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巧
苏武牧羊北海边,感动了西汉,留名青史。卜式牧羊上林苑,也触动了汉武帝。
卜式原本只是乡下老农,牧羊致富,但他跟当时很多财主不一样——他富了不忘国家,主动要捐献一半财产给朝廷。尽管没有接受卜式的捐献,但是,汉武帝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很多豪门富户想方设法地隐匿财产不按法令缴税,一个没地位、没文化的农民却要捐家产作为边防军费!
汉朝北击匈奴,并接纳了匈奴浑邪王的投降,国库耗费巨大,还有大批迁徙贫民需要赈济,财政捉襟见肘,卜式“复持钱20万与河南太守”,用来安置贫民。地方官将捐款助赈的富户名单上报朝廷,漢武帝立即就认出了卜式。汉武帝将其作为典型,“布告天下,尊显以讽百姓”,赐田赐爵,并且接见了他,任命为中郎,但是卜式不肯当官。汉武帝灵机一动,说:我家有一个大草场,那里水草丰茂,也有一些羊,要不你来帮我打理打理?听到有好地方能养羊,卜式顿时眼睛发亮。
于是,卜式在上林苑放起了羊。从老家带去优质羊种,修缮好冬暖夏凉的羊舍,卜式亲自照料羊羔、挑选清洁草料,只要是晴朗的天气,清晨和傍晚,他都赶着羊群在上林苑草地上啃草、遛弯,并让羊群形成定时采食、作息的习惯。身着布衣草鞋的卜式一心扑在了上林苑羊舍里,忙得不亦乐乎。
好长时间没有卜式的消息,汉武帝很好奇,特地去羊舍转转。这一看,很惊奇,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多活泼可爱的漂亮肥羊,就问卜式:你怎么把羊养得这么好、数量繁衍得这么多?卜式如实汇报,并且,那天脑洞大开,说了句:“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
治民如牧羊。汉武帝觉得这个总结很有见地,“奇其言”,这么有水平的人才浪费了可惜,坚持将其试用为官。卜式先后担任了两地县令,百姓都说好,并且赋税征收考核排名第一。汉武帝继续提拔卜式,卜式的表现也格外好,积极响应朝廷各项号召,包括请求带领儿子和属地勇士上战场,汉武帝真心被感动,再次在全国表扬卜式精神,赐黄金赐田赐关内侯爵位,直到任命卜式为御史大夫(副丞相)。
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一个不识字也无战功的牧羊老倌成为三公重臣,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卜式的人生进入高光时刻。
当副丞相显然与牧羊有区别。卜式能把羊群打理得令汉武帝惊奇,但他当御史大夫却令皇帝有些挠头。
比如说,卜式反对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卖和船税等理财政策,甚至提出“烹弘羊”以祈雨。养羊的忠厚人竟然动了杀“羊”动机,可见愤恨之深。卜式的提议让汉武帝很不高兴,不过,1700年后的明代文坛宗师李贽以“甚确”两字来力挺卜式。
其次,卜式不赞同汉武帝封禅泰山。司马相如临死前留下遗书,建议皇帝封禅泰山,汉武帝亲自出马组织制定封禅礼仪,并举全国之力落实推进。而卜式认为,封禅泰山,劳民伤财,耽误正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式不能领会儒学奥义,显然落后于汉武帝的政治精神和需要。汉武帝看卜式不再像以前那么“朴忠”可爱,还处处不合时宜,就贬其为太子太傅闲职,并逐渐边缘化。
在乡下牧羊之时,工作单一,生活简单,卜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进入上林苑,尽管还是养羊,但那羊舍在皇家上林苑,卜式想到了治国。地方官重在实心任事,卜式有照料羊群的经验,隔行不隔理,卜式也做得不错。当其成为辅佐帝王并示范百官的三公大臣后,他的弱点也就出来了——说话直率,恩怨分明,没有文化,格局不大,等等。这几项,哪一个都是当时大臣的致命弱点。
《汉书》里一句“明年当封禅,(卜)式又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隐去了很多历史事实,不过也让卜式平安着陆,他就是个牧羊人,没啥阴谋诡计。卜式是个牧羊专家,当其被贬后,如果再让他去上林苑牧羊,他会去吗?不过,汉武帝没有再提出邀请,牧羊上林苑成为一段奇特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