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2022-05-30 00:56单梦悦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聚类学习者文献

赵 磊,单梦悦

1.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2.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数字素养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习者数字生存能力、弥合公民数字鸿沟、塑造符合时代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在学术研究领域,数字素养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深入分析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热点,审视与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和演进趋势,将有助于揭示当前数字素养教育的最新进展、知识结构与研究脉络,促进相关主题的深入探索、持续创新和范式转变,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体系提供参考。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知识基础与演化逻辑,以期对中国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有所启示。

1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为确保文献的学术性与代表性,文章将研究样本的来源确定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将索引源确定为SCI-EXPANDED、SSCI、CPCI-S与CPCI-SSH四库,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时间跨度确定为“2008—2020年”,并以“主题”形式进行检索。经过学科精炼、逐篇浏览等步骤,最终得到380篇文献。检索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检索信息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VOSviewer和CiteSpace两种软件的交叉使用,对样本文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一方面,利用VOS- viewer和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和突现度分析,基于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与突现关键词等指标,揭示国际数字素养教育领域的热点主题、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并将分析结果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在文献计量基础上,对各聚类的施引文献进行解读,深入分析相关研究的具体内容,预见研究趋势,为中国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向。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文献分布特征

文章利用折线图描述了文献的年度分布特征,呈现了2008—2020年间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态势(如图1所示)。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为初步探索期,发文量较少,年均7篇;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稳步推进期,几乎每年发文都超过20篇,年均23篇;第三阶段(2016—2020年)为快速发展期,年发文量超过30篇,年均48.8篇。2017年后文献数量直线攀升,每年增加8~14篇。据此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文献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图1 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年发文量

2.2 研究热点的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研究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运用VOSviewer对样本文献所呈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聚类图谱。由此可知,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四个聚类,即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同教师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互联网时代数字公民培养与发展研究、数字阅读与信息理解能力研究。

图2 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热点的聚类图谱

2.2.1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

聚类1的高频关键词有“literacy”、“critical liter- acy”、“media literacy”、“new literacy”、“education”及“technology”等,聚焦于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其与数字学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个人、团体和社会的交流、学习、工作和治理方式。这一现实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关的技术与技能,而且要掌握恰当使用技术的知识与规范。据此,Meyers等[1]对“数字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将其界定为“对有关知识权威、数据安全与隐私、媒体技术使用与重用的道德、责任和创造性等问题的清晰认知”。Pangrazio[2]对数字时代的批判性素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发展批判性数字素养面临的挑战。另外,Saeljoe[3]对数字素养与学习有效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不仅支持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更影响了人们理解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混合性日益凸显;数字素养已成为促进个体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或敬业公民的重要潜力,只有明确学习者、学习任务和技术之间的作用关系,才有可能理解和改进学习”。

2.2.2不同教师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

聚类2的高频关键词有“teachers”、“knowledge”、“ict”、“information”及“belief”等,着重对不同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进行研究:一是对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如Claro等[4]强调教师与学生数字信息能力内在关联性,并构建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用于测量中小学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教师具备了所有维度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支持服务,大多数教师在数字学习环境中没有发挥作用。二是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如Buchanan等[5]研究发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网络自我效能感和对数字工具的感知有用性是影响高校教师持续采纳学习技术的主要因素;加强培训,改善制度环境,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是促进教师有效应用学习技术的重要措施。三是职前教师数字化实践调查研究。有学者调查了职前教师对其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数字化实践的看法。研究表明,教师数字生活的实践体验对其认同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具有促进作用[6]。

2.2.3互联网时代数字公民培养与发展研究

聚类3的高频关键词有“digital citizenship”、“digi- tal divide”及“internet”等,着重对互联网时代数字公民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和测量工具等内容进行研究。Gleason等[7]在对数字公民素养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应用数字媒体支持中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研究表明,中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教育主要涉及校内传统教育和校外社会实践两个环节,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促进校内正式学习与校外非正式学习的相互融合是培养中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社区人员、技术人员和家长等主体的协同创新。Glassman等[8]编制了综合性的数字素养测量量表,为评估公民的数字能力水平提供了可靠标准。研究表明,公民数字素养主要涉及5个维度26项指标,具体包括网络政治能动性、技术知识与技能、本土与全球意识、批判性思维和网络交流与协作能力五个方面。

2.2.4数字阅读与信息理解能力研究

聚类4的高频关键词有“comprehension”、“engage- ment”、“school”及“strategies”等,聚焦于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与信息理解的基本概念、能力模型与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Coiro[9]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对数字阅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进行了解读,清晰呈现了数字阅读体验的特征,为推进后续理论、实践、评估与政策研究提供了依据。Kiili等[10]构建了小学生数字阅读能力模型,将其结构要素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使用搜索引擎定位信息来源、质疑并确定信息的可信度、提炼网络信息的主要观点、基于多种渠道收集并整合信息、传播信息有理有据。另外,有学者探索了影响学习者数字阅读的心理特征。如Coiro[11]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先验知识与其数字阅读理解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Barzilai等[12]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学习者认知思维与信息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2.3 知识基础的共被引分析

研究前沿反映了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其引文形成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分析知识基础有助于把握研究前沿的本质,深化对某领域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文献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能够揭示引文的同质网络,发现某一领域关注的高被引文献,明确该领域的知识基础。该文运用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得到如图3所示的共被引知识图谱。其中,聚类模块值Q=0.861>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0.9902>0.7,表明聚类科学合理,且令人信服。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包括四个核心聚类。基于引文特征、被引频次和中心度,文章选取了10篇重要文献(如表2所示)进行分析,以探究本领域的知识基础。

图3 国际数字素养教育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

表2 数字素养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续表

文献1~4属于#2号聚类。该聚类包含38篇文献,主题是Web 2.0时代数字素养与数字化学习研究。文献1和4是探索数字时代新媒体素养的重要文献。Lankshear和Coiro等[13]将Web 2.0时代前后的数字素养分别称之为“旧素养”和“新素养”,并出版了专著NewLiteracies:EverydayPracticesandClassroomLearning(2nded.)和HandbookofResearchonNewLiteracies。Lankshear等在文献1中指出Web 2.0时代的“新素养”可被理解为一种“社会认知技能”,即是运用数字媒体对内容信息进行编码,赋予其特定意义的社会实践能力。文献4中Coiro等[14]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发展对数字素养内容框架的影响,加深了学者们对Web 2.0时代“新素养”的认知与理解。文献3通过人种志研究考察了美国青年网络社会互动的行为特征,与文献1共同为Web 2.0环境下参与式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典型案例[15]。文献2针对学术界关于“数字土著”的争议,指出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可靠证据,探索学习者信息能力与数字学习偏好,以明确其对教育变革的真正影响[16],为学习者数字化学习特征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文献5~8属于#6号聚类。该聚类包含18篇文献,主题是数字时代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发展研究。文献5和8皆是关于多元素养(Multiliteracies)的质性研究。在文献5中,Lam[17]以一名移民学生为个案,对其在三个网络社区(美国本土华人移民社区、亚裔美国青年社区和中国本土同龄人社区)中的即时通讯实践进行了质性研究,揭示了该学生在多元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意愿和读写能力的提升过程,为数字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社会互动和读写素养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在文献8中,Lam[18]通过访谈研究得出结论:数字媒体已成为不同种族青少年保持和发展跨地域人际关系,寻求和调动社会资源的主要工具。文献7是研究数字时代语言学习的重要文献,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不断交流的过程,数字媒体的应用是提升口语和书面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19]。文献6中对新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发布的《多元素养教育学:设计社会的未来》(APedagogyofMultiliteracies:DesigningSocialFutures)一文进行了解读与反思,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协作学习(或协同创作)过程中数字素养的发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0]。

#7号聚类的主题是青少年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含15篇文献。文献9是该聚类的重要文献,探讨了对青少年数字素养进行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并从内容创建、工具使用、身份认同和文化营造四个方面构建了青少年数字素养的理论体系[21],为数字时代课堂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9号聚类的主题是成人数字素养发展研究,含11篇文献。文献10是该聚类的重要文献,在界定“数字土著性”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从技术、认知和社会情感三个维度对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22]。

2.4 突现词与研究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频次突然发生变化的关键词,分析突现词有助于了解不同时期某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根据关键词的突现情况,并结合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三阶段及各阶段的施引文献,可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文章运用CiteSpace对文献的突现词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国际数字素养教育文献中的突现词

在初步探索期(2008—2010年),没有突现词生成,但通过“引用历史”查找相应年份的文献,得知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数字环境下学习者的身份定位及非正式学习。例如:Erstad等[23]对挪威青少年的“数字学习生活”进行了探索,并指出网络交互和资源调动行为对学习者的数字身份定位、数字素养发展和学习效果提升具有促进作用。Greenhow等[24]调查了美国高中生利用社交网站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在校外使用SNS有助于学生数字身份的塑造和21世纪技能的提升,并对校内的正式学习形成有力补充。

稳步推进期(2011—2015年)的突现词主要包括“new literacy”、“multimodality”、“popular culture”与“internet”。通过分析突现词的施引文献,发现互联网时代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是这一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例如:Bulger等[25]认为数字素养是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读写的能力,并通过对150名学习者的试验研究发现,数字素养的熟练程度与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术经验、领域知识和信息整合能力,而不是技术技能,即优秀学术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数字学习环境;Martín等[26]探讨了正规教育在促进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培养21世纪数字素养方面应发挥的作用;还有学者对在线网络实践和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关系、引入流行文化元素对数字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字网络素养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在快速发展期(2016—2020年),“education”、“stu- dent”、“digital citizenship”和“comprehension”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关文献主要围绕数字公民素养这一主题,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或行业领域的学习者,对其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的理解、领悟、运用与批判能力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面向社会大众的数字公民素养研究,如基于数字公民框架,探究公众对数字素养认知程度及技术使用行为;编制测量量表,对公民数字素养水平开展评估研究;分析数字环境下批判性素养对公民抵御错误和虚假信息能力的影响。第二,面向各级教育阶段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能力研究,如开发小学数字素养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培养中学生的研究能力、理解力与数字创造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和科学信息的评估任务,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与学术水平。第三,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胜任力研究,主要包括教师数字胜任力概念框架构建、影响因素探索和评价指标设计等。

从突现关键词的分析结果来看,近十三年来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呈现出研究成果关联与积聚、研究视域横向扩展和研究主题纵向拓深的趋势特征与演化逻辑。初步探索期主要关注青少年校外数字生活和非正式学习机制;稳步推进期重点关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数字素养的培养,并将研究场域由校外拓展到校内;快速发展期将数字素养置于全民教育的框架中进行研究,既涉及各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又涉及各行业领域的专门人才,旨在培养具备数字胜任力的优质公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前沿与方向。

3 研究启示

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该研究揭示了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与演进趋势,把握了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路,为中国学者研判、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提供了参考性框架与范式。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再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存问题,文章所得启示如下:

3.1 面向“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任务,将数字生产和建设带入到了未来五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国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即到2025年,数字人才规模稳步扩大,公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可见,面向“数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实施数字公民教育,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国内学者对此已经有了深刻认识,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27]。另外,从文献计量的结果来看,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知识生产与流动促进了诸多学术前沿和热点主题的产生,为丰富与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知识基础。中国学者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体系:一方面,围绕本质内涵、构成要素、能力标准、影响因素和评价系统等问题,构建与完善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现状、技术平台和培养策略等问题,探索中国公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模式与支撑环境。

3.2 面向数字时代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持续开展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

研究表明,教师教育与学业成就关联密切,基于教学创新的教师专业培训、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行为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28]。助力学习者成为数字时代的合格公民,提升数字素养与学习能力,形成数字社会的责任意识、道德观念和发展诉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广泛与复杂的专业数字素养(即专业数字胜任力)。基于前文分析,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是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学者已开始关注不同职业类别或发展阶段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并从能力结构模型、关键影响因素、内在心理认同和数字实践体验等方面展开研究,丰富和拓深了数字时代国际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而对比国外,中国教师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偏重于比较和推介研究,尚未揭示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形成规律,挖掘有效培养路径。为此,在汲取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和深化本土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实现超越与创新,构建和完善数字时代中国教师教育体系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3.3 面向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及行业人才,强化基础数字素养研究

2017年8月,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发布了《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数字素养宣言》(IFLAStatementonDigitalLiteracy),指出“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是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参与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得滋养的基础”[29]。从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结果来看,数字阅读与信息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基本素养是该领域长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并指向不同的数字环境与研究对象。尽管不同教育阶段或行业领域在人才培养和数字教育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基础素养能力都是一致的,且是必备的。为此,不论对于适龄儿童和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抑或行业人才和其他社会群体,数字时代基础素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意味着未来仍须加强基础数字素养的研究,探讨数字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等基础能力的培养策略。

猜你喜欢
聚类学习者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