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社团为载体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

2022-05-30 01:04刘广浩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化自信

摘要:红色社团具有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水平、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培养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指导学生行为。在高职院校打造红色社团,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与实践体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和信心,提高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继承革命文化精髓的信念,坚定学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定力,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优秀载体。

关键词:红色社团;文化自信;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C-0059-05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历史有清醒认知、对自身文化价值有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未来有坚定信念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稳定的文化心理状态[1]。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精髓是价值观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个人发展、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红色社团具有光辉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由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组成的,以研究、传播、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组织,具有政治性、组织性、实践性、群众性等明显优势,是学校文化自信教育的优秀载体,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教育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教育是教育主体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体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文化培养。高职院校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校层面来说,它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从社会需求来说,它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黏合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文化自信教育更是意义重大,它有助于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有利于提高文化素養,增强高职学生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3]它是对文化的自我定位、自我认知、自我觉醒,是对文化的认知、认同、实践。文化自觉对其主体(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有相应的要求,那就是文化素养的提升。较高的文化素养既是文化自觉的前提,又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中国有绚烂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令人赞叹的红色革命文化、使人信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是一个天然的过程,需要学校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培养。一般而言,学校文化自信培养始于知识灌输,经过情感培养,重在价值认同,最终化为生活方式。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主题讲座、知识宣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及文化素养,通过参观、游览、调研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信服中国文化,并自觉将中国文化精神内化成行为规范,外化为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学上的人格泛指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完善的人格要求人们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他人和外在事物,既包括肯定性向度,也包括否定性向度[4]。对于文化而言,既要积极肯定自身文化,又要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不足,以理性的思维批判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合理扬弃,避免走向文化自卑或者文化自负的极端。

在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盲目自信,而是经过辩证、系统的认知后批判继承,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摒弃糟粕内容。对于外来文化既不是全部否定,也不是盲目崇拜,在经过理性思考、仔细甄别后,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抵制外来文化中的有害部分。文化自信培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通过文化自信教育这一路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坚定政治信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价值观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们坚持价值观自信就是坚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值得中国人民信服的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为价值观自信提供了滋养土壤和生存空间,离开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显得空洞、抽象。要坚定学生的价值观自信,首先要坚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引领学生感悟革命精神,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价值观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自信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这种教育方式发挥着基础作用,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不断涌入并广泛传播,给文化自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2017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整体上当代高职生文化自信的态势较好,能够对中华文化充满信心,但是也有部分高职生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缺乏对革命文化的认同,缺乏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理性认知

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會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可和自信。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了解和认知来源于系统化的集中学习和分散化的个人学习。高职院校对于文化自信教育的顶层设计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程度。但为了提高学生技能、提高就业率和升学率,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个人,大多把精力集中在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上,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高。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传统文化观念淡薄,传统文化知识不足。对于中华传统经典诸如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了解程度较低。部分学生不能说出儒家、墨家等派别的基本理念,对经典代表人物诸如孔子、孟子、荀子等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了解不多。部分学生不能有效识记中国古代经典诗歌、经典文言文等,文学素养较低。

(二)部分学生对主流文化关注程度较低,缺乏情感认同

认同是一种意向性反应,文化认同是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才能被接受和传播[5]。认同是文化认知基础上主体对文化感知效果的一种反馈和表达。在文化感知阶段,良好的文化体验有助于文化认同的建立,从而有助于文化自信。

然而,部分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较低,文化素养不高,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荣誉感,对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缺乏认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坚定的信念,关注程度不够,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缺乏积极认同的态度。

(三)少数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缺乏文化定力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多元思想相互激荡,这些文化思潮猛烈冲击着高职校园,对主流文化的传播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新媒体时代,每个主体都有发布信息的权限,人人都有麦克风,各种观点鱼龙混杂,充斥网络。受“告别革命”“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劣,迷失自我,偏离了主流文化价值观方向。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高职学生对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文化理念产生了兴趣,少数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效仿西方生活方式,乐于过洋节、吃洋快餐、看洋电影。这些学生一味追求时尚潮流,对西方势力通过文化渗透渠道侵蚀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警惕。

(四)部分学生文化认知脱离实践,知行不够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文化认识的过程应该是在文化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文化情绪,培育深厚的文化情感,从而使主体对文化产生积极肯定的价值判断,形成文化自信,最终落脚于指导文化实践,并用文化实践检验文化认知,即按照感知—认知—实践的路线进行。由于主客体的复杂性,文化认识并不总是按照这个理想模式进行,有时候会出现认知和实践不统一的现象。

现实中,有些学生能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心也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终究不能付诸行动来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导致文化认知与实践不统一。有些学生也能认识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不能发扬革命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谈起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头头是道,但面对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和错误文化观点时往往习惯于跟风、盲从,不能正确地鉴别判断、有效抵制。

三、红色社团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优秀载体

正视文化自信教育面临的问题,学校要创新文化自信教育模式,拓宽教育渠道,寻找新的教育载体。红色社团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自身特点,有效解决了文化自信教育方式单一,效果欠佳,重知识灌输、轻情感内化的弊病。它重视学生情感内化,促进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文化认知,强化情感认同,磨炼文化意志,指导文化行为,提升了文化自信的效果,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一)红色社团宣传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

知是行之始。人们在对一个事物有了基本的认知后,才能进行价值判断。文化认知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才能真正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心理上认同并信服中国文化。红色社团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能够宣传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是思想政治课堂的有益补充。

红色社团宣传中国文化,提高知识理论水平,是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进行的。在红色社团的活动中,最基本的是理论学习,具体有培训学习、知识论坛、征文、板报等形式。通过公开展览、专家讲座等活动,以专题的形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化宣讲,加深了社团成员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增进了了解。在获得一定程度了解之后,会激励成员继续就某一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二)红色社团陶冶文化情操,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渗透、文化熏陶、文化引领的过程,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礼因人情而为之,善理而乐后生”就是说制度规范是根据人的情感而定的。当人们开始接触某种文化,就会产生感性认识,如果人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便会主动深入地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进而形成与该文化相关的理性价值[6]。文化自信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文化涵养心灵、涵育品行、引领风尚,以优秀的文化成果鼓舞人,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人,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红色社团是群体性组织,社团的领袖人物一般政治立场坚定,文化知识丰富,文化信心强,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榜样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红色社团对榜样的正面宣传,能够在群成员中形成相互帮助、有益竞争、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社团成员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加深了中国文化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文化的情感认同。

(三)红色社团抵制错误思想侵蚀,坚定学生文化意志

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强,可能难以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入侵,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困惑和文化焦虑,甚至动摇文化意志。

红色社团活动新颖多样、实效性强,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载体、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其强烈的政治性,能保持文化自信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使青年学生最大程度上领悟文化自信的内核与精髓。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辨识力,明确文化定位,保持清晰的文化定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红色社团坚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抵制西方文化侵蚀,批判文化保守主义、泛娱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红色社团开展价值观自信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观自信。

(四)红色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践行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不仅表现为一种情感结构和价值观念,还要外化为一种生活方式。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还要走向实践、融入生活。红色社团创新文化主题实践形式,开展论坛、沙龙、演讲、朗诵等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文化参观、红色游览、学术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通过体验式学习让中国文化入眼、入脑、入心,深化了情感认同,坚定了理想信念。同时,社团成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自我组织、自我教育,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当学生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被革命文化的雄阔壮美所感化、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向上所深深折服,就会自觉地将文化自信转变为生活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追求积极向上、崇高优美的生活方式,把优雅高尚的文化元素外化于平时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上,在为人处世、生活工作中熟知文明礼仪,深晓文化大义,充满文化理想,处处体现文化自信的成果,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成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践行者。

红色社团作为一种载体,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提升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增强学生继承革命文化的定力。高职院校应该健全红色社团发展机制,开发品牌活动,扩大辐射范围,加强对外交流,充分发挥红色社团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功能,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秦志龙,王岩.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7(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4.

[4]李梁,王金伟,等.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59.

[5]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0.

[6]卢雷,袁久红.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责任编辑:华轩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职业学校思政课程加强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研究”(D/2021/03/190)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29

作者简介:刘广浩,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