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磊
长期以来,学生畏惧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练笔兴趣,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找准写作点,做好小练笔,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抓住“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低年级语文课程要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写”的表达,忽视“说”的表达。而“说”则是写作之源。
1.寻找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一定要留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直言不讳”。
2.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结构,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蛙和蟾蜍》一课的阅读推荐课时,其中,一段情节如下:
蟾蜍给青蛙泡了一杯热茶。青蛙喝了茶,说:“我在这儿休息,你讲故事给我听吧。”
“好的。”蟾蜍说,“我来想想看。”蟾蜍想啊想啊,可就是想不出一个故事来讲给青蛙听。
“我到门廊那儿走一走,”蟾蜍说,“也许就能想出个故事来。”
蟾蜍走到门廊那儿,来来回回地走了好久。可就是想不出一个故事来讲给青蛙听。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内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大胆猜想蟾蜍想不出故事来,接着会怎么做,学生各显神通,猜测也是五花八门。教师抓住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引导学生按照书中故事结构说下去,这就是很好的表达训练。
3.注重课上的表演。教材中有很多结尾留白的故事,引导学生预测故事不同结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狗学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故事结局并进行了分组表演。表演之后,进行小组点评。教师能够抓住课堂上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在情境中表演,在表达中规范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是很好的练笔。
二、利用“资源”点,教材是最好的资源
1.仿写教材里的诗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例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诗中有一处描写: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教师要适时用好教材,组织学生联想秋天除了有黄色的落叶,还有哪些特点。有的学生想到了大雁南飞,有的学生想到了荷花凋谢……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场景中,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又将和谁道别。这样,学生想要仿写诗歌就水到渠成了。
2.仿写课文中的段落。例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段: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绳子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故事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圈出需要改写的部分,利用替换符号先在课文中进行改写,改写成了这样的片段:
在遥远的森林,猫姐姐正在跳皮筋,线实在太短了,她的皮筋只能甩过肩膀……
就这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课堂训练,课后让学生进一步整理,完成《同步练习册》的相关练习。这种做法符合当前“双减”背景下的语文学习,让“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得异常高效。
3.聚焦细节描写。笔者经常告诫学生:写小不写大,写少不写多,现在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写细节,因为细节最容易被忽略。
例如,在《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中,课文中描写翠鸟的动作方面笔墨虽不多,但生动传神。如文中所示: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教师在课上与学生讲解动作描写时,让学生回忆熟悉的打扫卫生的场面,引导学生思考打扫卫生可能会用到哪些动词?学生说了不少:蹲、拿、提、背、捡、扫、收、埋、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动词,描写一个学生打掃卫生的小片段。
细节的描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对学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如果掌握了描写细节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写作便行云流水。
三、搭建“活动”点,活动是最好的平台
小练笔也需要主题活动的策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找对联、对对联、办诗会、诵经典……
1.找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原著)时,书里最常见的就是对联,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
教师通过组织主题学习活动——找对联,让学生找出书中最喜欢的20副对联,做一期“我最喜欢的《西游记》对联”展评,帮助学生在查找与朗读对联的过程中,得到语言的训练,对培养良好的语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找对联,为接下来的对对联作了良好的铺垫。
2.对对联。与找对联相比,对对联明显增加了难度。教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学生对对联上了瘾,有的因为“理屈词穷”不得不查阅词典,有的因为别人抢了自己的词,不得不查阅相关的书籍。以下是部分对联展示:
周老师出上联:停暖天寒地冻
马烔烁出下联:下雪滴水成冰
王贯一出下联:开市车水马龙
……
一开始,学生不理解对联的平仄规律,经过几天的练习,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对联平仄规律的要求,当练习到第10期时,学生已经能做到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3.办诗会。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古诗,对学生积累语言、规范语法、习得写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读完蒋军晶老师的《诗词大发现》后,教师为学生举办了班级诗会。教师发布任务、安排好主持人和后勤保障人员后,就成了“甩手掌柜”,看着学生忙碌。
两位主持人自己撰稿。班内8个小组,安排不同的朗诵主题,有酒、月、舟、山、关、雪、柳、楼。学生自己找配乐,自己加班训练。演出当天晚上,座无虚席。学生在台上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愤愤不平,时而悠扬婉转,时而肝肠寸断。看到学生不同的一面,有的家长竟潸然泪下。朗诵完成,马上组织“我最喜欢的朗诵家评选”,手机软件投票评选出“十佳朗诵家”,5分钟结果自动导出,现场为学生颁奖。
4.诵经典。学完《卜算子·咏梅》,教师便让学生查阅毛泽东写的诗词。正好,这时上级单位组织了经典诵读展演活动,教师就让班长负责排练一出以“颂伟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节目。学生找来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四首诗词,班里的“语文大师”为大家培训讲解这些诗词的写作背景、大体意思、表达情感……再找来班里最有权威的“笔杆子”,把这些诗词串起来,配上经典红歌《红旗颂》作为背景音乐,一出完美的经典诵读剧本就完成了。
作文就像是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小练笔就像是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宝石。小练笔就是在积累一颗颗宝石,积累多了,就形成了宝石库。什么时候需要了,就拿出一些,用线绳穿起来,一篇上乘佳作就应运而生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
(责任编辑 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