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静波
青春是梦想启航的岁月。张远明从乡村学校启航,谱写着一首永不褪色的青春赞歌。19岁那年,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学校课堂里的朗朗书声,孩子们埋头思考的情景,对他来说,是妙不可言的享受。
扎根农村三十载,他甘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育守护者,把青春献给了深爱的乡村教育。平凡造就伟大,伟大出自平凡,张远明是一名受到学生爱戴、领导认可的优秀教师。是什么使他一如既往地坚守了30年呢?他用最朴实的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以及老教师的帮助和引领,让他坚持了下来。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张远明在读书时期便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真正回报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张远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童年的他与村里小伙伴们一样都向往着城市生活。踏入学堂后,身边陆续辍学的小伙伴,以及总也留不住的代课教师,让他这个乡村娃感到些许不安。人生往往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阳光,那些温暖成为人们跟艰难坎坷对抗的武器,那缕阳光带给人们一生的温暖和感动。他有幸遇到了启蒙老师张远红,张远红老师既教给了他知识,也给予了他人生的新希望。张远红文采好,对学生好,讲课非常生动,大家都喜欢上他的课。曾经有白水乡的书记请张远红老师到乡政府去上班,他说:“还是教小学生好。”张远明想着长大后也要当一名人民教师,张远红的坚守更加坚定了张远明的理想。
1988年,张远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永修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德安县白水街中心小学,踏上了向往已久的神圣讲台,真正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怀着美好的憧憬,19岁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张远明,刚到学校报到时也不免被现实的严峻给难住了。学校异常简陋,没有食堂,他首先面临着吃饭难题。住宿条件也极差,夏天酷热,冬天灌风。当时是把腾出的一间教室隔成6间教师宿舍,住校老师各住一个隔间,站在床上就能看到其他隔间。学校规模也小,当时只有6个班,无论哪方面都不如人意,但心中有理想,世间就有阳光。张远明在斑驳的岁月里前行,用略显稚嫩而有力的手在黑板上书写,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
由于学校地处偏远乡镇、条件差,教师工资低,虽然每年都会分配年轻教师来补充师资力量,但几乎都留不下来,他们基本上待个两三年就想方设法回城工作了,这是乡村学校的人事常态。执着于教育事业,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书育人的使命扛起。张远明就是这样的人!从毛头小伙到年过半百,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学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落下光环,他是车桥镇上留下来的屈指可数的老教师了。
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张远明的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学校对他委以重任。那年,白水街初级中学急需数学老师,张远明被借用过去教数学。但学校最缺的是英语老师,经多次申请分配英语老师无果后,学校决定送他去进修英语。1995年9月,他开始在九江教育学院脱产进修英语。师范毕业的他只在初中学了三年英语,相对来说基础太薄弱了,所以进修英语非常吃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远明在学习初中英语的同时,自学了高中英语。每天早上天蒙蒙亮,他就起来背单词,听BBC电台,训练听力,一切只为了能胜任英语教学工作。他的努力为学校解了燃眉之急。
2020年9月,张远明被德安县教体局委派到白水完全小学全面负责学校工作。
每位辛勤耕耘者背后都有着万般艰辛的一面。张远明的母亲在2011年患阿尔茨海默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人陪护。当时家里条件差且开销大,女儿读大学,母亲要看病,妻子不得已外出打工。张远明把母亲带到学校,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最初上课时,他让母亲坐在教室后面,但稍不注意母亲就乱跑。后来他就把母亲留在办公室,请同事帮忙照看,下班了,他就带着母亲在学校操场上转转,让她多走走路。母亲通常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张远明就陪着哄她入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母亲去世。
一个都不能少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张远明也有真情大爱,他支撑起了许多学生的梦想。如果遇到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情况,他会主动帮学生担保,让他们先上学。笔者问他:“这些担保的费用后来都还了吗?”张远明说:“没还的,我都替他们还了。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就直接帮他们交了。”1994届学生梁秀秀由于父母不和,不能再供她读书,她自己非常想读书。为了这个学生能有个好前途,张远明多次骑自行车到聂桥镇给她父母做工作,使她得以继续上学。教育是一场修行。虽然梁秀秀只是千百名农村娃中的一个,但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不落下,為他们的人生点亮一盏灯,便是张远明最大的安慰。
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张远明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温暖和帮助。许多学生毕业后还会打电话给张远明聊聊现状,表达问候。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从教至今,张远明从未离开乡村。学校离县城较远,回家不方便,他平时就在学校住,妻子带着女儿在县城读书,夫妻俩从此便开启了两地分居生活模式。张远明谈起妻子,总是充满感激:“女儿读小学时,我工资低,每个月才几百块钱。妻子为了贴补家用去电子厂上班,经常带着女儿加夜班。有时太晚了,就在地上铺一块硬纸壳,让女儿在上面睡一会儿,下班后再背女儿回家。她从来没有埋怨过,为了这个家,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她真是辛苦了!”
张远明的言行为女儿种下了“逐梦”和“育才”的种子。女儿紧随父亲的脚步,接过父亲的教鞭,守护新的种子,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张远明回想起他读三年级时,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只上过初一的代课教师。那位老师一脸无奈地说:“我最头痛写作,要我写一篇作文,我情愿去开垦一亩荒地,写作技巧只能靠你们自己体悟。”这件事让张远明印象深刻。他在工作之余努力开阔视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张远明说:“师生共同成长,是世间美好的事情。”
张远明也曾面临过改行的抉择,由于深爱着教育事业,他没有动摇过。乡村教育工作虽平凡,但星辰大海并非遥不可及,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729628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