演出,当时所演剧目为《金山寺·断桥》。毛泽东坐在台下看得很仔细。第二天,毛泽东与梅兰芳交谈时,对他前一日的表演赞不绝口:“昨天看了《金山寺·断桥》。你的白娘子扮相与众不同,想得很妙,浑身穿白,头顶一个红绒球。”梅兰芳听了之后深受感动,因为对白素贞的服饰研究了很长时间才做出如此细微的改动,主席竟一眼看出。其实白素贞的服装和头饰一直都在不断调整。从1915年首演时的大额子改到软额子再到以白色大绒球奠定素雅基调,最后以一身雪白头顶红球亮相,不仅为白娘子增添了几分俏丽,也突出了白娘子的战斗精神。历经数次的小小改动主席竟一眼看出其精妙之处。

1953年,梅兰芳预计在怀仁堂演出《游园惊梦》,恰逢毛泽东在看梅兰芳所著《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的《游园惊梦》篇章,于是在演出前毛泽东特派钟灵到梅兰芳家中借原著《牡丹亭》。梅兰芳说:“《牡丹亭》传奇,经过几百年来艺人和昆曲爱好者的修改剪裁,和汤显祖的原著已有很大的不同。我用的就是流行的《遏云阁曲谱》,没有单本。”最后,钟灵只得将《遏云阁曲谱》带回给毛泽东。

与时俱进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梅兰芳不仅主动对艺术的形式进行调整,还不断寻求“古装新本”的内容更新,在经过多次创新后的梅派京剧仍然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毛泽东主席的欣赏,这也是毛泽东对梅兰芳进行戏曲改革的充分肯定。

20世纪50年代的梅兰芳

赋其剧坛重任

梅兰芳凭借其精湛的戏曲技艺在整个文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更是慧眼识珠,从梅兰芳的京剧表演中看到文艺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正如毛泽东在看完梅兰芳的戏后对大家说的:“这真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表演。今后,这些人都是新中国的戏剧家,在政治上将要有地位了,将要受人尊敬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肯定我国的戏剧能很好地发展起来,能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毛泽东爱才惜才,像梅兰芳这种对我国文艺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更是倍加珍惜。1949年7月,梅兰芳受邀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还被推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毛泽东发来贺电,希望以梅兰芳先生为首的文艺代表们团结起来,广泛地发展文艺工作。同年9月,梅兰芳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会议;10月1日,梅兰芳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与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梅兰芳任院长。毛泽东先后为研究院题写院名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写完以后,他觉得不好,就在其他纸上写了一遍。他觉得又不好,又换了一张,这才觉得满意,派人送给了梅兰芳。梅兰芳得知主席题词时再三斟酌、反复思量,很是感动。毛泽东将这一重任交付于梅兰芳,既是对他戏曲成就的肯定,也寄托了望其延续戏曲艺术的殷切期盼。1955年1月,梅兰芳再任中国京剧院院长。

梅兰芳在他60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一系列如杜丽娘、白素贞、穆桂英、虞姬、洛神等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他在京剧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其他剧种行当的艺术精华,革新京剧表演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创造性地开辟独具特色的“梅派”艺术。梅兰芳的成就是我们民族戏曲艺术宝库中的财富,他将一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的艺术事业。1961年8月8日清晨5时,梅兰芳因左心衰竭,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7岁。在听到梅兰芳去世的消息时,毛泽东心情沉重,难掩悲痛之情,嘱咐周恩来操办梅兰芳后事。由周恩来、陈毅等人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梅兰芳的逝世表示哀悼。在梅蘭芳去世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布标题为“我国当代卓越戏曲艺术家梅兰芳逝世”的讣告,讣告中写道:“梅兰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他从事舞台生活五十余年,为人民的艺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梅兰芳同志的逝世,是中国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责任编辑 杨琳)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毛泽东日常谈话的收集整理与考证、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梅兰芳京剧艺术
梅兰芳评传
京剧表演开始了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