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5-29 23:09李亚霞左林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民族院校师范生

李亚霞 左林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和影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职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将是目前师范院校面临的主要任务。论文针对民族师范院校师范生的特点,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目标定位、提升现状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及建议,以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民族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2-012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5G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兴起,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掀开了面纱,开启了教育变革的春天。教师职前阶段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意义重大。

1.1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互联网+”在教育领域方兴未艾,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代名词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一直以来也很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师范生作为职前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关节,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刻不容缓。

1.2 现实困境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互联网的便捷特征使得资源共享成了可能,为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1]。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所扮演的传统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在信息时代将被削弱。信息时代的教师将扮演一些新的角色,如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利用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并作出诊断说明,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分析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如何使教师改变传统的角色而尽快适应并投身于新型角色,是每个师范生面临的难题。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方面,我国目前大多是研究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对职前教师即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往往关注度不够,而且师范生应该具备哪些信息化教学能力往往与在职教师的要求标准一致,忽视了二者的区别。如何根据师范生实际,制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标准是目前师范类院校需要极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 民族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标准

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在通知中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2]。民族师范院校在制定提升标准时需注意三条原则:一是师范生承担着既是学生又是未来教师的二重角色,在学习中首先要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学习,其次是利用学校开设的信息化教学课程等掌握未来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二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基础教育逐渐进入了以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阶段,其中信息技术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被视为是21世纪重要的能力,要求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进行相应的升级,以符合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三是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以用为本,增强其实效性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所需[3]。结合以上三条原则,民族师范院校可以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标准定为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基本的课堂教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

3 民族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民族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培养环境创设、精品网络在线课程学习等方面进行。

3.1 课程设置

民族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托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这两门公共课来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大二开设主要讲授一些常见的办公软件操作、动画制作、绘图绘画等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能力。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考虑到学科专业特点,理科师范生在大学第二学期开设,文科师范生在大学第四学期开设。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环境应用的授课老师有6名,都是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环境应用这门课程共32个学时,其中理论10个学时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概论、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与媒体、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实践22个学时主要有常用的设备使用、教学资源检索与下载、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以“技术支持教学”为取向,教学内容侧重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开发。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示范、演示等培養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无论是在信息化教学公共课还是在专业课中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其访谈和观察中都发现了一些瑕疵和弊端。

1)开设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

民族师范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授课方式上重理论而轻实践。和师范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大部分师范生认为,两个小时的教学时间,一半时间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很多师范生只具备简单的多媒体设备作能力,对一些高端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软件略知皮毛或者几乎不会操作。课堂上老师会让师范生学习制作微课、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微课录制与教学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让师范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信息化教学首先要进行技术培训才能运用到教学中,会加大技术学习的投入力度而轻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因此本末倒置。

2)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较为单一

通过对师范生进行访谈发现,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的评价主要采取和其他课程相同的评价方式即“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进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提交情况等进行量化打分,期末考试也是紧紧围绕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提交微课作品等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无法得以真正提高,另外课程评价主要还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

3)学科专业课程中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

民族师范院校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知识,如PPT展示,插入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动态地了解信息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中基本采用了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呈现知识,同时利用Email、微信、QQ、钉钉、腾讯视频等多种工具对学生进行在线辅导和答疑。部分教师会让师范生进行微课录制、微课设计等并上传优慕课来培养其对信息化教学的敏感度,部分教师还会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上课前点名签到、课堂提问、在作业区让学生提交作业与批改作业等。总的来说,学科专业教师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加工、使原本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交谈得知,大部分学科专业课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课堂通过加入音频、视频等变得生动而有趣。从以上交谈可以得知,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仅仅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并没有对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除此之外,因教学任务重而在课堂上很少进行优质信息化教学的示范,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极大地降低了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独特的感知力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民族师范院校师范生没有在职前阶段接受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示范,使得他们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将知识转移至PPT,用PPT讲授知识就达到了所谓的信息化教学,因此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2 培养环境创设和在线课程学习方面

民族师范院校近年来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建成了智慧校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机房、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智慧教室等,以及购买了大量的教学及学习资源包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另一方面,学校也会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到其他高校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及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进行信息化教学讲座及学术交流,以提高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会举办如计算机创新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录制大赛、微电影制作大赛等各类比赛,以赛促学来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虽然学校也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上不断努力,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少专业的教育技术学老师为其现身说法,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实验室和机房设备大多老化、陈旧,已跟不上教学的需要;一些先进的如网络机房、视频录播及展示台、语音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和设备还未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及建议

4.1 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师范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浓厚的氛围

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可以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民族师范院校需在教学环境、学习环境、数字学习资源三方面进行改革与提升。在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方面,学校应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仪器,如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升级教学软件、建立先进的机房、微格教室、智慧教室、实验室、中小学远程教育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强化师范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应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为师范生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长期的指导和帮助。在数字学习资源方面,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购买精品网络在线课程供任课教师学习,提高教师授课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改变传统的讲授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SPOC课堂教学等培养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敏感度。

4.2 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和改革培养模式

一是开设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出发,在课程设置上重实践轻理论,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采取“模块化+知识点”的方式组织教学,每个模块只讲十几分钟的理论知识,其余时间就本模块知识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应摒弃教师单独评价的形式,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形式,既重视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二是设置四年不间断的信息化教学培养体系,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教学,二年级在开设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让师范生领悟和体验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利,三四年级通过信息技术技能认定和各类比赛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水平[4]。

4.3 实现学科专业课教师学科背景与技术素养的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每当出现新技术时大部分教师都抱有一种抵制情绪,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新技术。如果专业课教师对信息技术保持一种积极接受积极运用的态度而不是消极逃避的态度,就会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引导师范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学科选择合适的工具,提高师范生在学科专业中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所以应改变专业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多鼓励教师参加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及培训,同时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座或学术交流等改变学科专业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科专业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科专业课教师学科背景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深度融合。

4.4 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具有接受速度快、接受精准、在短时内熟练操作的明显优势,所以青年教师要有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意识,通过自学和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比赛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如青年教师在空余时间可以利用大学慕课、微课、爱课程等教学平台自学一些信息技术和软件以服务于教学,也可以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校内、校外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以此提升自己。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信息化教学比赛,如课件制作比赛、信息化教学讲课比赛等,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促进者,通过提升民族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师范生,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对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民族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培养其信息化素養时应该注意两点:其一是引导师范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及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进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二,民族师范院校在硬件和软件上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为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创设优良的环境。总之,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行业的后备军,只有积极应对“互联网+”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胡馨月.“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3):102-104.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4(7):21-23.

[3] 张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4] 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5] 华捷.智慧教育时代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要求与提升路径[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5):128-130.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民族院校师范生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