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凤,高 微,苏占华,谭丽泉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2.四川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推动思政课、专业课一体化建设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同样需要以目标问题为导向,将其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着力推进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专业课堂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专业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与目标问题导向有着密切关联。专业课堂授课内容过于抽象,容易忽略学生个人的实际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目标问题导向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专业课堂中围绕目标问题开展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把传统的教师独白式转化为师生交流式课堂教学,提高专业课堂的吸引力。同时,教师将热点问题或实际应用价值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理论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例如,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讨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等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思政的认识,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个人修养。
目标问题导向是专业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价值观,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充分认识,关注各种时事动态和社会热点。目标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思路设计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基本问题、重点(难点)问题、互动问题、应用问题和拓展问题把教师和学生连起来,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课堂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做到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无缝衔接,明确地提出目标问题,抛砖引玉。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使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素质及能力都得到提升,对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教师逐步形成更加开放的教学思维模式,学生也敢于开口交流,这对于创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观、促进高校课程思政顺利开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图1 目标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思路Fig.1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path of problem orientation
随着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逐步加深,以目标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已成为高校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下面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几方面着重进行研究和讨论,有利于以目标问题导向为出发点的高校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发展和推广。
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改革和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工作中落实发展新理念和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根本标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采用多样的方式挖掘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高校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想法,还要思考“教了书就一定育人了吗?”高校教师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但仅传授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种浅层次的育人还没有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高校教师要从理念上转变,教书与育人同时进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
教学内容是教育最微观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引导。如何更好地优化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其中的目标问题导向就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现实问题和书本内容中各种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学生的困惑,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解决学生的质疑。可以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问题体系,从而提高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营造问题情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筛选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设计一些问题或将一些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新学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
以分析化学第四章强碱滴定强酸为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明确酸碱滴定的原理;熟练绘制滴定曲线;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能力目标(通过目标导向式启发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教学方法为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探究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物例证法(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整个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图2 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强碱滴定强酸的教学过程Fig.2 Teaching process of problem oriented titration of strong base into strong acid
采用目标导向、启发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法设置情境,通过分析化学实验室一瓶残缺标签的盐酸,引导学生如何确定CHCl并进行分组讨论,进而引出强碱滴定强酸这一课程内容。
3.2.1 酸碱滴定原理
通过酸碱滴定原理的讲解(见式1),以NaOH滴定HCl为例,结合酸碱理论,让学生掌握酸碱滴定原理,即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通过酸碱滴定原理的讲解,告诫学生强酸强碱都是危险品,会烧伤皮肤,不要带出实验室,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不危害他人,化学人要有基本的职业操守、道德底线和正确的价值观。
HCl+NaOH→NaCl+H2O
nHCl=nNaOH
CHClVHCl=CNaOHVNaOH
(式1)
3.2.2 滴定曲线的绘制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pH如何变化?怎样计算?可给出标准溶液浓度和体积,将学生分为三组计算出相应的pH值,小组讨论pH值的变化趋势,引出化学计量点的概念。各小组根据计算数据分别以VNaOH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绘制出相应的滴定曲线。要讨论每组曲线的特点,理解滴定突跃范围,最终将各小组的数据组合成一个完成的酸碱滴定曲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2.3 滴定终点的确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如何判断酸碱滴定的终点?如何选择指示剂?通过石蕊、甲基橙和酚酞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讨论酸碱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应如何选择,选择原则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使用MOOC平台、动画视频,让学生对酸碱滴定过程、滴定曲线绘制和滴定终点判断有一个直观视觉效果,同时也解决了课程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反应的终点?指示剂在30 s内不褪色就表明到达了滴定终点。要告诫学生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不要随意把酸或碱倒入下水道中,否则会造成土质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希望大家警钟长鸣,增强环保意识,让孩子们在青山绿水中快乐健康成长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2.4 酸碱滴定应用和在线测评
师生交流讨论酸碱滴定应用案例,利用酸碱滴定的典型案例克氏定氮法测出面包、肉类、谷物等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酸碱滴定液可以用于甲醛的测定等,应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酸碱滴定的理解和环保意识及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要让学生珍惜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同时植入绿色发展理念。师生之间要进行互动,提炼知识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补充指导学生遗漏的知识点。通过雨课堂在线知识点测评,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形成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思政教育,液体酸可以用酸碱滴定测出其酸度,那么固体酸如何测试其酸度?可拿出多酸晶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多酸晶体美丽的形貌,同时思考其酸度如何测试?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用学到的知识做出新材料,告诉学生科技的重要性,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以中科院李灿院士利用多酸作为催化剂,催化柴油超深度脱硫为例,2016年该项目已经实现工业化,此技术对于缓减大气环境污染、防治雾霾起到了直接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知识就是生产力,激发情感共鸣,产生使命感。教师要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网上提交若遇到矿业污染事件的解决方案,从明确目标导出主题酸碱滴定到布置拓展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思政渗透,把课堂延续到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线下线上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要以新时代大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导向,要求高校教师在专业课堂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坚持以目标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大胆提出质疑,这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历史使命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