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羽晴 唐劲军 申银群 邓法
摘要:以揭秘桂林三花酒的酿造为核心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式教学,通过“体验自制米酒”“酒品简易检测及酿酒原理分析”“分析三花酒工艺”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地方特色资源与有机化学反应的价值,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项目式教学;桂林三花酒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12-0055-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12.014
项目式教学以驱动性问题为出发点,将学生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里,学生通过分析真实问题、完成项目任务来建构项目承载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1]选取地方特色资源作为项目式教学的素材,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桂林三花酒被誉为“米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2]蕴含着独特的酿酒文化与化学知识,是地方特色资源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揭秘桂林三花酒的酿造为核心问题设计项目式教学,为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项目选题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是高中化学必修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在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3章“自制米酒”微项目中,教材在资料卡片中介绍中国传统酿造工艺,仅作为拓展性学习材料,但未用于完成项目任务。本研究在自制米酒基础上,增加酒品简易检测及酿酒原理分析和分析三花酒工艺两个任务,引导学生从官能团的结构认识有机物性质,从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角度理解酿酒原理,在酿酒工艺中感悟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在酿酒实践活动中了解乙醇、乙醛和乙酸等简单有机物,分析其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建立从官能团和化学键角度分析有机物结构、性质及转化的思路,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通过自制米酒、蒸馏、酒品简易检测等探究活动,分析酿酒中的问题,形成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学科视角分析桂林三花酒酿造工艺,调研三花酒的发展历史,理解家乡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三、项目流程
学生通过体验酿酒过程,检测自制米酒和三花酒的品质及分析酿酒原理三个项目任务,构建基于有机物官能团、化学键视角分析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三花酒酿造工艺。同时,在项目学习中指导学生调研三花酒的发展历史,理解家乡文化,发展人文素养,从而落实学科育人(见图1)。
四、项目实施
任务一:体验自制米酒
【教师】桂林三花酒作为地方特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果你是酿酒师,将如何揭开桂林三花酒神秘的面纱?
【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书籍和资料等方式查阅米酒的酿造方法,收集整理;5人一组,共8组,自制米酒,其过程见图2。
【教师】结合实践体验,自制米酒成功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学生】(1)蒸熟后的稻米务必冷却至室温再撒酒曲;(2)撒酒曲时要搅拌均匀,确保绝大部分米饭都被撒到;(3)放人坛中的米饭中间留出空隙以便发酵;(4)采用适当保温措施,使发酵时温度保持在36 cC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5)做好密封检查,防止乙醇被过度氧化。
任务二:酒品简易检测及酿酒原理分析
【资料】白酒是一种嗜好型酒精饮料,具有食品通用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常规的理化和安全性指标以及感官评价指标。其中理化指标主要包括酒精度、总酸(以乙酸计)、总酯(以乙酸乙酯计)和固形物,以及能够突出不同香型白酒风格特征的指标;感官指标包括色泽、香气、口味及风格特征。[3]
【教师】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我们选择理化指标的酒精度和感官指标来做自制酒和三花酒的对比。
【资料】酒精度是指温度在20℃时白酒中乙醇含量的体积百分数,以100 mL饮料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表示,计量单位为%vol。现行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方法是GB 5009.2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4]其中适用于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密度瓶法,二是酒精計法。
【视频展示】密度瓶法和酒精计法的原理和操作说明。
【学生】综合比较应选择酒精计法。向溶液中放人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能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5 min后,水平观测,读取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换算成20℃时酒精度。
【教师】因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蒸馏,且未成年人禁止饮酒,所以白酒感官指标中的口味无法直接评定,我们如何在课堂上解决这一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三花酒名称的由来吗?
【学生】三花酒人坛、人瓶、人杯均能泛起晶莹剔透的酒花。
【资料】堆花:摇动透明盛酒容器后,酒液表层所形成酒花的堆积厚薄度。酒花与酒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同一酒精度酒花越小、越均匀,堆花越厚、堆花时间越长的酒龄相对也长,酒口感会比较柔和、圆润丰满。[5]
【探究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酒精度、香味、色泽、堆花对比情况。
(1)自制酒和三花酒的酒精度测量,记录,见图3。
(2)自制酒和三花酒“堆花”操作对比,记录,见图4。
【问题1】白酒的品质由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酿造过程发生了什么反应?
【资料】
【小组讨论】根据资料卡片及调查研究,对上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问题2】白酒中除了乙醇,还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1】乙酸、乙酸乙酯和其他酯类等,由于乙醇与乙酸等进一步发生了化学反应。
【问题3】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应的断键位置,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2】乙醇能燃烧,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3】乙醇上的羟基能被取代,发生取代反应。
【方法引导】除了燃烧,乙醇还能发生其他氧化反应吗?每个反应发生的断键位置是一样的吗?请根据提示完成球棍模型模拟断键位置。
【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总结酿酒反应中有机化合物断键位置,如图5所示。
任务三:分析三花酒工艺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来源:电视台“广西故事”栏目中的20170826期寻味老字号·桂林)。
【问题4】根据视频以及所学内容,三花酒酿造工艺中有哪些关键条件?
【学生4】漓江,特别是象鼻山的江底深潭涌出的地下泉水,质地纯甘,无怪味,含微量矿物质,为三花酒提供了优良的“酒中之血”。
【学生5】酒曲,由桂林市郊特有的酒药草混合制成,香气浓郁,是三花酒特有的“酒中之骨”。
【学生6】三花酒酿成后,一般要装入陶瓷缸内,存放在天然岩洞中,进行窖藏;让它变成陈酿,使酒质更加醇和、芳香。
【问题5】桂林三花酒中原料、酒药草、独特窖藏是三花酒的关键酿造工艺,它们是如何影响发酵过程的?
【资料】
(1)无机盐主要有N、P、K、Na、Mg、Ca、Zn等元素,N合成菌体原生质和酶;K可以促进酵母细胞的增大;在发酵过程中,几种糖酵解酶有Mg“的存在,可以刺激酵母的活力,Ca、Zn具有相似效果。[6]
(2)醋酸是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同时也是酯的承受体,是丁酸、己酸及其酯类的前体物质。但醋酸含量过多,会使白酒呈刺激性酸味,醋酸对酵母的杀伤力也极大。醋酸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8℃~33℃。[7]
学生分小组分析视频和资料,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
【小组1】漓江水中含有矿物质,刺激酵母活力,提升糖转化率,即提升乙醇生成率,帮助提升酒的口感。
【小组2】酒药草能帮助乙醇抗氧化,同时抑制杂菌生长,提高乙醇生成率。
【小组3】独特的窖藏条件——洞内恒温恒湿,使乙醇分子活性适中,既不会过量氧化生成过多乙酸而影响口感,也不会发酵不充分,残留醛类等有害物质。
【教师】大家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了我们家乡三花酒独特工艺的秘密,但它的秘密还远不止这些,请大家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调研三花酒的历史文化,整理成调查报告,并进行汇报展示。(提供三个方向:①了解三花酒的发展;②调查三花酒的生产与销量状况;③参观三花酒工厂,实地考察三花酒的批量生产)。
【项目评价】
见表1。
五、项目反思
本课例以桂林三花酒的酿造为素材设计项目式教学,以真实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整合设计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项目学习中掌握学科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应用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表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学科思维方法的理解及应用情况,提供项目教学实施的评价与反馈。在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识思路,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发展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饱含文化实践成分的化学过程,在教材中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消隐了绝大部分人类实践过程的文化基因。[8]要解决这一问题,化学教学应重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中的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及其学科素养内涵,加工设计合适的项目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体验地方文化资源,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化学学科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回应新时代学科育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oseph S K,Charlene M C,Carl F B.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M].王磊,等译.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2] 王兴华.图书馆地方文化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出版——以桂林三花酒文化为例[J].图书馆界,2015(4):70-72.
[3]程勁松,李春扬,白酒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7):2248-22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GB 5009.225-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5]刘江生,酒花与酒的探讨[J].酿酒,2014.41(3):36-41.
[6]盘柳萍,谢晓航,发酵促进剂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对酿酒酵母的影响[J].轻工科技,2013,29(5):27-28,62.
[7]赖登焊,林东等.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乙”与酿酒工艺的关联性研究[J].酿酒,2021,48 (1):3-11.
[8] 朱志江,赵华.理解化学文化践行学科育人[J].化学教学,2021, 410(5):3-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