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指导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这项政策的出臺,对全国大龄农民工群体而言是好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表明大龄农民工占比不低、人数众多,且处于增长趋势。
很多大龄农民工由于在农村老家收入不高,来到城市工作,但因自身缺乏专业技能,大多进入建筑、环卫等行业从事体力劳动。然而,近年来多个地方建筑工地出现清退超龄农民工的现象。原因是多地出台“超龄清退令”,如某地明确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并禁止55周岁以上男性、45周岁以上女性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井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危险性、风险性高的特殊工作。
在类似政策下,多个建筑施工企业清退了不符合年龄要求的大龄农民工。虽然这类政策初衷是好的,即为了保障大龄农民工安全,但与实际情况不尽吻合,相当一部分超龄农民工仍保持较为健康的身体状况,能够胜任相关企业的一些工作。“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大龄农民工失业,其家庭也失去了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大龄农民工为了不被清退或者进入工地,不得不采取染发、买假身份证等造假方式谋求“饭碗”。在这种情况下,大龄农民工路在何方成为社会关注议题。对此,一些地方高度重视,发文要求清退超龄农民工要避免“一刀切”。
如今,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明确纠正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的做法,是在全国层面上保障大龄农民工就业权益,给大龄农民工家庭带来希望。
既要废除“超龄清退令”,又要出台“超龄保护令”,即建筑等企业一旦需要大龄农民工,政策层面应当予以支持,同时要指导企业将大龄农民工安排到与其年龄相适应且比较安全的岗位,既照顾这个群体又能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