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琛,杨 英,卢海霞,马 丽,韩 樱,李丽湘
(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1]。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或实施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2]。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其内涵为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征,精准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精准评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3],主动满足护生需求是其内在要求[4]。《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涵盖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救护、转运途中监护、急诊科救护及重症医学科救护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该专业独特的逻辑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工作方式[5-6],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精准评估护生思想实际和内心诉求,以护生的不同特点作为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针对其个性特征和兴趣特点设定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思路、情境、方法和手段,实现因材施教[7]。因此,本研究基于精准思政视角,从“教”与“学”的现实问题出发设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选取本校2019级护理本科专业甲、乙、丙班共315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占78.21%,生源地为农村者占83.33%,大学期间担任过班干、团干或学生会干部等职务者占17.95%,中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23.49%。
1.2.1 评估护生需求
设计问卷:研究团队基于文献分析,结合头脑风暴分析护生学习基础、学习技能及心理特征等,总结和归纳护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设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需求及基线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了裴艳等[8]发展的《护士职业承诺调查表》进行评估。该调查表由5个部分组成,共24个项目。该问卷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回答完全不认可、不认可、不确定、认可、非常认可依次计为1~5分,总得分为整个条目得分的总和,越高表示职业承诺感越强。该调查表各维度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5,Cronbach a系数为0.9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实施调查:于护生开课前发放该问卷评估护生对该专业课思政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需求及职业承诺水平。
1.2.2 制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精准思政教育教学方案
研究小组和授课教师根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精准对接护生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及教学手段的需求,充分挖掘课程及章节教学内容或专业知识点本身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查找与之契合的教学素材,分析思政元素并制定德育目标;其次,完善教学设计,不强制要求每堂课思政教育时间占比,杜绝嵌入式、片段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注重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精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详见表1。
表1 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
续表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组建教师团队,借助省教育厅办公室召开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视频资源对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培训。其次,指导授课教师根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护生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式需求,寻找章节教学大纲要求的专业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相关的热点实事、新闻案例、影视作品、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或个人经历等教育素材。然后,分析挖掘素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等方面,在选择思政元素载体(素材)时向专业兴趣、专业认同、评判性思维、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倾斜。此外,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讨论、基于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的PBL实践教学等渗透这些思政元素,以引导护生积极思考及讨论这些事件、情景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精准供给,提升教学内容“思想含量”,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学习相统一。
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首先,授课教师按照所负责教学任务拟定教学设计,细化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素材和元素、拟达到的德育目标及教学方法。其次,教学秘书汇总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初稿,再通过集体备课重点对每位授课教师设计的思政素材和元素、德育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修改,形成最终教学方案。
1.2.3 实施教学
每两周召开教研室教学活动,组织授课教师和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提前2周准备好教学课件及教案,采取说课的形式阐述其教学设计,参会人员对其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授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在下一次教研室集体备课时分享自己的教学体会,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以确保《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质量。
1.2.4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用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自评问卷和裴艳的《护士职业承诺调查表》[8]对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和职业承诺水平进行评价。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a=0.05。
本研究在开课前向护生发放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需求及基线调查问卷3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5份。结果表明,本科护生认为目前所经历的护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理论性太强、难以理解(56.51%)、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50.16%)、与护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48.89%)、缺乏创新、护生热情不高(37.46%)、内容单调枯燥和教学方式单一(30.48%)的问题。大部分护生期望《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为职业素养教育(83.4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79.68%),且希望能将思政元素融入相关案例或情景(87.62%)、结合专业课程具体知识点(86.98%)、增加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65.40%)、融入实践教学(69.84%)及融入相关新闻或影视视频进行教学(84.13%),详见表2。
表2 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需求(n=315)
本研究在课程结束后发放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自评问卷315份问卷,共回收3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有92.51%的护生表示《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恰当地融入了思政元素,有89.25%的护生接受《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及内容;一半以上护生表示《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提高了其政治思想意识(75.90%)、综合分析能力(71.66%)、专业素养(68.08%)、人文修养(61.56)、专业认同(54.07%)、主动学习的能力(53.75%)、社会责任感(50.81%)、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51.79%)和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58.96%);91.53%的护生认为案例故事分析是对其思想影响最大的教学形式,详见表3。
表3 本科护生对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评价(n=307)
本研究将开课前向护生发放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基线调查问卷结果按学生填写的身份证后六位数与课程结束后发放的教学效果自评问卷结果进行匹配,以分析护生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的职业承诺感变化情况。307份问卷中有42份问卷身份证号码填写有误,未找到配对的基线结果,最终得到265份有效问卷。分析数据显示护生在接受《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前,其职业承诺得分为(78.94±10.53)分,课程结束后为(82.57±11.42)分。通过配对的t检验分析护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前后职业承诺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其职业承诺水平的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4。
表4 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对护生职业承诺的影响(n=265)
从哲学角度而言,精准是一种把握事物本质规定性的思维方法,强调对象差异性,提出针对性策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精准思政是精准把握护生现实需求,关注“供给什么”,强调将精准理念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以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成长需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4]。本研究基于本科护生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和素材,精准设计《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在设计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前,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精准评估护生对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包括护生在此之前接受的护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体验、存在的问题,期望精准融入《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研究小组和授课教师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和以往开展护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经验,以及学生平时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个章节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倾向性选择思政教育素材并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依托学生喜闻乐道的教育素材如影视作品、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以及身边校友、教师的先进事迹等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把传统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什么”向“学生想学什么”转变,让《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课程思政教育变得更具亲和力。
以往研究指出,65% 的大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中融入时政热点比较感兴趣,希望教学方法得当,有的放矢,杜绝纯粹的说教[10]。且医学生最倾向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为案例分析,而在其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讲授过多,情境教学不足,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待优化[1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本科护生所经历的护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性太强、难以理解”“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与护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创新、护生热情不高”“内容单调枯燥和教学方式单一”等,并期望能将思政元素融入相关案例或情景中,结合专业课程具体知识点,增加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融入实践教学或融入相关新闻或影视视频进行教学。为满足护生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需求,本研究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讨论、基于SP的PBL实践教学,以优化及丰富《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从而达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精准思政教学的目的。
实施该教学方案后,绝大部分本科护生表示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恰当地融入了思政元素,对该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接受度高,对其综合分析能力、专业素养、人文修养、专业认同、主动学习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00后”成为高校护生主体,该群体喜欢标新立异、接触新鲜事物,其精神需求更趋于多元化,精准把握护生需求和个性特征,在立足护生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的基础上,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实际生活,对接社会高频热点,贴合护生思想,采用护生认可度较高的教学方式,增强护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进而提升理论的亲和力[7]。本研究精准评估了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需求,并基于评估结果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以当代事实和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营造情景,提升了护生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对护生思想有较好的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实现德育教学目标。此外,本科护生在接受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后,提升了对护理专业的职业承诺感。职业承诺指个人对其所从事职业的忠诚程度,是衡量其对职业的积极认同程度,愿意承担职责和履行义务的程度[8,12]。研究表明护生的职业承诺处于中下水平[13]。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可提升护生的职业承诺感,促进其毕业后选择临床护理工作,减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流失率,从而减少国家教育成本的损失,保证护理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