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摘要】目的:了解消毒供应室(CSSD)的相关职业危害,掌握相应的防护及预防措施。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分析CSSD职业危害所发生的原因,加强自身保护。结果:通过分析及调查所发现,目前阶段CSSD所出现的的职业伤害主要涵盖工作环境以及仪器设备设施差、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对危害因素的认知、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生物必要防护措施。结论:对相关职业人员培训的加强以及基础设备进行相应完善的同时,让相关工作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消毒流程规范,运用正确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事故发生,对减少CSSD护士的职业危害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CSSD;职业危害;护士;防护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nurses in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YANG Qing
Xi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Xining,Qinghai 8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CSSD and grasp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Taking the work flow as the center, the caus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CSSD were analyzed to strengthen self-protection. Results: Through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occupational injuries caused by CSSD at the current stage mainly included poor working environment,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hazard factors, and lack of necessary biological protective measures. Conclusion: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fect 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related staff to strengthen the ego to protect consciousness, make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specification, using the correct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lated staff accident of infection to the reduction of CSSD, nurses’ occupational hazards has played a key role .
【Key words】CSSD; Occupational hazard; Nurse; Protection
因现代医疗技术及消毒灭菌技术的快速发展,消毒供应室(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范围不断复杂及区域广泛化,其职业危害亦更加复杂多样。CSSD工作人员长时间与各类化学消毒液、致病原、锐器接触,再加上所处环境的嘈杂噪音及潮湿等,诸多不良因素都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安全造成一定损伤,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更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1]。现对CSSD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和促进CSSD护士加强相关职业自我防护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依照规范操作,减少一定的职业危害发生。
1.1 生物性因素
CSSD工作人员每日需回收全院各科室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清洗特别是在对各种带有管腔的医疗器械及各种穿刺针的冲洗过程中,容易被管腔内的血液、体液等各类分物溅到暴露的皮肤及眼睛等,从而导致感染。
1.1.1 皮肤黏膜污染及锐器伤 CSSD护士对所有使用过器械进行回收、分类、清洗等过程中,易被含有生物性污染的器械及清洗用品污染皮肤及眼、鼻黏膜。最危险的是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致伤。具相关统计2013年3月—2015年3月,3年发生的锐器伤情况,共17人发生40次锐器伤。致伤物品以针类和刀类为主,合计占到75%;在清点分类和清洗环节致伤概率最高,合计占到82.5%[2]。CSSD护士所受的锐器伤多数为针刺伤 。针刺危害不止是它本身刺伤造成的伤害,重点则在于它疾病的传播,是导致感染隐患的出现及发生。
1.1.2 微生物气溶胶 微生物气溶胶为一类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或接近单细胞的生物,悬浮于空气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粒子大小在0.1~100μm,一般为0.1~30μm[3]。微生物气溶胶具有六大特性:来源的多相性;种类的多样性;活性的易变性;散播的三维性;沉积的再生性;感染的广泛性。微生物气溶胶的活性从它形成的瞬间就开始一直处于变化状态[4]。正亦如如此胶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更是高达25%。在去污区工作的护士,使用超声机或用器械专用刷清洗器械以及压力水枪冲刺喷射都会产生微型胶体,在呼吸时吸入呼吸道则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損害。
1.2 消毒剂
CSSD在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处理特殊感染器械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就是含氯消毒剂。此类消毒剂在使用时会释放出的相应氯气对皮肤具有一定的腐蚀及相应的刺激作用,并且对呼吸道也有一定的损害。
1.2.1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一种光谱灭菌剂,常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灭菌。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环氧乙烷中,环氧乙烷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在水溶液中)吸收到体内。对眼、呼吸道有腐蚀性,可导致呕吐、恶心、腹泻、头痛、中樞抑制、呼吸困难、肺水肿等,还可出现肝、肾损害和溶血现象。皮肤过度接触环氧乙烷液体或溶液,产生灼烧感,出现水疱、皮炎等,若经皮吸收可能出现系统反应。
1.2.2 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进行灭菌,消毒过程依照特定的方式对医疗及手术器械上的多种微生物灭活,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5]。在灭菌过程中。过氧化氢少量残留物在身体接触后是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氧化,主要表现为泛白、气体气味刺激,易引起鼻腔不适感。
1.3 物理性因素
1.3.1 噪音、高温、烫伤 CSSD噪声来源于基本为高温压力蒸汽灭菌器、器械清洗设备以及大量不锈钢器械在清洗过程中的触碰、蒸汽的排放和超声波清洗机所产生的声音。大量噪声产生会导致人体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系统紊乱。在压力灭菌器工作时,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期,高温工作环境出汗过多,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导致中暑。高温灭菌器械烘干及卸载灭菌物品时容易发生烫伤。
1.3.2 微粒 敷料打包、器械打包时,棉布、敷料脱落的纤维飞扬,在工作状态下自然呼吸进入呼吸道会导致呼吸系统功能损害。同时,一些微粒还能污染环境。
2.1 生物因素的防护
严格按照各区域划分及基本操作规范的要求做好自我标准预防防护。在回收分类器械物品时,养成用镊子、持针器等器械取针头及刀片的习惯。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及缝合针等尖锐物品放置于锐器盒中集中处理。工作中手套破损应随时更换。超声清洗管好器械门,手工处理器械应在液面下操作刷洗。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时尽量减少喷溅,降低微型气溶胶所产生的污染。严格执行手卫生,提高洗手的依存性。按照手卫生规范采用七步洗手法。加强区域间的通风换气功能,做到勤通风是减少室内细菌量最佳办法。出现锐器刺伤情况应立即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水、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伤口局部挤压。然后再用0.5%碘伏或者75%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包扎。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及科室,进行相关登记。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处理办法。必要时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创建相关的个人档案,进行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并决定是否用药,同时保护受伤者的隐私。
2.2 消毒剂的防护
对于消毒剂的配置浓度及使用方法熟悉掌握,配置和使用时戴帽子、口罩、手套,佩戴面屏,尽量避免沾染到皮肤等。浸泡消毒时加盖以减少挥发,并加强通风。环氧乙烷及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时严格按照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或指导手册进行安装和操作使用。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保证一定的通风时间。
2.3 噪音、高温、烫伤的防护
定期维护检修各种设施设备,防止器械设备带故障运行。可有效降低噪音的产生。随手关门,阻隔房间之间的声音也是声音传播也能一定程度阻隔噪音。安装降温设备,进行机械通风。高温器械灭菌结束后卸载器械物品时戴隔热手套、穿长袖衣服可避免烫伤[6]。
2.4 微粒的防护
设置独立的辅料间,减少棉絮的散落。打包敷料及器械时注意佩戴口罩,防治微粒吸入。尽量使用一次性灭菌敷料及无纺布、纸塑包装等打包材料,以降低及减少微粒污染[7]。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CSSD护士的职业危害更是复杂多样。目前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如职业人员对职业安全及自我防护的认知缺乏;对噪音及电辐射防护重视不足;缺少一套完善的锐器伤处理和防护规范。建议加强对职业人员职业安全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完善锐器伤的防护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噪音的电离辐射的防护;科学选址、合理布局CSSD和完善基础设施是减少CSSD职业危害的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完善基础设备,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采取规范的防护、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感染事故发生,对今后减少CSSD护士的职业危害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颜爱萍,冯占芹,梁春梅.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2.
[2] 陈献.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进展[J].全科护理,2011,9(28):2.
[3] 杜茜,李劲松.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监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6):4.
[4] 梁燕玲.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医药前沿,2014(11):379-380.
[5] 张敏.多元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健康必读月刊,2011,19(5):384.
[6] 王晓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J].医疗装备,2016,29(9):2.
[7] 吴红梅.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J].健康必读,2019,27(5):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