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建辉
我成为教师纯属偶然,因为自己并不是师范专业的,原本是电磁专业的工科生,所以最初做物理教师时心中充满了恐慌。没想到,带着这种恐慌一干就是三十年。从青年干到了中年,接着又干到了老年;从不得法门的无知小子,成长为所谓的名师,现又成为一名学科教研员。一路走来,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变成了难忘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也变成了我教育信仰的注脚、教育人生的篇章,激励着我初心不改,一直飞奔向前。
回顾自己三十年的教学经历,似乎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得到了身边教师的点拨与帮助。有时是迷茫后的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时是觉悟后的身体力行、举一反三。正是身边人的帮扶,让我一路披荆斩棘,闯过了一个个难关,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细细回想,在三十年的中学物理教学生涯中,有三位老师的三句话深深影响了我,因此非常想与大家分享。
别人说的是规律,自己悟的才是真理
说这句话的人,是我的中学物理教师丁守仁(先生已仙逝)。据传言,他原是大学老师,后下放到中学教书。丁老师讲课从来都不是那种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他总是让我们自己先看书,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疑惑。有时,即便是有人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他也不直接回答,而是让我们同学之间讨论,待大家争吵不休的时候,再来“调停”解释。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什么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说的都是前人总结的规律,不是你的,只有你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才是你要学的物理”。说也奇怪,丁老师这种饱受质疑的“另类”教学方法,却让我们班的物理成绩甩出其他班级几条街。我们都说:“老丁头(我们背地里是这样称呼他的,后来想起,真的是不礼貌)用特殊的方式给我们开了窍!”
当我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时,我经常会想起丁老师和我们之间的一些交流。由此,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弄不懂、学不会的重难点问题时,我也会不自觉地用到丁老师的这种方式来处理,效果还不错。不知不觉中,这种习惯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细思而得,也算是“昨日因成今日果”吧。
没有实验的教学,就不是物理教学
说这句话的人,是市教研室原物理教研员来岳舟老师(先生2008年仙逝,享年61岁)。他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批大学生。他说这句话是在一次区域性的公开研讨课上,课后点评时所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来先生很激动,用这句话表达了对那节课的不满,那时我只是一个教龄不到两年的青年教师。
可能是学工科的人的潜在思维,让我听了这句话后,心里有了共鸣。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上的每节课几乎都会有实验,哪怕是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让学生看到它一点点变干这样极简单的现象(讲解“蒸发”时的演示),我都乐此不疲。学校的实验员老师经常不满我的“添乱”,我就自己花钱买一些器材完成实验。再后来,我无意中读到了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的一篇题为《加强物理实验,提倡自制教具》的文章,深受启发,慢慢地开始关注朱先生的实验教学思想,最后完全被他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物理实验教学思想和“找米下锅搞实验”的精神所折服,尝试着利用各种可用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
没想到,我的实践得到了来先生的认可,他给予了我很多的关心与帮助。在他和区物理教研员杨令森先生的指导下,我工作后的第三年就上了全市公开课,并且反响不错。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我可以说是一路高歌,拿到了首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全国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大赛、全国教师自制教具评比等物理教师业务竞赛的许多奖项。
心里想着学生,物理教学就很简单
说这句话的就是前文提到的我所在区的物理教研员杨令森先生(先生现已退休多年,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他说这句话时,我还只是一名兼职教研员,帮他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但这句话让我近十年来一直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杨先生因为生病,让我替他来进行教材分析与教法指导的宣讲,但他依然抱病坐在后面旁听。说心里话,当时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为此做了精心准备。活动结束后,杨先生拖着病体简单说了几句肯定的话,并请大家关注《教研简报》(当时我们自己搞的一个材料,将每次教研的重点内容录入其中),然后就让大家散了。随后杨先生把我留下,与我谈了一个多小时。到现在,我还被杨先生这种“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的人品所折服。
长谈中,杨先生在不停的咳嗽中告诉我,教研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指导、服务。他说:“研究要如蚕咀桑般不停地学习,充实自我,修内功。这点你做得还可以,但研究的内容不能只局限在专业知识上,还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这点你一定要加强;指导要到位,要有实效,操作性要强,要不然谁会听你的?自己没有实践过的方式方法一定不要妄加轻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服务是要讲究对象的,我们搞教研是为教师服务,那教师又是为谁服务?自然是学生。只有提出真正适合于学生的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才会信服你。教研员的威信不是靠身份得来的,而是要靠实力。我们只有心里想着学生,俯下身来,以学生的视角审视问题,这样才能得出有效的策略,老师们才愿意听,他们的物理教学自然也会变得简单易操作。”这次长谈后,我真有如梦方醒的感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的职业生涯已积累了三十個春秋,这里有我初心的教育情怀,这里有我积累的教育智慧,这里有我追求的人生境界。三位物理教师的三句话,在这三十年间,让我冲破了对教育认知的狭隘,丰富了,清晰了,感受到了从事教育的快乐,增进了自身在教育规律探索中的专业境界和“立德树人”神圣使命的责任感。
回首,留不住岁月;凝眸,牵不住时光。多少真实的故事,留下的是难忘回忆,更是身为教育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只要心存教育信仰,脚下就有通向远方的路,自会是一路花香。
(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