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学习空间建设的标准研究

2022-05-30 10:48胡晓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新学习空间普通高中

【摘 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切的学习空间,无锡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区,担当使命,深刻认识到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研发的重要意义,并以专家工作站、空间建设项目群、课程基地为载体,进行了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验相结合、借力外脑与一线实践相结合、空间建设与学习文化相结合等原则。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习空间;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G48;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3-0007-03

【作者简介】胡晓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发展处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一、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研究的意义

1.学习空间的定义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即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学习空间,包括学习空间在内的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这既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点。学习空间通常指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习空间建设主要指如何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下改造学校的环境,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近些年兴起了学习空间研究和实践的热潮,并逐渐从高等教育的学习空间设计延伸到中小学的学习空间设计。学习空间包括正式、非正式和虚拟三种,正式的学习空间主要有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等,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主要有休息室、户外学习区等,虚拟学习空间主要有学习管理系统、社交网站或在线环境等。[1]

2.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研究是环境育人的需要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行为或任何发生在心理场的变化都取决于那个时候的 “心理场”,取决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行为会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环境育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建设也是现代化学校育人的必经之路。所谓现代化是人类现代性在物质、制度、观念等三个层面持续增长、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涉及各个社会领域,而这一变化趋势给教学领域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模式和内容上的革新,也对现代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校园环境的创新性构建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和“三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习空间与课程建设相融合,可以将无形的知识与文化蕴含于有形的学校物理空间中,使校园中的建筑设施、花草树木均可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实现空间即课程、处处可育人。但是,目前学校的学习空间相对单一,因此,研究学习空间的建设标准,建设体现新课程、新教材需要的学习空间,是落实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

3.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的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的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对学习空间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和环境,开发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實践体验机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环境要求,例如生物学学科的“干细胞与应用”“急救措施”,地理学科的“地理信息应用”,都是新的选修课程模块,超越了多数学校原有的学习空间基础,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学习空间。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江苏省无锡市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李静波曾在该项工作的启动工作预备会上强调,示范区(校)就是“国家队”,要承担起引领课改的示范任务。加入新课改“国家队”既是荣誉,也是重任。无锡市教育局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担责探索,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的研究就是项目之一。为满足新课程实施中对专用教室的功能性要求,无锡市在“双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研制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室设施等配套标准》。通过标准制定,规范学校功能教室的数量和设施要求,例如确保能够满足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劳动等实验室或功能室中完成必做实验或选做实验等学习活动。标准为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学校硬件环境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二、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研究的行动

1.组建学习空间专家工作站

以高站位引领、高质量建设、高专业水准、高品质成果、高效能运行作为目标追求,无锡市设立了国家级“双新”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习环境建设配套标准研制”专家工作站,汇聚了来自无锡地区高中、兄弟城市高中、高校、教科研机构的专业力量。专家工作站走访学校、开展广泛调研,查阅文献、开展文献研究,咨询专家、开展德尔法研究,形成初稿并进行适用性实践,联系厂商、开展可行性研究。最终形成了对接新课程新教材的普通高中部分学科学习空间建设的标准。

例如,地理学科的装备标准具有以下几部分:功能分析,开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需要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图像、标本、模型、数据、应用软件等,便于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地理观测、开展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墙地面、强电、弱电和供水排水;地理装备配置,根据地理学科框架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确定地理学习空间建设应包括自然地理实践和人文地理实践两大方面。此外还编制了《高中地理学习空间装备标准》和《地理专业实验室设备使用指南》。

2.设立学习空间研究项目群

为了推动无锡市“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无锡市一批高中通过自主申报、评审立项,开展“统筹推进区域普通高中指向核心素养的5G+教学新样态”研究。例如,江苏省宜兴中学的“5G+VR沉浸式探究教室建设”,江苏省无锡市成化高级中学的“5G+环境下指向学的高中未来课堂探索与实践”,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江苏高中5G时代未来教室建设”等。这些项目的推进都指向具有未来性的智能化学习空间建设,这从整体上提升了无锡高中面向未来的研究视角,打造了一批智能化的学习空间。

3.持续开展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质是学习场域的建构,也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重点,在此基础上以知识建模、平台建设为路径,最终指向学生有效、深度的学习。截至2022年,无锡市有27所高中累计建成省级高中课程基地46个,占全省高中课程基地总数的10.5%。这些课程基地里专业化、精致化的学习空间,有力地支撑了新课程、新教材的落实。无锡地区各高中以课程基地建设为切入点,研究学习空间的建设标准,互相促进,同向而行。

三、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研究的策略

1.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验相结合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的研制,既需要有专家站的设立,开展顶层设计,并引入高校的力量进行理论研究,为学校实践提供技术路径;也需要学校的主动参与,以项目群的形式展开基层实验。上下合力,使学校能够结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融入学校的实施需求,尤其是学校现有学习空间的实际情况,逐个学科进行实验,寻求突破。

2.借力外脑与一线实践相结合

学习空间建设,需要引入对教育有深入理解的专业团队和企业,与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等群体共同参与到学校设计的全过程中去,让空间、教学与技术三者相互融合,实现学习空间的灵活性、实用性和文化性。这其中,一线教师的声音尤为重要,空间建设必须围绕教学、围绕育人展开。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采用“先开课程,后建教室”的思路,按照“开发课程—课程实践—需求分析—借鉴经验—自主研发—外脑介入”的思路,站在一线教师的视角研发了工业设计教室、电影工坊、创客空间、服装设计中心、创造工坊等10多套教室建设标准,这样的标准符合师生需求,充满实践的智慧且具有学校韵味。

3.空间建设与学习文化相结合

无锡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如今学校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教学空间面积越来越大,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空间的建设必须真正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来进行设计,充分满足学生对于学校公共空间、交往空间、生活空间的需求,实现学校的环境建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融合、匹配。

学习空间标准研究,是切实助推国家课程改革在“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落地的需要,是新课程新教材创造转化为学校实践的需要。学习空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会使得空间建设不断迭代更新,无锡地区关于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的研究也必将是个持续推进、不断升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俊锋,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5-20.

猜你喜欢
双新学习空间普通高中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