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

2022-05-30 04:36张宏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丑小鸭古诗词德育

张宏

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掌握,而是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文本德育因素,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課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总目标,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探索与挖掘教材之中蕴藏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思想与品德,使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相对于理科科目,语文课程的教学往往更容易与德育相结合。尽管如此,德育的挖掘依然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点与难点,德育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更为深层次的方面,如果教师只是将品德培养流于表面,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那么这种行为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睿智的做法是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巧妙结合,既要找好切入点,又要找准切入点。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爱国志士的丰功伟绩或名人名言的经典传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使德育与语文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滴水不漏而又潜移默化。

一、巧设问题,抓关键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德培养与语文教学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如果重教学轻德育,那么学生就会缺乏深刻的思想,从而无法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内核,对课文的理解浮于表面。而如果重德育轻教学,那么则会本末倒置。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让学生在接受文字训练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雨来跟学生年龄相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英雄形象:为什么说雨来是英雄?之所以说雨来是小英雄,是因为他机智勇敢、热爱祖国。面对敌人的训斥与盘问,雨来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哄骗与利诱,雨来沉着冷静;面对敌人的威胁与毒打,雨来坚强不屈。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另外,还可以抓住文中关键句子体会英雄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中这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共出现了三次,前两次出现在第二部分,女老师领着学生念这句话,在雨来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第三次出现在第四部分,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威胁与毒打,雨来毫不动摇,坚强不屈。雨来有如此英勇的表现,是因为他对祖国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品悟诗句,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古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高雅情趣,培养审美水平。其次,古诗词多体现中华民族广博的文化与美好的品德,是学生应该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中应深入挖掘古诗词之中的德育因素,向学生传递圣哲先贤的思想精髓,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会做人,在古诗词之海遨游的过程中领略德育的精髓。

例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特点,而且向世人传递出藐视功名的傲骨与清白无辜的操守。

再如:元代诗人王冕《墨梅》诗中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里作者看似在写梅花,实则是在写自己,表达了自己不为权贵低头、不向世俗弯腰的高洁情操。再结合作者的经历加深理解,王冕自幼家贫,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在教学这些古诗词时融入理想与信念教育,会使学生洗涤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友善价值观教育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影响到后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力。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还要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在教学中。

刚开学,我们班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班里要转来一位“特殊学生”,该生本来就在我们学校上学,他和哥哥在同一个班级,但由于诸多原因,学习成绩跟同班学生差距较大,兄弟俩很自卑,因此家长想给孩子换一个学习环境,于是向学校提出了调班申请。学校考虑到这是个例,只有爸爸一个人在照管两个孩子,老大又因病暂时休学。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和对家长的照顾,学校批准了调班申请。

当校领导将孩子的情况与调班决定告诉我时,我心里忐忑不安:我班的情况是男孩子比较多,调皮的多,平时就爱咋咋呼呼,若是有学生歧视这个转班生,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得不思索如何使我班学生善待这个转班生。

我想起了一篇众所周知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刚好这篇课文我们上一学期刚学过,学生比较熟悉。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开家呢?就是因为受到了除鸭妈妈以外所有鸭子的欺负,所以它才离开了家。由此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看看,被欺负、受冷落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呀,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

于是,开学第一课我就决定讲《对待新同学要学会友善》。一开课,我就讲到老师特别喜欢《丑小鸭》这篇课文,又问学生们欣赏丑小鸭的什么品质?大家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喜欢丑小鸭在困境中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说丑小鸭不轻言放弃,遇到绝境不低头值得我们学习,等等。正当大家说得不亦乐乎时,我引出了正题: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开家呢?大家很自然地就回答了出来。也正如我所料,联系生活实际,使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因此我们要善待新来的同学。

四、读写结合,抒发情感,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借里备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伸冤的情境,这一惨状深深地刺痛了他,从那时起,周恩来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无疑显示出了周恩来博大的胸襟、远大的志向与爱国情怀。同样是十二岁,可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已经将振兴中华作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他认识到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救中国人,才能将中华民族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

周恩来自少年时期开始便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一生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奋斗,成为了人们爱戴的领袖。学习了周恩来的故事,了解了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摆脱了曾经内忧外患的境况,那么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为这一目的而发奋读书呢?通过这样有感而发的交流沟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徳育渗透,既必要又可行,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欣赏到语文学科中德育因素的内在魅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左毓红)

猜你喜欢
丑小鸭古诗词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踏青古诗词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丑小鸭的蜕变
我和古诗词
《丑小鸭》后传
趣读古诗词
《丑小鸭》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