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勇 刘立志 徐利飞
【摘 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326篇,作者723人,冯兴华等43人被引频次≥10;研究机构492所,中日友好医院等36所机构被引频次≥10;纳入关键词676个,频次≥30的关键词27个,中介中心性≥0.1的关键词20个,“督灸”“肾虚督寒型”等19个关键词出现爆发点。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者及机构的合作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但是合作的广度及深度仍有待加强。综合分析关键词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发病机理、治疗思路以及疗效机制上,研究趋向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细胞分子学探讨。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督灸;肾虚督寒型;可视化分析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of Tre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CM Based on CiteSpace
WANG Huan-yong,LIU Li-zhi,XU Li-fei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The relevant articles o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CM included in CNKI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September 30,2021 were retrieved,and the authors,institutions,and Keywords of the articles were analyzed with CiteSpace.Results:A total of 2326 valid articles were retrieved,including 723 authors.Articles of FENG Xing-hua and other 43 people were cited more than 10 times;there were 492 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36 institutions including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were cited more than 10 times;676 Keywords were included,among which 27 Keywords appeared more than 30 times,20 Keywords with intermediary centrality more than 0.1,and 19 Keywords such as “Du moxibustion” and “kidney deficiency and Du cold type” suddenly increased.Conclusion:The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CM is in a rapid development stage,and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has been formed in a local scope,but its breadth and depth til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Keywords shows that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mainly on the pathogenesis,treatment ideas and therapeutic mechanism,and the research tends to explore the cytomolecula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ies.
【Key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u moxibustion;kidney deficiency and Du cold type;visual analysis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发病隐匿、迁延不愈、致残率高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及内分泌等因素相关[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以及手术为主。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古称“龟背风”“竹节风”“肾痹”等,其病因病机归纳为正气亏虚,邪淫侵袭,客于督脉,体节失养,致使经络、筋脉、骨节痹阻而为病。中医药治疗AS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刺、艾灸、推拿等,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也呈上升趋势。CiteSpace软件是由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将文献数据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结构关系、分布特点以及发展规律。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CNKI數据库作为资料来源检索中医药治疗AS的中文相关文献。检索条件为“主题”(精确)。检索词为“强直性脊柱炎”OR“AS”OR“大偻”OR“竹节风”OR“龟背风”OR“脊强”OR“肾痹”AND“中医药”OR“中医”OR“中药”OR“针灸”OR“推拿”OR“艾灸”。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文献来源类型包括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剔除报纸、科技成果报道、会议通知、征稿通知等非学术性文献,以及资料不全或重复发表的文献,共获取符合要求的文献2326篇。
1.2 数据转换与处理 将选定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导出的文献包含期刊名称、论文标题、作者、研究机构、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借助于CiteSpace 5.7.R5W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间切片选择为1年,Top N选用50,剪切方式选用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分别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对机构名称和关键词进行规范化整理,将同一机构的曾用名合并到现用名,如“河南中医学院”合并到“河南中医药大学”。将意义相近表达不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中医药疗法”“中医药治疗”统一合并为“中医药疗法”,排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柳氮磺吡啶”“治疗组”等与中医药无关或无分析意义的关键词。
2 结 果
2.1 文献发表概况 文献年发文量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度。统计、分析中医药治疗AS的文献发表概况(见图1),最早1篇为聂志伟1987年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的《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67例临床分析》。1987年至1997年发文量较低,年均3.5篇;从1998年开始,文献年发表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发文量最高为2017年,共194篇;2017年后文献发表量略有下降。文献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2.2 基金项目来源分析 分析纳入文献的基金项目(见图2),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基金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3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篇)、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13篇)、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2篇)、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11篇)。其中,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项目发文量最多,体现出国家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和支持。
2.3 作者分析
2.3.1 作者发文概况 统计相关作者的发文量(见图3),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中日友好医院阎小萍(67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健(64篇)、中日友好医院陶庆文(36篇)。根据普赖斯定律[2]可以计算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发文量≥7篇的属于核心作者,共计44人,占作者总数的6.09%;核心作者的总发文量为783篇,占总发文量的33.67%。
2.3.2 作者可视化分析 以作者为节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见图4),图谱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节点的大小与其文章被引频次相关,节点越大,被引频次越高;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两者之间合作越紧密,连线越多表示中心性越强。分析图谱可见,共有节点723个,连线424条,图谱密度为0.002 7,被引频次≥10的作者共有
43人,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冯兴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阎小萍(中日友好医院),并以这3位作者为中心形成了合作紧密的团体。其中,合作规模最大、网络化结构最高的为刘健、万磊团队,该团队关于中医药治疗AS的文献发表量大,研究连续性较好,其学术观念是从脾论治,通过健脾化湿、清热通络改善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代谢指标,探讨A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机制,并通过中药抑制miR-155/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来改善其活动期症状[3-6];冯兴华则认为,AS的病位在肾,治疗要根据患者病机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自拟补肾强脊方以补肾益精、强督脉,并观察其对AS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调节作用[7-9];阎小萍采用内外兼治的方式,外用中药熏蒸补肾助阳、化瘀止痹,内服补肾强督方、补肾舒脊颗粒活血通络,重视治未病思想的运用[10-12]。
2.4 机构可视化分析 对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见图5),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广州中医药大学(104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00篇),北京中医药大学(85篇),中日友好医院(84篇),河南中医药大学(64篇)。以机构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6),图谱共有节点492个,连线210条,图谱密度为0.001 8。被引频次≥10的机构有36所,排名前6位的是:中日友好医院(62次)、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次)、安徽中医药大学(45次)、河南中医药大学(43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42次)、上海中医药大学(41次)。形成了以北京、安徽、河南、上海为代表的4个影响力较大的区域合作中心,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为0.03),彰显出其在信息交流中的核心作用,各区域内机构合作密切,地区之间也有联系,研究机构的网络化结构初步形成。
2.5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2.5.1 关键词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通过共现图谱(见图7)可见,共有节点676个,连线1176条,密度0.005 2。频次≥30的关键词共有27个,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中医治疗(358次)、临床研究(324次)、脊柱炎(289次)、针灸(277次)、中药治疗(259次)、推拿(234次)、综述(211次)、中药熏蒸(178次)、督灸(156次)、温针灸(112次)。中介中心性是衡量节点在网络结构中重要性的指标。一般来说,中介中心性≥0.1的节点被认定为关键节点。图中关键节点共有20个,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中医治疗(0.55)、临床研究(0.41)、中药治疗(0.39)、针灸(0.31)、中药熏蒸(0.26)。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可以体现重要节点的关系以及領域的研究现状。根据聚类的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可以判断图谱的绘制效果。一般来说,Q值 > 0.3提示聚类结构显著,S值 > 0.5则认为聚类分布合理,当S值> 0.7时,说明该聚类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聚类的编号越小表示所包含的节点数量越多。将中医药治疗AS领域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形成聚类图谱,Q值 = 0.629 4,S值 = 0.859 9,说明聚类视图合理可靠且信服度较高。对编号#0~#9聚类模块进行分析(见图8),其中,最大的聚类是#0临床研究,其次是#1数据挖掘、#2脊柱炎、#3中药熏蒸、#4针灸疗法。在聚类图谱中,各聚类模块重叠度较高,说明各聚类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聚类图谱中,大部分模块归属于中医药治疗措施,说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是中医治疗AS的方法。
2.5.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指某关键词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频次激增,反映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2年为最小区间对突现词进行检测,共得到突现词19个(见图9)。从时间上看,突现词明显分为早期(1987年至2004年)和近期(2016年至2021年)两个阶段,早期以“督灸”“中药治疗”“免疫功能”研究为主,近期以“肾虚督寒型”“炎性因子”“临床疗效”研究为主。综合突现强度及持续时间,以“督灸”和“肾虚督寒型”为例进行分析,“督灸”时间跨度较长,从1987年至2008年出现频率较为平稳,2009年之后快速增长,2016年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肾虚督寒型”从2016年出现,频率变化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2020年。“督灸”和“肾虚督寒型”在临床治疗中联系密切,肾虚督寒型是A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证型,《素问·调经论篇》云:“病在骨焠针药熨。”灸其督脉,温经散寒,补肾强脊。杨继国等[13]、何静等[14]均认为,督灸的热效应对肾虚督寒型AS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
3 讨 论
本文通过分析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展示了国内中医药治疗AS的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结果显示,自1998年以来,该领域文献年发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基金资助方面,得到了国家和各省市基金的大力支持,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受重视程度较高。各作者及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形成了以冯兴华、阎小萍、刘健等为代表的数个作者合作团队和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等为代表的机构合作团体,网络化结构初步形成,有助于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者及研究机构的中介中心性均较低,说明研究力量较分散,核心作者和机构的影响力有待加强;二是各研究团队和机构呈现地域性分布,跨机构、跨地区合作较少,优势资源不能充分互补。综合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图谱发现,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3.1 病因病机分析 目前,AS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标准。《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焦树德[15-16]认为,肾督亏虚、阳气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肾督正气不足,病邪侵袭,瘀阻经络、挛缩筋脉,督阳不得开阖布散,寒气凝滞,精血不荣致使腰胯疼痛、脊背僵曲而成大偻之疾。魏品康[17]认为,痰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中医有“百病多因痰作祟”之说,顽痰结于脊柱及四肢关节,阻滞气机,妨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周东海等[18]则认为,湿邪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具有重着黏滞的特性,其与AS起病隐匿,病程迁延,脊背僵直,发病从骶髂关节向上进展的特点相似。冯兴华[19]认为,风、寒、湿、热、瘀血是AS发病的诱因,其根本在于肾虚,诸脉贯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亏虚,邪入机体,痹阻筋脉、骨节、经络而发病。
3.2 治疗思路和方法的选择 通过分析关键词可见,中药、针刺、艾灸、推拿等高频关键词均属于中医药治疗AS的措施。AS多从肾督论治,兼顾肝脾、痰湿,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药汤剂包括内服和外用。朱良春[20]倡导“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疗大法,自创培补肾阳汤,简便灵验。路志正[21]重视中焦调理,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王璟璐等[22]则通过中药熏蒸治疗本病。针刺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王英杰等[23]运用浮针治疗AS患者的腰背部及臀部肌群,并通过血液检测和症状评估进行评价,效果颇佳。冯辉等[24]采用隔药督灸治疗本病,艾灸可以温煦督脉及四肢百骸,配以中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贾峻等[25]通过动静结合的模式,运用补肾通督推拿法治疗AS,在延缓病情、改善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疗效确切。此外,还有穴位埋线、中药外敷、离子浸透等治疗方式。
3.3 借助动物模型,从细胞、分子学水平探讨中医药治疗AS的机制 “免疫功能”“炎性因子”“骨代谢”等关键词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表明研究者逐步从单纯的临床疗效观察向动物模型实验、循证医学、基础研究转变,加强对药代动力学、信号传导通路、作用靶点与机制等微观性探讨。动物模型是研究AS的重要载体。谭希等[26]根据A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将动物模型分为3类,分别是转基因动物模型、炎症诱导动物模型和其他类动物模型,并对各类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中医药治疗AS呈现出多途径、多靶点的特征,其作用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刘进等[27]从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①降低异常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氧化应激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齐亚军等[28]运用新风胶囊抑制患者异常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缓解AS患者关节僵硬症状,关节功能改善明显。②调节免疫功能,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效应细胞(Th1、Th17)的相互作用对维持免疫效应和炎症反应的平衡至关重要。左政等[29]运用长蛇灸治疗AS,通过调节Treg细胞与Th1、Th17之间的免疫紊乱以及免疫紊乱所引起的炎性应答改善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③调节骨代谢,中轴关节的炎症和异位成骨是AS病理过程的核心阶段,而骨形态生成蛋白(BMP)/Smad信号传导通路被认为是AS病理性成骨的重要途径。马晓娟等[30]研究表明,淫羊藿苷能够有效抑制AS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骨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成骨标志基因Cbfa-1表达,从而干预成纤维细胞BMP/Smad信号通路活化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AS是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给予患者个性化治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其发展已具相当规模。但也存在用药标准不统一,疗效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
4 小 结
本文借助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进行分析,客观地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以图谱的形式展现了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的分布及合作关系,通过对关键词、突现词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学科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综合分析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与时俱进,从早期单纯的理论分析、临床观察逐步向系统化研究方向转变。当前以中医药宏观理论为指导,加强细胞分子学研究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其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探索中医药治疗AS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深入。此外,由于软件功能限制,本研究只对CNKI数据库的中文文献进行了分析,部分外文期刊以及发表于其他数据库的文献未能涵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完善,在今后进行文献研究时,能够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徐海東,刘振陶,曹盛楠,等.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0,15(10):1237-1239.
[2] 宗淑萍.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310-1314.
[3] 黄旦,刘健,万磊,等.中医药从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7):19-25.
[4] 方妍妍,刘健,万磊,等.基于关联规则对42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数据挖掘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7):1039-1043,1049.
[5] 方利,刘健,朱福兵,等.基于细胞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756-3759.
[6] 方利,刘健,万磊,等.新风胶囊通过抑制miR-155/NF-κB信号通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高凝状态[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8):1094-1098,1104.
[7] 冯兴华,姜泉,刘宏潇,等.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0):1309-1314.
[8] 王海隆,冯兴华,姜泉,等.补肾强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50(9):801-803.
[9] 葛琳,贾莉,冯兴华.冯兴华病证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11):74-76.
[10] 邱新萍,孙颂歌,孙莹,等.阎小萍老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J].世界中医药,2021,16(17):2635-2639.
[11] 杨永生,刘琼,王红梅,等.阎小萍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从肾督亏虚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8):43-46.
[12] 杨爱娟,孙文婷,胡丽芳,等.阎小萍教授运用活血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34(5):309,311.
[13] 杨继国,刘源香.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脊背热像图影响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2):377-379.
[14] 何静,李敏,李程,等.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2):102-107.
[15] 焦树德.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上)[J].江苏中医药,2003,24(1):1-3.
[16] 焦树德,阎小萍.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下)[J].江苏中医药,2003,24(2):1-3.
[17] 矫健鹏,刘煊.魏品康从痰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759-761.
[18] 周东海,冯炯,王俏,等.强直性脊柱炎湿邪致病病机与治法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814-1816.
[19] 梁慧英,冯兴华.冯兴华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认识的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12-2014.
[20] 周淑蓓,郑福增,展俊平.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培补肾阳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4):966-967.
[21] 韩曼,姜泉,路志正.路志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9):1634-1636.
[22] 王璟璐,缪宏珠,于慧敏.中药汽疗雾化透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42(2):206-207.
[23] 王英杰,丘文静.浮针疗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9):1088-1091.
[24] 冯辉,马迎辉,王晓梅.督灸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245-1247.
[25] 贾峻,沙明波.补肾通督推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5,32(8):484-487.
[26] 谭希,徐永跃,邱冬妮,等.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归类及其机制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1):1783-1789.
[27] 刘进,王泽,胡丽丽,等.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1):1624-1628.
[28] 齐亚军,刘健,郑力,等.基于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氧化应激探讨新风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25-32.
[29] 左政,刘自力,袁恺,等.基于Th17/Treg/Th1免疫失衡探讨长蛇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10):1053-1057.
[30] 马晓娟,刘宏潇,赵哲,等.淫羊藿苷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86-1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