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焦裕禄精神”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档案探索。从苦难经历、基层经验、工厂实践、兰考工作几个方面分别分析了“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根本所在、关键因素、重要条件、集中展现,对进一步深化“焦裕禄精神”的探索与学习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档案探索;焦裕禄精神;历史渊源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Jiao Yulu Spirit". The key factors, important conditions, and concentrated present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Jiao Yulu Spiri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grassroots experience, factory practice, and Lankao work.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Jiao Yulu Spirit".
Keywords: Archives exploration; Jiao Yulu spirit; historical origin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科学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并以其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切身体会,作出了关于“焦裕禄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并饱含深情地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极大地丰富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精髓,赋予了“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1]为新时代弘扬和传承“焦裕禄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焦裕禄精神”是永不磨灭的丰碑、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焦裕禄一生只有短暂的42岁,虽然世人对他的事迹耳熟能详,可是,“焦裕禄精神”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过程中有什么掌故?从“焦裕禄”到“焦裕禄精神”又经历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未必清楚。笔者通过梳理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焦裕禄档案,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2 苦难经历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根本所在
这个阶段,从1922年8月至1945年秋。
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焦裕禄档案中,焦裕禄对自己参加革命前的凄惨遭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陈述,笔者在2012年发表的《焦裕禄参加革命前的曲折遭遇》一文中进行了细致介绍。概括讲,这个过程中,焦裕禄被迫辍学,遭遇父亲自杀家庭变故,先后三次被鬼子、汉奸抓去坐牢,在抚顺下过煤窑,逃荒中当过长工。他的凄惨遭遇,我们从焦裕禄对自己在日本宪兵队的经过叙述可见一斑:
“在第二天晚上,我被提审了,受了鬼子脚踢棍打灌凉水,直到灌过凉水后醒过来承认了和共产党有联系才被投入牢中……在李家庙坐牢到旧历十一月底还都穿着单衣,日寇各种各样的刑罚和杀人办法都见到了,自己也受了无数遍的审问拷打,每天吃半斤煎饼喝两半碗凉水。十二月(四三年元月)又用汽车拉到张店宪兵队,一个月后又送到伪救国训练所,住半月检查了身体,发给了棉衣送到抚顺大山坑煤窑。”
所幸半年后焦裕禄从抚顺逃出,那么,从抚顺逃回家后的情况又如何呢?他这样陈述:
“回家后沒啥吃,将以前爱人的嫁妆衣服等全卖光了,曾两天吃了半斤豆腐。没有伪军良民证不敢出大门,见到穿黄军装的就浑身发抖,夜里听见狗叫就害怕,实在走投无路。”
实事求是说,焦裕禄在这个阶段食不果腹,受尽迫害,可谓暗无天日、苦大仇深。焦裕禄曾对国民党抱有希望,认为八路军人少枪破,打不过鬼子,国军是正规部队,期望国民党能“打回来”赶走日本鬼子,但他失望了;日本投降后,有一次,为了补贴家用,他赊了一担酒外出卖酒时,遇上国民党兵盘查,不由分说,就用刺刀乱捅胡刺,酒桶被刺破,酒流一地,一担酒所剩无几,血本无归,还敢怒不敢言,他更失望了。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新中国给焦裕禄带来了新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焦裕禄的新生活。
那么,焦裕禄的苦难经历与“焦裕禄精神”形成到底有啥关系?其一,“吃水不忘挖井人”,焦裕禄被共产党、新中国拯救,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焦裕禄可能还过着食不果腹、暗无天日的生活,更谈不上当县委书记。感党恩、为人民难道不是焦裕禄的“初心”吗?其二,苦水中泡大的人,最善于吃苦。焦裕禄到兰考后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与他之前遭受的种种苦难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故此,做到“艰苦朴素”对焦裕禄来说根本不在话下。相反,假若焦裕禄没有之前的种种苦难经历,在面临兰考的艰难条件时他还能很好地做到“艰苦朴素”吗?其三,苦难磨砺意志,焦裕禄经历那么多苦难,数次历险,却总能挺过来,其意志品质不是一般的坚强,困难危机压不垮、打不倒,相反他会“迎难而上”,这绝不偶然。
3 基层经验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关键因素
这个阶段,从1946年3月至1953年6月。
焦裕禄参加革命后,先后在家乡区武装部、渤海区土改工作队短暂工作,很快随鲁中南下干部队,于1947年12月到河南尉氏县工作,先后带领群众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1948年11月,他作为尉氏县彭店区担架队指导员,带领担架队前往淮海战役前线支前。据《尉氏县志》记载,在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中,全县组织民工2585人,担架800多副,荣立特等功20人、一等功145人、二等功105人、三等功544人。
由此可见,电视剧《大决战》中塑造的焦裕禄的形象并非毫无依据。1948年底至1950年2月在尉氏县大营区任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区长。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带领大营区干部群众,采取“以工代赈”方法,砸柳桩、压柳条封沙固丘,在大营村北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500余亩,开辟了大营区第一个防风固沙林区。这与他种泡桐防风固沙应是异曲同工。
1950年2月至1951年6月任青年团尉氏县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主持工作。1951年6月至1953年6月先后在团陈留地委、团郑州地委工作。1962年6月焦裕禄再次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这时期,他多次到大营公社走访调研,及时把黄集公社卢家大队“大力植树造林、改变沙区面貌”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推广,并在1962年10月18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卢家大队林多粮多收入多》的通讯报道。诸位,这与焦裕禄在兰考大战风沙的事迹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不仅如此,从焦裕禄档案中显示的、他在多个基层部门工作的组织鉴定可以看出,焦裕禄通过基层多点历练,迅速成长。举一个焦裕禄“缺点”变“优点”的例子:1950年组织鉴定指出他的“缺点”是“民主作风差,不善于与人商量”;1951年组织鉴定指出他的“缺点”则是“民主作风较差”;1952年组织鉴定指出他的“缺点”再没有提到“民主作风”问题;1953年组织鉴定他的“优点”之一是“联系群众好,能开展批评”。焦裕禄从“民主作风差”到“联系群众好”的变迁,这与他之后“亲民爱民”品格的形成、体现他“对群众的那股亲近”,谁能说没有关系呢?
4 工厂实践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
这个阶段,从1953年6月至1962年6月。
焦裕禄参加工作后,在工厂工作时间长达9年。他先后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工作、进修、学习。1956年底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任一金工车间主任、调度科长等职。[2][3]表面看,工厂工作与兰考工作,性质完全不同,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如果没有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工作实践,焦裕禄在兰考未必能那么快找到治风沙、治盐碱的科学方法。何出此言?先来看1955年4月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时的组织鉴定:“工作积极负责,工作泼辣敢干,有工作能力,生活艰苦朴素,能钻研问题。”组织肯定他“能钻研”。
而在焦裕禄档案中保存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原党委副书记赵祥庆、党办秘书郭文彦等人对焦裕禄的文字介绍材料中,不约而同介绍“焦裕禄好学习、肯钻研。同事介绍他“肯钻研”。
《焦裕禄在洛矿》这本书中,记录了焦裕禄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时,研制生产国内第一台新型2.5米提升机的经过。他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和技术人员、老工人,把整台机器上千个零件,从图纸资料、工艺规程,到工具准备、材料准备、外协作件准备,一件一件地进行熟悉,连一个小螺丝钉都不放过。在他带领下,只用了3个月时间,提升机研制成功,结束了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我国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科学钻研有实例。
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形成的科学钻研特质,正好在后来兰考防风固沙、改变面貌的工作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基础上,找到了用泡桐防风固沙、用深翻深埋治理盐碱的科学方法,他“抓工作的那股韧劲”,这难道不是善于钻研、“科学求实”的结果吗?
5 兰考工作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集中展现
这个阶段,从1962年12月6日至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在兰考的日子只有475天,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真正实现防风固沙、改变兰考面貌的愿望,可以说死不瞑目。所以,他临死前才说:“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焦裕禄在兰考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最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那么耐人寻味……
请看下列三个片段:
片段一:河南省档案馆馆藏这样两份档案,一份是“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组织部通知([63]组干任字第066号)”,内容之一是:“焦裕禄任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落款时间是1963年4月25日。另一份是“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组织部通知([64]组干任丙字第009号)”,内容之一是:“焦裕禄任中共兰考县委书记,免去其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职务。”,落款时间是1964年1月18日。
推算时日,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时间是269天,担任县委书记的时间是117天,二者相加是286天,焦裕禄在兰考总共475天(1962年12月6日至1964年3月23日),475-286=189,那么,这189天焦裕禄又担任什么职务呢?是代理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主持县委全面工作,这是开封地委1962年12月2日研究任命的,焦裕禄于当年12月6日到兰考报到。
焦裕祿在兰考的日子,难道一点都不考虑自己的职务吗?实际上,他根本没时间关心自己是代理第二书记、第二书记,还是县委书记,他的时间都在飞沙中,在暴雨间,在寒风里,在骄阳下,在救灾抗灾的现场,在最困难的乡亲们身边……475天,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焦裕禄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行程5000余里。从这里,我们明白了焦裕禄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他“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真的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片段二:在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份1963年7月27日中共开封地委组织部对焦裕禄的考察材料中,陈述了焦裕禄刚到兰考不久,为了刹住县委机关干部的特殊化现象,专门制定了“四不准”:不准请客送礼;不准特殊救济;不准乱要东西;不准看戏不拿钱。“四不准”出台后,焦裕禄带头执行,与大家同吃食堂,排队打饭,且下乡从不带通信员,机关作风得到有效治理。后来,在“四不准”基础上,又形成了更加全面的“十不准”。现在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十不准”,殊不知,先有“四不准”,焦裕禄结合实际,补充完善后才形成了“十不准”。“十不准”是焦裕禄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象征,也是焦裕禄自身形象逐步完善提升的结果,这与现在的“八项规定”作用有区别吗?
片段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焦裕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同样他也有缺点和不足。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份拟任焦裕禄为县委书记的考察材料中有这样的文字:“缺点问题:性情过于急躁……对干部教育不够,批评过严过急……有时说话言词过重……有肝炎,脑神经衰弱症。”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焦裕禄的缺点和不足有损他的形象。但笔者以为,只有这样,焦裕禄才是一个有血有肉、亲民爱民的榜样,“焦裕禄精神”才更加真实伟大、更有长远意义,“高大全”反而因为虚假才有损焦裕禄的形象。
不仅如此,人们对“焦裕禄精神”的认知,其实也有一个过程。焦裕禄是作为“县委书记的榜样”被世人所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对他的称呼都是以“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为主,即便有“精神”二字,也冠以“革命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以“精神”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精神”逐步取代“榜样”,“焦裕禄精神”被认可。1989 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提出要发扬“焦裕禄精神”。
1990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焦裕禄的题词是“让焦裕禄精神更加弘扬光大”,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共识。1994年5月1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受江泽民委托,参加焦裕禄逝世3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新时期要认真弘扬焦裕禄精神,他说,“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今天,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呼唤,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胡锦涛要求学习焦裕禄做到“四个应该”:应该像焦裕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事事相信和依靠群众;[4]应该像焦裕禄那样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办实事,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工作;应该像焦裕禄那样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应该像焦裕禄那样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这是“焦裕禄精神”真正全面叫响的开端。而对“焦裕禄精神”内涵的概括,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精准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焦裕禄精神”内涵的概括多表述为“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1994年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应该”进一步深化,[5]这时“焦裕禄精神”内涵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勇于开拓”;直到2009年5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一文,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精准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6]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认知,从“榜样”到“精神”是一次巨大的升华。“榜样”具有明确的时代烙印,时代不同,“榜样”不同,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榜样”。比如,从刘胡兰、黄继光、王进喜,到今天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们都是榜样,但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精神”则跨越了时代,具有穿越效应,永不过时。比如,“愚公移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无论何时都不过时,永远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激励人们、驱动人们、督促人们奋勇前行。
“焦裕禄精神”虽然诞生在兰考,但如果没有焦裕禄之前经历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积淀,绝不可能突然形成。“焦裕禄精神”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5]几代领导人不忘焦裕禄,执政为民莫懈怠[EB/OL].(2014-03-17)[2022-02-14].http://qzlx.people.com.cn/n/2014/0317/c382802-24656296.html
[2]革命烈士英雄專辑(59)毛泽东时代的好干部焦裕禄[EB/OL].[2022-02-05].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vate.html?uid=1677217744
[3]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EB/OL].[2021-12-12].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4%A6%E8%A3%95%E7%A6%84/80754
[4]王凤启.新时期更要弘扬焦裕禄精神——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40周年[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02):33-34.
[6]杨宝章. 焦裕禄:从“榜样”到“精神”的升华[N]. 中国档案报,2014-05-01(004).DOI:10.28057/n.cnki.ncdab.2014.000395.
(作者单位:河南省档案馆 来稿日期: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