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

2017-03-11 06:27陶宏雁于洋
法制与社会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思想政治教育

陶宏雁 于洋

摘 要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在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灌输论”历史渊源的梳理及对种种质疑声音的回应,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正名,并提出自己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灌输论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渊源 回应质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87

“灌輸论”是一种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教育理论,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完善。“灌输论”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成为我党在引导民众、教育民众过程中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自革命战争年代起就秉承“灌输论”的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今,面对有些人发出的“‘灌输论已经过时”的质疑声音,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的我们理应为遭受误解的“灌输论”正名。

一、“灌输论”的历史渊源

回顾“灌输论”的思想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对其作如下概括:“灌输论”孕育于马恩的哲学思考,经由考茨基的提出与丰富,成熟于列宁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之中,并在我党开展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一)“灌输论”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

“灌输论”的产生与成熟,得益于历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受教育问题的不断探索与研究。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这样描述“人”与“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为了让“思想的闪电”能够准确地击中目标,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1888年,考茨基在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海因菲尔德纲领》的讨论时,明确提出了“灌输”的思想理念,即“从政治上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把认识无产阶级地位及其任务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是指在精神上和体力上具有战斗力并保持这种战斗力,这就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真正纲领。”1902年,为了解决俄国社会民主党在革命低潮期间的种种混乱情况,做好迎接革命高潮来临的思想与组织准备,列宁撰写了著名的《怎么办?》一文。他在文中尖锐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工人关于革命、阶级的理论认知“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只有从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只有从一切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才能汲取到这种知识。”在其后的革命实践中,列宁的上述观点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灌输论”思想在列宁的理论探索及其所领导的俄国革命中走向了成熟。

(二)“灌输论”被我党认可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当时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1921年成立之时起,中国共产党就面临着如何唤醒民众革命热情与阶级觉悟、引导民众自发参与革命斗争的重大历史课题。“灌输论”在俄国革命中的成功实践,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很大的启发,并将其首先应用于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种通过进步政治工作去“贯注”进步政治精神的行为,与列宁所倡导的“灌输论”思想是一致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没有放松将党的先进理论“灌输”到每名军人的头脑之中。近两年来,按照中央军委与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全军上下先后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的“实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与2015年度的“培育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主题教育,使广大官兵都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与升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二、对质疑“灌输论”声音的回应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都必然会遭遇一些质疑的声音,“灌输论”也不例外。在笔者看来,这些质疑其实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把“灌输论”视为一种呆板、僵化的教育手段,将“灌输论”等同于“填鸭式教学法”;另一个则认为在官兵自身文化素质大幅提升的今天,“灌输论”已然过时,广大官兵完全可以自己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上述两方面的质疑,笔者将在下文中分别予以回应。

(一)“灌输”指的是教育目的而非僵化的手段

“灌输论”之所以被人误解为“填鸭式教学法”,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出在对“灌输”二字的理解偏差上。我们所说的“灌输”一词来自于俄语文本,该词直译为“充实”之义,指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去充实无产阶级者的头脑。作为“灌输论”的倡导者,列宁从来不主张“填鸭式”的强制性“灌输”,而是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自身情况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例如在谈到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时,列宁就指出“每一个觉悟的社会主义者都说,不能强迫农民接受社会主义”;在谈到对青年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时,他批评到“一些人肆意歪曲学校不脱离政治的原则”,“简单生硬地把政治灌输给尚未准备好接受政治的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我们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素养,进而选取合理适宜的方法来达成这个目的,这与只追求数量累计与速度提升的“填鸭式教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对官兵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要辩证地看待

有些人认为,对过去文化素质较低、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的军人进行“灌输”是有必要的,但随着义务教育与网络的普及,我军官兵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息获取渠道也更加宽广,因此应该倡导官兵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学,专门开展的理论“灌输”已经没有必要,过分强调还会造成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这样的观点并非没有其合理性,但笔者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官兵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首先,官兵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基础性知识的具备,它有助于官兵更好地领悟党的先进理论,而不能取代相关的理论学习;其次,理论自学与理论“灌输”并不矛盾,我们更加提倡两种方法的结合,兼顾整体的平均水平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再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它在方便官兵了解各种信息的同时,也会让官兵接触到不少“谣言”、“负能量”甚至是反动政治言论,如果没有及时对官兵进行正确的理论“灌输”与思想引导,其后果不堪设想。正因为此,我们在为新时代官兵文化素质大幅提升而感到高兴的同时,更要针对新时代官兵的思想特点与成长环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合理利用网络这一信息传播平台,向广大官兵旗帜鲜明地“灌输”理论“正能量”。

三、抓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工作

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正名,是为了让“灌输”能够更好地开展与发展。笔者认为,要抓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工作,军队的政治工作者们应当按照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在“真实性”与“战斗性”上多下功夫。

(一)注重真实性,用真理说服人

作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工作的实施主体,广大军队政治工作者们只有自己做到真懂、真信,开展起工作来才能有底气,理论“灌输”的效果才能有保证。

(二)增强战斗性,敢于明辨是非

新形势下的“灌输”工作不仅要向官兵传授理论,还要增强自身的战斗性,敢于直面官兵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错误思潮与谣言,敢于通过面对面的争论来捍卫真理、明辨是非。

(三)永葆创新性,敢于自我突破

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必须时刻牢记,“灌输”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路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刻板套路;其本质在于通过此种手段来实现被灌输对象头脑的充实和思想的升华,而不是课堂上的正襟危坐、教育者的高声诵读和被教育者的洗耳恭听——这些仅仅是“灌输”的一种表象,而且仅仅是某一历史阶段内的表象。在全人类已然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灌输”的表象有了更加丰富的体现,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彻底颠覆的状态。只有让教育者的头脑始终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让“灌输”的内容始终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让“灌输”的手段始终能伴着时代发展而推陈出新,“灌输”才能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真正彰显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王海平.軍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10]王学东.略谈考茨基“灌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4).

[11]申海龙.建国六十年来“灌输论”学术论争及评述.甘肃理论学刊.2009(4).

[12]孙来斌、申海龙.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探索与争鸣.2009(11).

[13]常运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逻辑结构.思想教育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思想政治教育
高州民歌源流考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谈东海吕剧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