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2-05-30 22:29:27钟旺情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词诗词

钟旺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采用科学策略,切实将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等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其中,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学殿堂的明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根植诗词教学,提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密切关注核心素养,合理设计诗词教学的内容。

一、拓展诗词内容,培养文化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词与培养文化自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独特的中华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培养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这种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精神内涵。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诗词教学中适当拓展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深入理解。

(一)拓展同一诗人的不同诗词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体悟,古诗词中多体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个人经历,因此想要彻底理解一首古诗的含义与情感,就需要让学生对这首诗词的作者有一些具体的了解,在单首诗词的教学中融入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出发,更为准确具体地把握诗歌的文化内核。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为例,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教师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将《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三首诗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这三首诗都是杜甫所作,体现出不同时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操。通过对组诗的阅读与品味,更能加深学生对杜甫这位诗人的认识,从而对其爱国情怀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杜甫这位爱国诗人的深刻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拓展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

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中,有一些诗词虽然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不同的作者,但所描摹的主题与所表达的情感是相近的。想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就要带学生领略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学生展现同一主题或相似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展现诗词之美,体悟中华语言之妙,帮助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中生发热爱之情、自信之感。

例如: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暮江吟》与《题西林壁》这两首诗,皆是写景,然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想表达的意味却截然不同。《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展现出夕阳西下、弯月初升时的江边夜景。而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则为我们展示出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之景。两首诗都是写景,一首写江景,一首写山景,前者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后者在写景的同时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这两首诗的结合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感受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到相同题材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情与不同的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深入诗词内核,提高语言运用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诗词的人文性,忽略了在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重要方面。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带学生领略诗中“画”

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常常秉承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思想,诗中有画,构思巧妙,为学生绘制了一幅美妙的风景图。把文字变成在眼前流动的诗篇,需要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其语言运用的同时,运用巧妙的语言用现代汉语来描摹诗中“画”。

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例,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摹了一幅优美的乡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画”,给我们展现了清新秀丽、恬静质朴的乡村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言语质朴、朗朗上口,给学生的朗读、联想与感悟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升华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质朴清新的文字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并由此在写作中摒弃华而不实的语言,转用清雅朴素的文风。同时,这首诗也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启迪,让学生学习到了如何在文章中构建情境的方式,从而实现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带学生感悟诗中“情”

一切诗词的创作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学生与诗人处于不同的年代,因此有些时候难以理解诗人的感情,更对诗人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感到“不明所以”。因此,教師应当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带学生领悟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引领学生感悟其情感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诗词寥寥几笔却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给学生的作文抒情提供有效思路,让学生将诗歌之中的抒情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实现真情流露。

三、探究诗词意蕴,提升思维能力

(一)体会意象

古诗词中多运用意象。这里的“意象”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体会意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借由具象化的事物抒发抽象的思想感情。以李白的诗篇《静夜思》为例,这首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明月”就是一个很好的意象,代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景物都带有其独特而具体的情感内涵,想要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歌的内涵,就需要促进学生对意象的体会与理解,发挥联想的作用,调动起审美与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领悟意境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理科所独有,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有深刻的体现。以《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中虽然有许多关于景物的描写,但这些描写并不是杂乱的堆砌,而是以事物发展为顺序,一一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诗词意境构造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关注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切实提升思维能力。

四、感悟诗词之美,促进审美创造

审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追求高雅的情趣,提升精神境界,摒弃恶俗的爱好。古诗词是提升审美的优秀文本,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领悟诗词之美,才能让学生认识美、爱上美,最终学会创造美。

(一)感悟音韵美

音韵美是诗词的特点,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揣摩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切实帮助学生感悟诗词的音韵美,提升审美能力。

(二)体会文字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只关注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与思考时间,因此,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适当摒弃功利思想,运用多媒体方式,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诗词鉴赏之中,体会诗词中优美的文字。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感悟诗词,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优秀的中华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土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根植于古诗词,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在诗词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拓展诗词内容,培养文化自信;深入诗词内核,提高语言运用;探究诗词意蕴,提升思维能力;感悟诗词之美,促进审美创造。

(徐德明)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黄河之声(2021年24期)2021-04-15 09:39:2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39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2: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