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已深,杨聪老师的《插班生林可树》也即将看完。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被杨聪老师感动,不断产生共鸣,也不断在书的边缝写下自己的感受。
就在将要看完、放下书本之时,我读到了杨聪老师这部“教育叙事”的最后一句话——
我曾经也是学生,也渴望着老师的沟通、理解、鼓励、宽容和赏识……教育,就是让我把曾经需要的给学生!
我瞬间热泪盈眶,紧接着号啕大哭。熟睡的妻子被我突如其来的哭声惊醒,问我怎么回事。是啊,怎么回事?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受老师的伤害很深;成为老师之后,我却想对学生好,成为一名好老师。原先总以为自己是为了“报复”,到现在才知道没那么复杂——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受过的伤再让学生受一遍。用杨聪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让我把曾经需要的给学生”。
而在此之前,我已经被这种因“恨”生“爱”的复杂心理困扰多年。
二
1995年,我以3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分数线公布之后,班主任就找我谈话:“朱胜阳,报考师范专业的话,英语成绩不用算。你就去读师范吧。”我点点头。英语总分120分,我只能考60多分,不报考师范还能干吗?再说,报考师范除了文化科目考试,还要进行美术、音乐及普通话的考试,我普通话虽一般,但美术和音乐都比较有优势。所以在班主任眼中,师范似乎是给我“量身定做”的。
选择读师范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我喜欢班上的一位女生。但我身材样貌一般,才华能力一般,家境条件一般,所以连追求她的勇气也没有。可如果我能考上师范,不但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师范毕业生的工作包分配),还可以把我的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而“农转非”当时在我们农村相当于是“鲤鱼跃龙门”。这样的话,我追求这位女生时可以稍微有一点底气。因此在接下来的文化课复习和素质考试集训过程中,我都非常努力。最后我如愿以偿,考上了浙江省上虞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说这么多,只是想表明我当初选择读师范,不是因为理想,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志向,纯粹只是命运使然。
三
虽然当老师不是我的理想,但1998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我也想把学生教好,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但我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出发点很“阴暗”——我是为了“报复”,或者说是“报仇”。因为我上学时是一个特别顽劣的学生,除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和数学老师稍稍对我有点好感外,其他老师基本上都讨厌我,特别是班主任——从幼儿园开始到师范毕业,没有一个班主任喜欢我。在我上学的生涯中,基本听不到表扬,也得不到关注,关心就更不用说了。我很清楚这些教我的老师把我归为哪一类学生。但难道像我这类学生就不需要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吗?就不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宽容吗?
所以现在自己也当老师了,我就想要“报复”——做一名好老师:以前教我的那些老师越是对我不好,我现在越是要对自己的学生好;以前教我的老师不关注我这类学生,现在我越是要关注班级中那些其他老师很少去关注的学生。可以说是“恨”的力量在不断促使我去“爱”自己的学生。感觉很别扭,但我的确是这样一种心态。
我的经历,造就了我对学生病态的“爱”。
四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用心的付出,学生越来越喜欢我。我也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找到了做老師的快乐与幸福。但随着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的心不知怎的,越来越感到不安——特别是在柯岩永红小学的那段时间。
那时我刚从湖塘中心小学调到柯岩永红小学,学校安排我教五年级语文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上任没多久,就打开学校图书室,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为学生们淘出一批比较优秀的图书,供全班学生阅读。据班上的学生说,他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还从来没有老师为他们向学校的图书室借过书,我是第一个。课堂上听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到他们没有节奏、不讲停顿,只是简单地把字念出来、读下去,听起来机械、冰冷,所以我又想办法为学生借来磁带和录音机,从零开始教学生们朗读。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又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上去放风筝,感受春天……所以这个班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我这个新班主任。
但学生们越是喜欢,我越是不安。好像有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我想:可能是我对学生的“爱”动机不纯所导致的吧!但我又想不出为自己开脱的办法。相反,越是思考这个问题,感觉自己越是卑劣,心情也越是压抑。看着学生们那天真无邪的笑脸,我甚至有点不敢面对他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心头的这块石头,变得越来越沉重。我身陷泥淖,无法脱身——直到看到这句话……
五
“教育,就是让我把曾经需要的给学生。”
回想这么多年的教书经历,我不就是这样在教自己的学生吗?自己书看得少,就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从小爱上阅读;自己古诗词积累得不多,就让学生多背古诗词,变着法子奖励他们;自己字写得差,就让学生买来字帖,我们师生一起练字;自己讨厌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讨厌机械的作业,现在我就少布置一些作业,布置的作业尽量多一些趣味性与实践性;自己读书时不受老师关注,现在就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自己读书时老犯错误,得不到班主任的宽容,现在学生犯错时,我会多想想当年的自己,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错误……
我跟妻子说,我在书中读到一句话,“教育,就是让我把曾经需要的给学生”。原来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此,原来这才是我的教育初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