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陈安柱 陆从相
摘 要:2019年年末,教育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共同发布《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标志着“双高计划”的启动。高职院校要落实其中和课程建设有关的要求,加强“三教”改革,不断提高育人质量,需要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下文分析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课程建设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双高”;高职院校;开放课程;建设;应用
自《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体制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以来,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启动,要求高职院校对优质课程平台、教育资源进行最大化开发,让先进的技术能够与高职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让教学资源能够共享,彰显教育公平。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将其推广应用,还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探索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路径十分必要。
一、“双高”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问题
部分高職院校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阶段,由于硬件设备、教育经费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平台功能单一,难以满足课程使用要求。同时,部分院校建设课程阶段,教育者观念未能及时改变,仍然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线上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未能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因此课程应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部分院校为了完成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程的建设方式。然而,在此处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对于在线课程开发目标、管理机制、开发标准方面的问题缺乏考虑,难以发挥信息化在课程建设与应用方面的优势,与课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难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率[1]。
二、“双高”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管理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本质目的是让专业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最终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公平教育。无论是在线课程的建设,还是在线课程的应用,又或者在线课程的推广上,都需要依赖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引导,还需要课程平台的服务支持。以政府角度进行分析,需要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完善顶层设计,为课程开发提供政策支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
高职专业可以从专业开设、教学标准当中对于核心课程的设立要求加以明确,为开放课程共享奠定基础。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样应该将自身的研究、指导和咨询作用发挥出来,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入手,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规划与建议,让建设方向更加明确,确认课程建设资源选择范围。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课程建设组建联盟,使课程建设以后能够辅助校际合作的开展,为课程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公共平台是在线开放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服务平台开放性的体现十分重要,平台还应该具备公益性特点,所以,教育部、主管部门等主体可以从国家、省级方面致力于服务平台的建设,让平台的服务功能、教学功能能够统一。在平台应用过程当中,基本功能能够得到体现,满足教师、学生的使用要求。在线课程资源凝聚着师生智慧,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对服务平台的管理进行规范,保护教师产权[2]。
(二)优化建设环境,彰显院校主体作用
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院校为建设主体,为了优化课程建设与应用环境,为课程开发提供内在保障,需要高职院校的师生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当中。从高职院校本身出发,需要出台和本校课程建设有关的制度性文件,将课程建设目的和使用要求纳入制度,并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教学工作量进行合理计算,据此制订课程建设计划,明确课程应用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和教师的岗位变动、职称晋升相互融合,彰显课程开发在教学业绩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让在线课程开发、应用环境氛围良好,调动高职教师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高校方面可以从管理制度方面加以完善,运用学籍管理、学分制等方面的制度,将跨校、跨院、跨专业必修课范围加以扩大,让选修课开放课程分类丰富、数量增加,完善学分认定、成绩转换等管理机制。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强化校际课程的建设合作,帮助学生开通线上课程的学习路径,通识课程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校也应该关注高职生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将教学文件、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工作加以强化,注重教学环节监控和督导,让课程应用和教育文件要求同步进行。针对专业类在线课程,可以运用混合式教学,或者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让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同步进行。高职院校还应该做好教学保障工作,划拨资金,强化校园信息化建设,让无线网络能够覆盖整个校园,改善教师硬件环境,搭建智慧平台,辅助专业教学的开展,让在线课程的应用环境得到保证。
(三)完善建设规划,制定课程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阶段,建设规划的制定十分重要。高职院校需要坚持“自主建设、共享共用”等原则,让课程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因为开放课程应用主体是高职院校学生,高校在课程建设质量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如今,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建设方面存在校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导致相同课程建设存在多个主体,重复建设现象明显,课程建设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通常同一高校之内课程建设的规划不足,建设内容主次不清晰,单纯依靠教师的需求、兴趣等展开课程建设,不利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
高职院校教育目标需完成立德树人重任,对于学生展开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以及创业教育,教育质量关乎国计民生。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水平,对于专业实力进行合理评估,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合本校教育需求的开放课程规划,明确课程应用原则。针对全国或者全省范围之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可以着力建设“课程级”的核心课程,打造引领国家和地区精品课程的先驱者形象,通过精品课程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针对非领先专业,可以从“资源级”课程建设方面入手,利用优质课程资源,以主动的态度参与各专业课程建设。针对文化素质类课程或者受众量较大的公共课程,建设过程可以选择具备国家认证的课程,依托校际共享途径,将其他高校优质课程引入,让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效率更高。
(四)打造专业团队,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人才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因为专业属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单元,而课程则是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课程建设团队人员素质决定着课程建设有效性,也关乎课程实施结果。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从“双高计划”背景出发,明确自身在课程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必要时还可到企业当中锻炼,丰富自身阅历。上述行为对于在线课程的建设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对于课程建设造成阻碍。所以,高校应该从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机制方面入手,由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牵头,联合科研部门、信息部门、教务部门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从专业群建设出发,将同名课程或者相似课程加以整合,组建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人才展开信息化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为课程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与此同时,还需要汇集骨干力量,优先选择优质资源,以资源的共享为目标,共同参与建设,防止出现“一课一团队”的问题,分散教师团队成员精力,导致课堂建设出现交叉点,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
此外,还可从高校层面对于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评估,完善教学诊断、课程改革相关制度,要求课程建设团队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规划制定角度分析,围绕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作为课程建设周期,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课程平台当中的基础数据和积累数据,对于课程建设成果、教学质量等进行诊断,并且制订改进计划。教师队伍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方面,应该保证学生对于课程实施计划、进度安排有所明确,注意将学生作为课程建设主体,利用课程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进行监测,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一旦其出现松懈的行为,教师可立即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在线课程的顺利运行,提高课程应用质量[4]。
(五)整合课程资源,保证课程顺利应用
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属于教学行为落实有效载体,教学资源属于教学内容外在形式,也是学生在开放学习空间学习使用的主要材料。处于“双高”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可以从专业、课程、岗位几个方面出发,对于课程应用目的进行系统化梳理,明确课程建设重点,建立富含课程体系、知识要点、技能要点的资源包套餐,运用“自助餐”式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在线自学的需求。
应用课程资源环节,需要高度关注知识体系平衡性,兼顾资源碎片化特点,在单独资源呈现方面,应该具备完整性和针对性,且又不失准确性。讲解相同的知识、技能,可以从平台上选择多个相关资源,关注课程的系统化呈现,辅助高职生将知识原理学透学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视频课程需要和微课之间相互区分,围绕一个项目来制作视频,保证内容的全面性,针对项目当中涉及的知识、技能等,可以制作不同时长的教学视频进行教学。如果知识点复杂,那么视频长度可以适当增加。微课在视频制作方面主要是突出要点,围绕核心知识,运用多媒体途径呈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在课程平台建设方面,应该保证每个资源内部涵盖对应知识点,这样才可辅助学生利用平台自主测试,诊断平台资源的应用情况,明确自身学习不足。
(六)立足“双高”背景,完善课程建设思路
在“双高”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路的明确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指引。具体而言,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情况,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岗位职业需求,打造个性化专业课程。调查重点在于学生情况、学习条件、学习困难和学习诉求。
调查以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情,之后分类编班,保证“一班一策”,对于人才进行分类培养,让课程建设内容差异性得到体现。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展开个性化课程设计,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准备课程资源,应用教学方法。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制定差异化的课程标准,让在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围绕学生职业需求作为导向,将学历教育作为基础,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让高职生能够利用课程学习取得专业资格证书。
课程建设团队可以选择高校教师、企业人员,运用专兼职融合的模式,分工合作,兼顾理论课、实操课内容设置。技术攻关类课程可以由优秀的企业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与之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运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协同育人。
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需要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引导、教学和辅导相互融合,利用优质的平台资源,将其加以整合,课前为学生发送学习手册、导学案或者呈现思维导图;课中展示案例、操作视频、课件等;课后资源主要讲解进阶案例。
在课程应用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在线的方式自主预习,课堂教学依托教学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钉钉直播和PBL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汇报进度,并且检验其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可利用约课辅导的方式,依托远程协助方法,构建一体化教学环境,运用翻转课堂完成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5]。
考核机制的运用应该多元化,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于学生能力成长进行可视化分析,按照线上交流数据,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加以反馈,考核阶段线上线下成绩相融合,根据考核结果,完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建设思路。
结语
总之,在“双高”的背景之下,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梳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总结课程建设问题。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需要国家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服务平台的管理。高职院校应该展现主体作用,为课程建设营造环境,还需要制定共享机制,完善课程建设规划,培育专业人才,保证建设质量,将网络资源全面整合,让课程的实用性更强,发挥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敏納.“双高计划”背景下基于校级金课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1(19):7778.
[2]涂琴,张夏雨.面向“双高”建设及“课堂革命”需求的高职教师核心素养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913.
[3]胡新岗,刘俊栋,陈则东,刘海霞,黄银云,朱明苑.高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7):8287.
[4]马燕萍.“双高计划”背景下旅游文化类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1(09):8990.
[5]吕雯.“双高计划”背景下旅游文化类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0(22):7475.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在线教学平台资源组织优化研究,XHYBLX2021047;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一般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在线教学平台资源组织优化研究,ygy2012
作者简介:黄晶晶(1989—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