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早期革命经历

2022-05-30 10:48苗体君
百年潮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方志敏南昌江西

苗体君

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24年3月,他经赵醒侬介绍,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入党后,他激动地写道:“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方志敏从弋阳高小毕业后,于1919年秋考入位于南昌的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随后便离开家乡来到南昌求学。刚到南昌时,五四运动将近尾声,方志敏积极投身南昌学生抵制日货的运动中,并被选为甲工学生自治会和南昌市学联的负责人。1920年秋,他在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毕业后,升入该校应用机械科学习,其间阅读了《新青年》《东方杂志》等进步书刊。最为重要的是,方志敏开始关心国内外大事。当时的政府腐败,也直接影响到对学校的管理。有的教师什么都不懂,但凭私人关系就能留校任教,学生意见很大。1921年3月,学生推举方志敏为代表,向校方提出更换误人子弟的“饭桶教员”的要求,但遭到校长赵宝鸿的拒绝。一波未平,同年5月,南昌阴雨连绵,建成才两年的校舍,竟陆续漏雨塌墙。经多方调查,方志敏得知是校长赵宝鸿在建校舍时偷工减料所致。政府拨给学校建筑办公大楼和两栋教室的经费,被他中饱私囊,为自己在南昌大凌云巷建筑一栋小洋楼。就连学生缴纳的膳食费,也被他贪污了不少。此事一经公布,全校学生纷纷要求进一步调查学校财务账目。可赵宝鸿却说学校经费开支完全属于学校行政职能,学生无权干预。他还恐吓说,闹事的学生如不收敛,定将严惩不贷。随后,在方志敏的领导下,甲工学校掀起了“驱赵风潮”。“驱赵风潮”得到了九江、吉安、赣州等地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声援和支持。由于江西省教育厅厅长作梗,方志敏与几个参与领导“驱赵风潮”的学生被学校开除,但赵宝鸿也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在这场斗争中,方志敏成为南昌有影响力的学生领袖。

这期间,方志敏结识了赵醒侬、袁玉冰、黄道等人。1921年6月19日,方志敏由黄道介绍加入改造社。改造社是一个有宗旨、有目标、有政治主张的革命团体,1920年12月,由袁玉冰等在南昌第二中学创建。据方志敏回忆:“社员的思想信仰并不一致,袁、黄和我几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有几个人,相信无政府主义,其余的人,简直是动摇不定,无一定的信仰。”到1921年7月,改造社的社员已发展到107人,此时的改造社已从宣传新文化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方志敏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1921年秋,方志敏到位于九江的南伟烈学校求学,这是一所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入学不久,方志敏就有了“坐牢”的感觉,他曾回忆说:“最使我难受的,就是每天早晨一个小礼拜;星期四下午,又是一个礼拜;星期日的整个上午,都做禮拜!礼拜,礼拜,到底礼拜那(哪)个,真是无聊!”方志敏的白话小说《私塾》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发表在1922年3月出版的《新江西》第一卷第二号上。作品描写了封建塾师摧残青年学生的情景,借喻读私塾“如到监狱里受折磨”,来发泄自己对在南伟烈学校现实处境的愤懑,同时坚信“黄金色太阳的光”,终将会扫除人们心头的阴霾。

因为南伟烈是教会学校,方志敏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开始借助《英汉字典》阅读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思想得到升华,随后便开始钻研起社会主义理论,还发起组织了读书会。

1921年11月21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太平洋会议。会上签订“九国公约”,要挟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使列强可任意宰割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霸中国的山东,在会外强迫中国代表与其直接会谈,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22年12月19日,方志敏参加九江各界召开的国民大会和反对太平洋会议的示威游行。会前,方志敏还代表南伟烈学校与九江其他一些学校联合发布公告:“太平洋会议我国交涉失败,宰割堪虞,爰定于月之十九日上午九时齐集大校场列队游行,下午二时在浔阳第一台召开国民大会,凡我同胞,曷兴乎来。”

少年方志敏

江西地方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2年6月,方志敏收到父亲的来信,说家里已经没有能力筹款继续供他读书了。对此,方志敏回忆:“决然废学,固然是借贷无门,无法筹得学费;同时也不愿因我一人求学,给全家人以如此深重的忧愁!”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接到上海一个朋友寄来的《先驱》报,赞同“它提出结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主张,于是决定退学,离开九江到上海去,他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在上海能半工半读。为了能谋一份工作,方志敏还带了南伟烈学校一位外国老师给上海牧师写的推荐信,但那位牧师当场就拒绝了方志敏找工作的请求。方志敏以此为素材,写成纪实性小说《谋事》,刊发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作品描述了一个苦学生初到上海的遭遇,谋事不成,还遭受种种屈辱,同时刻画出洋人牧师的恣肆与冷酷。这篇小说同鲁迅、叶圣陶、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一起,被选入1923年上海小说研究社编印的《小说年鉴》,年鉴加按语评价《谋事》:“真是拿贫人的血泪涂成的,谁还看了,不同情于这样的一个他!”

方志敏曾回忆说:“我们并不是排外主义者,洋人之中,有不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们同情于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侵略,他们是我们的朋友。”甚至于方志敏到上海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还曾接到南伟烈学校同学的来信,说校内一个“有力的洋人”可以帮助解决学膳费问题,希望方志敏回校,但要求方志敏必须相信基督教。方志敏在回信中说:“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教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的去做革命工作了。”

在上海期间,方志敏与几个穷朋友相邀去游法租界的公园。“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这是我感觉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在中国的上海地方让他们造公园来,反而禁止华人入园,反而将华人与狗并列。这样无理的侮辱华人,岂是所谓‘文明国的人们所应做出来的吗?华人在这世界上还有立足的余地吗?还能生存下去吗?我想至此也无心游园了,拔起脚就转回自己的寓所了。”同年8月上中旬,方志敏先后见到恽代英、张太雷、赵醒侬等著名共产党人。赵醒侬当时在上海工商友谊会任总务科职员。经他介绍,方志敏在上海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但此时的方志敏经济已十分拮据,他不得不写信向家中亲人告急。据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回忆:“八月间的一天,我在家接到方志敏来信,讲他已身无分文。我便瞒着父亲,偷偷地拿了五亩田的田契到地主黄琮家作押,借了五十块钱,又拿了百把斤茶叶准备卖了换钱。坐船到了上海,解脱了他的困境。”

1922年8月29日,经青年团中央同意,方志敏带着创办南昌新文化书店的任务,乘坐日本公司的“吴淞轮次”号,离开上海返回江西。方志敏结束了历时近两个月的第一次上海之行,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9月初,方志敏回到南昌,立即召集邹努、冯任、肖国华等人一起创办南昌文化书社,方志敏出任经理,负责筹办工作。对此,方志敏记述:“因为革命思想,在江西传播不广,得到团的同意,与几个同情的朋友,由上海回到南昌开办一家新文化书店,专贩卖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革命的书报。”1922年11月,赵醒侬奉团中央之命,从上海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按计划赵醒侬回到南昌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着手创建江西的团组织,但他到南昌刚三天,便被其兄弟急电催回南丰县老家,处理其继父的丧事。1923年1月,赵醒侬致团中央书记施存统的信中说,此时的方志敏也因事回家去,各学校又快要放假了,所以建团的事就耽延了两个来月。

直到1923年1月上旬,方志敏才从漆工湖塘回到南昌,继续经营文化书社,并与已从南丰老家返回南昌的赵醒侬一起,积极开展江西团组织的创建工作。其中联络青年、发展团员的工作主要由方志敏承担。1923年1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在南昌文化书社正式成立,发起人为方志敏、赵醒侬、刘五郎、刘修竹、陈之琦、刘拜农、赵履和七人,并于当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此后,南昌文化书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同志的谈话集会机关。

借助团组织和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3年3月上旬,在方志敏、赵醒侬等人的积极努力下,江西地方团组织发展迅速,半个月内,团员人数就由7人增加到21人。当时的江西地方团组织是秘密的,为了便于对外开展工作,他们就着力组建团的外围组织—马克思学术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1923年的《南昌地方团关于组织状况的报告》中提道,为了“求得公开宣传的机会起见,遂有马克思学术研究会及民权运动大同盟之组织,我们同志都用全副精力在这两团体之组织上”。

1923年3月19日,在南昌二中,民權运动大同盟举行成立大会,并通电全国,反对北洋军阀督军蔡成勋的亲信李廷玉出任江西省省长,此举引起军阀当局的不满与仇视。4月9日,军阀蔡成勋下令,取缔马克思学术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并查封南昌文化书社。查封文化书社时,恰逢赵醒侬因事外出,方志敏则因病吐血在医院住院,两人都幸免于难。4月中旬,因遭军阀当局通缉,方志敏、赵醒侬等被迫离开南昌。方志敏在医生邓怀民等人的帮助下,趁夜色在赣江边上船,转赴九江。抵达九江后,方志敏住在太古洋行职员周一尘家。几天后,方志敏又从九江乘船到达南京,住在南京成贤街旁边的文昌宫里。在南京期间,方志敏还写了三首白话诗:《我的心》《同情心》《我是一只白鹤》,其中前两首诗发表在5月15日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此外,方志敏还一度到南京的东南大学旁听。

方志敏,摄于被捕当日(1935年1月29日)

从1923年7月至12月,方志敏先在南京避难,后回到江西。这期间,方志敏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设法营救在南昌被捕入狱的江西地方团负责人袁玉冰;二是设法恢复被破坏的江西地方团组织;三是创办江西地方团机关报刊。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文件,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上旬,方志敏“与赵醒侬一起离开南昌,取道上海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手稿

“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担任中共江西区委书记的刘九峰曾回忆说:“一九二四年我在上海大学读书,方志敏与赵醒侬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到上海就发了病,住进南市的一家医院。”随后,赵醒侬、刘拜农、洪宏义三名赣籍人员由上海出发赴广州开会,加上孙中山指定的另外三名江西籍代表和三名国民党员选出的江西籍代表,江西籍代表共计9人。由此可见,方志敏本可以赴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但因为结核病复发而留在上海治病。其间,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得很清楚,“一九二四年三月,经过赵醒侬同志等的介绍,在南昌正式加入共产党。……这是我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不管阶级敌人怎样咒骂诬蔑共产党,但共产党终竟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政纲和最高尚的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它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它有广大的经过选择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党员群众,并且它还有得到全党诚心爱戴的领袖,它与无产阶级和一般劳苦群众,保持亲密的领导关系,它对于阶级以及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努力、奋斗和牺牲精神,只要不是一匹疯狗,都会对它表示敬意!……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责任编辑 王兵)

猜你喜欢
方志敏南昌江西
江西银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我爱江西奶奶
南昌护桥记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