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05-27 04:39:22胡月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卢梭

胡月

内容摘要:作为自然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人物,卢梭的自然教学思想充实了西方教育史,也促进了自然教育的发展,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顺应自然”,培养“自然人”是自然教育的主要目的,并对自然教育的方法做了阐述。卢梭的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路,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規律,教育必须让学生回归自然,适应自然。面对当今中国充盈的“超前教育”的教育现状,其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 自然人

首次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并不是卢梭,但他的自然主义思想却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广泛推行。远在古罗马时期,教育学家西塞罗就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顺应身心发展的教育思想的赞同。16世纪,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全面阐述培养“自然人”的思想,强调人与大自然一样都是上帝的创造物,因为上帝是至善的,一切的人也必然是至善的,而上天给人类安排的所以自然的一切,同样遵循人的本性的,于是人们就必须遵循上天的安排,也就是自然的全部内在秩序生活。相应的,教育也应该按照自然的原则展开。夸美纽斯将人作为主体,对教学方法,作息时间等作了细致安排,对受教育者实施更是适应客观自然的教育。随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递,卢梭革新了此思想,让它的发展更为全面与深刻,卢梭吸收了17世纪以来西方盛行的思想,融入夸美纽斯的适应性原则,以受教育者年龄特点为研究重心,分阶段对儿童进行教育,更加关注儿童的成长。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

卢梭对于自然定义并不局限于“大自然”与“自然界”,而是将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涵盖进来。自然教育的内涵是使所培养的自然人不受传统的束缚、不受社会环境的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能够率性发展。自由人的身与心定是调和发展的,他们身体健全,思想充盈,并且有敏锐的判断力,他们不屑于依附于任何人,能够与恶劣的环境进行顽强的斗争。自然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理想状态下的“自由人”,他们遵循于自己的内心,不会被其他的权威所控制①。卢梭主张“归于自然”,但并不是指归因山林,逃避现实,而是在社会中回归人的天性。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学生内心最原始的本性,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能够不受限制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最完整的保留儿童的天性,当儿童面临其所无法解决的困境时,才不会手忙脚乱,能够理智地作出抉择。

卢梭十分认同自然主义教育的理念,将它视为是最为理想的教育。他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三个观点。第一,要给儿童营造自然的生长环境。从出生起,爱弥尔就无拘无束,不受襁褓的约束,他在乡村的广袤土地放肆奔跑,强健着他健壮的双腿;他在田野间用力地呼喊,洪亮着他高亢的嗓音。在大自然和自由生活中,他远离了偏见、卖弄与造作。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一切罪恶都都源自于社会与人类,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同,充满虚伪、歧视、谎话等非自然然产物。于是,在对爱弥尔的教育中,卢梭十分注重教育环境,认为乡村能保护孩子免受人类社会的污染,呼吁让孩子在乡下自然的成长。第二,自然教育是无为的。与洛克用理性来教育孩子不同,卢梭主张遵循自然秩序,满足孩子的需要。由此,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法则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并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②。卢梭所认为的理想教育,就是在最为合理的时刻,带给孩子最为合适的教育。所以,无为教育其目的是在于给孩子营造进行最理想教育的时间与地点,以有助于未来的教育。第三,自然教育讲求精神自由,将精神自由视为至高无上的理念。卢梭在其书中这样阐述:“放弃了自由,就贬低了自己的人格;而放弃了生命,那就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任何一种时间的财富都不能补偿这两种东西,所以,无论以多大的代价放弃他们,都是违反自然和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生存技能③。因此,爱弥尔在卢梭的教导之下,选择学习木工,因为木工让其更接近自然状态。

(二)自然教育的目的

自然人是自由的,独立的,善良的,也是自然教育所期望培养的。卢梭希望儿童能亲密接触自然,常与儿童结伴游玩。卢梭认为自然教师的实质是自由,因此,他严厉批评当时压制儿童的封建教育:“你们为什么不让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享受短暂的时光呢?为何要剥夺他们从未毁灭的无价财富呢?你为什么用悲伤和痛苦来填满转瞬即逝的岁月?你们绝不要剥夺大自然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以后会后悔的。”卢梭反对灌输僵化的封建教育,反对对儿童进行被动的说教教育,鼓励他们从生活、环境中学习,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卢梭从小就训练“自然人”尽可能自己独立,教会他们成人后能够自我保护,能够承受着命运的磨难,要求他们淡然处事,不要讲目光短浅的锁定在豪华与贫困之上,甚至指导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也能生存,如冰岛的天寒地冻或者马他耳岛的滚烫的岩石。与孟子一般,卢梭提倡“性性论”,认为性本善良,人都是具有良心的,良心是善的源泉,因此“自然人”必然都是善良的。一方面,他们自尊、自爱,具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同情心,能够保护自己的同类。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

1、遵循自然,顺应天性

卢梭作为自然教育的倡导者,竭力推崇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主动性,提倡促进人的自然天性的完美发展,认为对儿童仁慈是人的“头一个天职和唯一美德”。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卢梭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提出教育不能脱离儿童,揠苗助长,不能够以成年人的准则去限制孩子,要“把孩子看作孩子”。在婴儿时期,孩子身体柔弱,不会说话,教育的重点是身体护理,因为健康是智力教育的基础,更是未来幸福生活的根基。卢梭抨击将婴儿束缚在襁褓里的做法,被“囚禁”在襁褓里的孩子,手脚无法舒展,身体受到了限制,活动受到了阻碍,血液循环不通,对婴儿的成长极为不利的。批评母亲将婴儿完全交由保姆看管,反对用重复机械的行为让婴儿养成习惯。儿童时期被卢梭称作“理性的睡眠期”,此时童在智力上处于萌芽阶段,但感觉发达,教育以感觉训练为主,教会儿童“怎样去感受,怎样去触摸,怎样去观察和怎样去倾听”感觉训练有助于未来智力的发展;青年时期,理性发达,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并辅之以劳动教育。在知识教育方面,不是一味地灌输,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到了青春时期,青年意识到社会关系,教育围绕道德、宗教、两性展开。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卢梭将男童女童的教育区分开,并灵活的进行个性化教育,拒绝僵化教育。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它的形式去指导它。卢梭对教育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以后才对他说第一句话。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既要顺应发展的自然过程,也要尊重儿童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卢梭不愿意打乱儿童身心发展的次序,不愿意造就一些年紀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④。他在《爱弥尔》中反复强调“要按照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去教导他。”因此教育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反对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而进行超前的“理性”教育。教育儿童要慢慢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卢梭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始终贯通于《爱弥尔》,比如对待哭闹的儿童,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哭闹,不去理睬他,以后他就学会不会用哭解决问题了;比如让爱弥尔了解磁铁性质,第一步就是让爱弥尔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并随着兴趣慢慢学习,不至于因为速度过快而无法理解其中的知识。他说:“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就可以使大人和小孩对一切都无所畏惧了。”

3、勤于实践,劳动教育

卢梭认为,把儿童当作永远不出房门,时时刻刻需要人服侍是荒唐的,可怜的。他鼓励儿童去大自然然实际体验,鼓励儿童去探索未知的新事物,从而破解恐惧,认为受教育者应该跳出书本的樊笼,鼓励他们到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真理。提出“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以世界为唯一书本,以事实为唯一教训”。坚决反对当时传统教育完全让儿童禁锢在书本内,脱离实际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卢梭主张实践教育法。要求儿童身体力行,从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学会知识,而不是围坐在教室里,从单一的课本中获取。在与大自然然充分接触后所被赋予的知识与理念,比从经过人为总结后的书本上学到的更加清楚明了。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当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认为,现代教育将作为一种工具,培养培养能够得到在社会立足,以谋求好工作的公民,现代教育更为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⑤。容易出现这样一种误区,追求“超前教育”,教育只为了能快速的为个人、为社会牟利,教育成为一种工具,教育不再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卢梭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思路,从爱弥尔的出生,长大、成人,立足社会,他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摆放在我们面前。或许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卢梭的教育思想也存在着些许不完善之处,其所构想的教育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更加合适的教育方法,将卢梭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凝练,使其更加适应与现代教育,重新绽放精彩。

1、让学生归于自然

学生来自于自然,属于自然且符合自然。让学生回到自然,感受清晨森林的微风,观察海边席卷的浪潮,抚摸身旁的动物,这都是有利于他们的。他们不但能在自然中学到生各种生活必备的技能与知识,还能陶冶心灵,感受自然的声音,求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感受自然还能帮助他们的身体充分的成长。

尊重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将这样的概念引入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虽然各行各业都注重素质教育,然而事实上,教师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对于学生,尤其是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的人生引导不够,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成果不足。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文字与理论的教育上,忽视了实践对孩子的益处。实际上,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十分不利于个性的养成。

我们不难发展,卢梭的教育思想呈现出这样一种观念:教育是尊重儿童天性的。对于家长而言,要从小树立学生良好的习惯,尊重他们的想法,开发他们的兴趣,不过度干涉他们的意识,加以适当的引导;对于老师而言,要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端正教育目的,将发展学生的潜力作为教育的第一目的,为学生创设各种能力然发展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不被束缚的“自然人”。

2、让学生顺应自然

卢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反对过早的教育,反对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反对追求速度,强迫灌输知识的教育。认为这些教育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的范围。当前的社会,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自杀情况层出不穷。一方面,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不及时加以心理引导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而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也应该反思,是否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学习压力,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够负担。各大媒体大力鼓吹“神童”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小天才”,“小神童”这样的词汇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如此的“早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超前教育”,“幼儿阶段小学化”,“小学阶段初中化”等跨年龄教育使得这些孩子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任务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学习下,学生很难牢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学习困难加大,学习积极性不强。中国教育部门不断的重复强调“减负”。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只注重分数,在这个环境下,儿童承担大加重,在本应该轻松的年纪奔波在各类补习班,完全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减负”不可只做表面功夫。

3、让学生自由发展

自由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让学生肆意生长的自由。自由的含义有很多,学生的自由与成年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学生的自由在一定限制范围内的自由。学生年纪尚小,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能力发展还未完善。对家长以及教师而言,给孩子最为理想的自由就是要让孩子有“分寸感”,既不过分限制,也过分纵容,让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恣意生长。在教育“内卷化”的当下,我们能经常看到奔波在各个辅导班,补习文化知识,培养艺术涵养的学生,他们甚至没有周六周末,补习挤压了他们的休息时间,而家长们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上”,不顾孩子的感受,一窝蜂的去报补习班。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叛逆,当有人不让你去做一件事时,你就越发想要去完成这件事。叛逆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压力过重,当学生承受不住生活与学习的压力时,就容易作出极端选择,这也是最近几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自由发展,首先要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家长需要理性的思考,自己的孩子究竟需要怎么发展,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要珍惜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生命是一段长长的路程,每个阶段都其不同是使命,每个体验都是十分珍贵的,不要为了未来的美满而将今天的幸福牺牲。如卢梭所说,我们如何保证在历经磨难之后就会得到幸福呢?为了没有把握的将来的幸福去承受现在真真切切的痛苦,不如现在让孩子享受自由的童年呢⑥其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自由的思考与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在国家层面,应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用更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去多方面的考量学生。

参考文献

①卢梭.爱弥尔[M].叶红婷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②卢梭.爱弥尔[M].叶红婷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③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07,第109页.

④卢梭.爱弥尔[M].叶红婷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⑤李敬巍.从“自然人”到“道德公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1).

⑥赵秀影.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文学教育(下),2020(12):18-19.

猜你喜欢
卢梭
三月·奇遇
艺术启蒙(2024年3期)2024-05-21 12:33:46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卢梭的三次弯腰
学前儿童的超前教育新谈——以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为例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