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一鸣
受认知能力的限制,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在口头表达,还是在书面表达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逻辑不流畅,内容相对简单、干瘪。面对这种情况,仅仅依托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充分开展绘本阅读,借助绘本画面逼真、语言生动的特点,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言语思维进行有效的示范和引领,提高阅读感知、联想补充、真实表达的能力。
绘本最大的特质就是画面和文字之间的完美协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完整的故事。绘本中的图片与一般文本、书本中所配置的零星的插图是完全不同的。绘本中的图片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起到了较为主导性的作用。这也是低年级学生喜爱阅读绘本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细致、深入赏析画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
以阅读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为例。这篇绘本画风极具个性,不仅奇幻独特,而且角色特点也非常形象。学生阅读时,极易触发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阿古力变成了一只喷火龙呢?又是什么原因让火完全停了下来?学生凭借对语言的阅读感悟以及对图片的细致观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朝着文本的方向拓展,更好地助力学生深入阅读绘本。比如,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阿古力这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有的分享了生活中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有的说起了班级中曾经发生的事情,还有的学生直接列举了自己亲人的事情……在学生交流分享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升华,并告知学生:其实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有内在独特的原因,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有了这样的认知,教师再组织学生尝试选择一件自己遇到的事情写下来,以便融入整个绘本故事之中。
由于低年级学生更多趋向于直观性、形象性层面,可感性的看图写话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写话欲望。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绘本中精妙的图画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其情绪高涨之际,激发他们的内在思维,与自身的生活进行关联,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思维的高效发展。
低年级学生都有着强烈、原始的表达欲望,对周围陌生的世界显得非常好奇,但苦于缺乏相应的方法,尤其是规范性的言语积累,导致他们想说而不会说,更不善说。绘本文字与画面相得益彰的特点,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同时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教师就需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点,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推动学生言语训练的扎实开展。
以阅读绘本《我妈妈》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就自己的妈妈进行交流,比如妈妈的外貌、妈妈的兴趣爱好、妈妈的性格特点等。此时,学生的交流是零散而低质的,我们不需要做过多的指导,学生只要展现真实的状态即可。当学生迫不及待地交流之后,教师再相机引出今天所要阅读的绘本,并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这篇绘本中“妈妈”的形象,通过阅读文字和观察图片,充分了解绘本中妈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描写妈妈的语言上。比如绘本中介绍妈妈时,运用了“是……也是……”“不但是……还是……”等句式,这些句式虽然简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并不能完全掌握。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自己刚才对妈妈的介绍,并鼓励学生选择这样的句式,重新介绍一次。此时,学生的介绍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语言也更规范,有的甚至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比如“我的妈妈是一个……,也是一个……,还是一个……”“我妈妈的声音……,她吼起来……”。
通过这样的阅读吸收、内化悦纳,学生的仿写充满了活力,不仅迁移运用了绘本中的典型句式,同时还促进了表达思维的严谨和准确,可谓一举两得。
绘本中,无论是图片或者文字,都给读者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留白空间,便于学生自主理解和想象以及对绘本进行二度创作。教师要善于整合并利用这些留白资源,引领学生在深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还原,将绘本越读越厚,逐步形成相应的立体感。
以教学绘本《蚂蚁和西瓜》为例。整篇绘本文字简洁,虽然着墨不多,但不同的画面却将每一只蚂蚁不同的状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而简洁的文字背后就蕴藏着丰富而广阔的表达空间。由于学生本身就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他们纷纷结合阅读时所获得的已有认知,对绘本语言描述中的未尽之处进行了拓展和补充。比如有的学生结合“滑滑梯”的情节进行了这样的练笔:小蚂蚁的滑梯终于做好了。所有的小蚂蚁一群一群地跑出来,它们有的头朝下,直着身体向下滑;有的紧紧盯着前面,滑得小心翼翼;还有的胆子很大,一滑到底……
由此可见,有了具体的故事角色,鲜活的故事情境,学生内在的言语思维就处于相对高涨的状态。教师则是充分运用了这一契机,组织学生从读到写,历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绘本创作有个鲜明的特点,即一个故事的结局,同时还是一个全新故事的开端,不仅会形成意犹未尽之感,同时也为学生借助绘本展开表达训练提供了另一个绝好的契机。为此,我们既要依托故事,又要走出这个故事,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过程中,创编全新的故事情节。
比如教师可以将《鼠小弟的小背心》《最奇妙的蛋》《鼠小弟荡秋千》三个绘本集中起来阅读,开设以绘本形式为主的创意写作课。这三篇绘本的前后情节都有着逻辑联系,同时还有着鲜明的共性特征:都体现出巧妙机智、幽默风趣等特点。
比如《鼠小弟荡秋千》这篇绘本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小鸟的爸爸妈妈为它制作了一個好玩的秋千,其他动物也想荡秋千,却因为太重了而被小鸟拒绝,只有鼠小弟可以和小鸟一起荡秋千,但一只强壮的小猫出现了,居然抢走了秋千,最后被小鸟的爸爸妈妈教训了……绘本到此戛然而止,很多学生读得正来劲,觉得很不过瘾,后来的情节是怎么发展的呢?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应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顺势组织学生对后续的故事进行编创。在完成编创之后,教师除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全班交流之外,还组织学生阅读绘本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最奇妙的蛋》,与学生的创编形成遥相辉映之势。
纵观整个过程,教师充分运用了整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基于绘本,而又不拘泥于绘本,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主想象空间,同时又借助于其他绘本,形成了阅读和表达的双重合力,有效推动了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绘本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素养的滋养有目共睹。教师要把握和利用绘本的素材资源,从中开掘语言的内在规律,选学生之所需,为推动学生言语表达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