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导”的多元化课堂革新
——以内部控制课程为例

2022-05-30 00:39:24陈倩倩刘世林教授
商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考核思政课程

陈倩倩 刘世林(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一、问题提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顺应信息化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让课堂活起来、推动课堂教学革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教育部不断对大学本科课堂提出新的要求,从取消水课、打造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到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时代的大学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同样大学课堂也应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课堂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常被称为SC改革(student-cen⁃ter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是目前广受认可的教育理念,但在目前大学混合式教学覆盖面并不广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进行课堂革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重大课题。

上世纪90年代,美国Treadway委员会出台了内部控制整合(COSO)框架,随着风险意识的继续增强又出台了风险管理整合(ERM)新框架。我国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约束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为;许多高校的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开设了内部控制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本文基于内部控制课程,结合混合式教学一体化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从顶层设计、过程设计、实施建设和反馈设计四个方面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供交流和参考。

二、内部控制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一)顶层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离不开全新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构建,并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融入其中。具体包括教学理念设计、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模式设计。

1.优化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模式和目标。第一,教学理念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帮助每位学生挖掘自身价值。结合项目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真正实现对课堂效果的有效管理,达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传统线下课程在短短几十分钟使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线上学习能够弥补这一缺陷,拓宽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第二,教学理念还应体现“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大学生对法治精神、诚信精神、风险意识并没有系统化的认识,也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要把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法治观点、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入到内部控制的理论教学中。

2.创新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一方面需要变革教学场地,做到教学场地不受限,利用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将课堂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打破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主动性、实操性、灵活性。

3.重新定位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等层面。以内部控制课程为例,应思考以下问题:第一,通过内部控制课程的学习,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通过课程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管理学和经济学核心理论和方法?第三,通过理论学习和项目化小组训练,需要学生掌握哪些能力,可以解决哪些实际中存在的管理失效和经营效率低下问题?第四,课程给学生带来了哪些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以上问题,重新定位内部控制课程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大纲应是双向的,不仅仅是教师课程教学的参考,也应是学生学习课程的路线图。教学大纲应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与反馈,定期更新教学内容、重构知识点顺序、创新教学手段。在“互联网+思政”的改革浪潮下,教学大纲还应综合分析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进行知识点归类、合理安排教学时长与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包括在整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第二,课程教学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后续延伸,教材及课后参考书籍,课程考核方法与教学方法等。第三,学时安排。一门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长可以占1/3,其余2/3为学生自学环节。自学环节形式不限,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自学、小组讨论、项目化练习等方式实现。第四,课程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实施计划。这一部分为本门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具体细化知识点,以及对应的目标,学生可以定期对标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2.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既包括理论课程部分,也包括实务操作环境。商科课程理论内容应注重时代性和前沿性,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融入课程内容中。本课程配套教材为东北财经大学编著的《内部控制》第四版,课程教学内容做到了理论教学模块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在重新归类、整合之后形成四个专题模块、八个章节、30个任务点、18个活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内部控制课程内容结构表

实践教学环节引入项目作业,在项目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第一,由教师明确项目任务。第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话题,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第三,小组明确分工,按照项目实施计划,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搜集等渠道收集整理资料,结合理论知识,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并进行课堂汇报。第四,学生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和教师评估三部分相结合,评定最后实践环节的得分。并且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提出反馈意见,进行指导。第五,实训资料整理归档。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内部控制课程的项目化作业如表2所示。

表2 内部控制课程项目化小组作业

课程建设还应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能只是简单地贴政治标签,应有具体内容。比如,在讲授第七章主要业务活动控制设计时,可以结合“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以及《孟子·离娄章句上》中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来强调规章制度的重要性,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应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把持续经营作为己任。

3.资源平台建设。

(1)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的实现首先需要依托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目前常用支撑平台有MOOC、超星泛雅平台、雨课堂、Coursera等。按照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线上资源建设。要明确受众定位,注重知识点的重构,处理好章节与视频的关系,同时兼顾测试考核、讨论环节的设计,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实践,确保课程上线后的运行保障与支持工作。T校在内部控制线上课程建设之初,首先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包括一名正教授、两名副教授和两名讲师。根据《某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依托超星平台构建了涵盖本课程知识点内容的短视频30个、教学大纲、教学设计、PPT、讲稿、案例库、参考资料、随堂测验题库、课堂讨论库、单元测验库及单元作业、考试等。目前教学团队仍在不断完善教学视频的制作质量,增加视频中插入的课间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

(2)校内外实践基地拓展。在校内,审计学专业联合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组建了一支资源共享的课内实践平台,包括审计综合模拟实训、ERP实训、内部控制实训等实践课程。课外实训是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学生实务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T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周密性和组织完善性,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有规律,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T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市审计局、××市税务局、中国电信××分公司等13个稳定、具有良好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修完理论课程后,可利用课后时间自行选择实习基地,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实操技能。

(三)实施阶段设计。实施阶段的设计应贯彻顶层设计的教学理念、模式与目标,将教学过程设计环节落到实处。实施阶段的设计是实现课堂革新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依托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普遍应用的BOPPPS模型,将教学环节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B),此步骤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形式可多样化,包括视频片段、图片、引言、趣味小故事、课前问卷、个人实例等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第二步(O),此步骤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概括了希望学生通过本次课学到的重点、知识、价值及能力,使学生明晰本次课的课程设计以及能学到什么,并让其知道教师将会如何考核。第三步(P),课前测是师生间的第二座桥梁,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生有针对性地学,形式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在上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布置课前思考题或客观题练习,也可以在课堂开始前抛出小话题供学生讨论。教师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借助于此向教师表达需要复习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第四步(P),参与式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般在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在此阶段,教师要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或是学生间的互动。一般运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参与式学习的渠道更为多样化,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后,甚至在实训室都可以进行,时间可以是在每次课堂中,也可以投入一个学期,以团队项目形式来展示。第五步(P),课后测是师生间的第三座桥梁。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安排。课后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并批阅作业,并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学情分析,每当课程完成一章节之后可进行一次测验。测验的方式可以采用线上小测验、线下上讲台口头汇报、课堂案例小练习等方式进行。第六步(S),最后一个阶段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课程的重难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复习,适当布置课后拓展学习,提高课程学习的高阶性、挑战性。

(四)反馈阶段设计。教学的完整过程应至少包括以下五个环节“课程-教师-学生-管理-效果”,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即反馈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课程反馈与评价应科学且可测量,引入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过程可追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可借鉴可监督。

1.综合考评细则设计。综合考评细则的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考评细则应以成果为导向,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适当增加考核难度,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以评促学,确保教与学的效果。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主要依据在线平台学习情况、课堂平时表现和项目化训练考核。其中在线平台学习情况占20%,包括视频学习(10%)、在线章节测验(5%)、讨论(5%);课堂平时表现占10%、项目化训练考核占20%。期末考试是结果性考核,采用纸质校内统考形式,占50%。具体细则如表3所示。

表3 期末总评成绩细则

2.项目化训练考核细则设计。项目化训练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核细则也应体现公平、合理、有效原则。考核对象可分成自我、同行和教师三个部分,分别参照5个指标按照等级A、B、C、D对项目训练实施情况进行评分。具体细则如表4所示。

表4 项目化训练考核细则设计

3.学生评教考核细则设计。考核体系的设计也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完整的多元化考核体系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也应包括学生对教师及本门课程的评价,并应体现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具体学生评教考核细则如下页表5所示。

表5 学生评教考核细则

三、结束语

“互联网+思政”浪潮下的课堂改革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T校内部控制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以及反馈阶段均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实践、取得一定突破,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在组织管理中的“制度自信”。然而如何保持课堂的持续活跃性,在多元化测评体系中体现对课程思政的有效考核,体现出内部控制之“美”,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互联网+思政=1+1+1>3”,还需继续探索和长期努力。

猜你喜欢
考核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