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摘 要:联村党支部是近年来基层党建方式的一种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展现一种强势的组织效应和发展动力。本文以福建省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强村带弱村”的“1+X”跨村联建为例,探讨乡村基层党组织以组织结构调整和运行机制创新来破解乡村产业振兴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流动受制约等问题,通过内外联结的跨域市场和资源“外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联村党建;产业振兴;机制创新
一、联村党建的生成背景和发展基础
在农村市场化经济改革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党和政府的创新性要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由于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差异下,外部环境的示范性效应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压力共同推动着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以缩小乃至消除发展差距和制度差距。联村党支部是近年来基层党建方式的一种创新,这一机制创新主要在于以党组织合作的方式,把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村情相似的几个村庄联合起来,成立联村党支部,决策村庄联合发展产业及其他事务。
联村党支部的成立与发展,作为一种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方性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提高农村工作领导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方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这种党政组织联合起来,开展兼合式产业发展合作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它与乡村人口外流、农业产业的内在投入机制转变、乡村社会结构调适以及乡村市场的萎缩有直接的关系。
常口村距离将乐县城15公里,水域宽广,林业资源丰富,村集体经济收入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是一个工、农混合型农村。该村有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1.9万亩,有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246户1062人。该村有党员44名,下设2个党小组。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万元,村财政收入与1997年相比增加了40倍,人均纯收入则增加10倍。该村生态发展特点显著。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常口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你们要画好山水画,扎实抓好山地开发,做好山水田文章。”但是随着近些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产生了两个新发展难题。一是村域之间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制约影响,加上劳动力外流,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该村财政收入增收乏力。二是强村发展有“内卷化”趋向。该村土地面积有限、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发展瓶颈难以突破,且资源、资金由于过度投入,造成产出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乡村內部的农业产业逐渐呈现“内卷”状态,亟须改革和转变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
2017年年底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村域‘一体’发展”的思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采取“1+X”模式,共同推动党建基础好、经济实力较好的常口村与周边其他5个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力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有效解决“划村分治”和“各行其政”造成的产业生产地域资源的分散、乡村市场供给不足、党政组织的弱化等治理的难题。基于村域间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制度文化,各村之间在行政组织结构上呈现功能和效用上的差异。联村的结果并非是合村,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既非原有的松散状态,也非职能合并,而是形成了介于二者之间的灵活的结构运行机制。
二、功能调整:联村党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在机构设置上,在6个村“八个不变”的前提下,以常口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常口联村党委”。同时,成立了联村群团组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实现抱团共同发展。跨村联建不同于在很多农村地区推行的“合村并居”,它与合村并居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跨村联建仍然保留独立的组织形态和组织功能,依然作为正式的行政单位履行相应的职能。这种跨村联建的优势在于保持原有行政村基本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基于提高发展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联合,不仅化解原有村域之间资源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而且超越了村庄利益和部门利益的既得利益束缚,避免了个体村庄的短期性行为,更好推动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有就是自发形成的跨村联建是基于村庄内生发展动力驱动的,是村庄自身客观的发展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它与合村并居中很多由于地方政府土地政策跨区域的调配形成的异化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其组织结构创新出“联合中的独立,合作中的自主”的特点,使得行动策略十分灵活,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在组织结构运行上,联村党委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直接挂钩联系,镇挂村领导任联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联村党委书记,班子成员由联建村党支部书记组成。更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该市市长作为联村党委的挂村领导之一,直接负责并推动此项改革的实施。这种由县乡党委、联村党委和村级党委为核心的四级领导机制,将党的力量层层落实到村级一线。这种垂直领导的党组织结构,能够由上至下高效传达并执行顶层设计的行政命令和政策。一方面,由于其对上对下的权责关系十分清晰,避免了扯皮和推诿。这使得很多需要短期内推行的公共政策或攻坚克难的国家行动能在这种领导负责制下形成重点行动策略和行动方案,以此最大范围地集中资源和力量高效完成任务。这种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高位推动”的治理方式有学者也将其称为“政治势能”。在强化自上而下的党的层层领导下,营造一种政策预期的趋势,形成层级联动的领导力、引领力、动员力和凝聚力,使得政策执行和落实不仅能“借势成事”而且“势不可挡”。这种由领导干部层级负责、权责清晰、区分明确的运行结构不仅能够诱发和催生在场行动者提高政策变现的速率,而且可以规范行动参与者的激励性和约束性指标体系,在规则合理、激励有效的前提下,必然能激发各方主体的行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它联合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制度条件都相对成熟且稳定,“分合自由”使其发展极具韧性。联合的各村都是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行政村,且各村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具有地缘关系上的优势。联合的各村在文化和社会关系上有“情义”和团结的社会基础,这种情义基础使得合作行动不仅是出于单纯的获利目的,而且也出于人情的关照、亲族的情感和道义的责任,让合作行动具备现实条件。联村党委在运行中不仅可以发挥常口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通过“联合”效应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组织结构转型,实现党建工作联抓、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动、矛盾化解联调、发展利益联享,引导联村抱团聚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而且可以推动领导机制的实践创新。借用联村党委的生成过程,探索基层党建的领导机制和基层党组织的结构调适,形成具有经验和价值的样本,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三、“溢出”效应:联村党建推动产业振兴的目标实现
(一)实现基础设施联建
以常口村为中心,统筹推进联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区域发展基础。首先是统一规划。结合各村的实情,坚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原则,聘请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专业机构,对联建村的村庄建设、基础配套、公共设施、环境整治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科学规划。同时,通过联村党委统一谋划建设项目,捆绑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项目申请。其次是集中管理。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由联村党委负责,实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管理,整合建设资金、建设项目等有效资源,本着成本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最后是分类推进。坚持“公平公正、分轻重缓急”的原则,在推进项目申请、建设中,广泛征求各村及村民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项目落地、筹资、管理中的主体作用。2019年,联村党委申请到投资额800万元的万里生态水系项目。此外,联村党委共同申请到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完成了联建村的饮用水工程提升改造、道路拓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
(二)实现产业发展联兴
联村党委坚持5个村产业布局“一盘棋”、经济发展“齐步走”的思路,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并充分发挥好常口村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化生产结构,带动各村整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实际上由于人口外流,造成了社区缩小,影响社区原有农村市场中农业产业经济功能的实现。农村经济圈的层级位移直接导致村庄为实现社会利益增进而催生的村际合作。结合各联建村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着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方面,以邓坊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联建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采摘园、苗圃种植园、有机稻种植等,形成“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格局。在乡村旅游方面,对接县旅游总体布局,将其他5村纳入常口村“一园、两带、五区”旅游规划,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推动产业升级。由于以常口为中心的6村基于地缘相近的优势,在地理位置上6个行政村的主要村域都是沿着金溪河畔两侧或者是处于金溪支流之上,在对接县城金溪旅游带总体发展规划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三)实现发展利益联享
联村党建通过统筹协调村际间的利益关系与合作关系,实现村庄社会共治、发展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分配规则是否合理是影响村际合作能否长久持续下去的根本因素。如果联合各村的利益关系无法得到有效畅通和协调,势必使得各村的矛盾频发,直接弱化合作的基础甚至可能导致联合关系的破裂。因此,在联村党委的领导下,各村以共同富裕作为村际合作的价值基础,努力建立一个联合各方共有的且能持续扩大的利益生产机制,并形成相對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以稳固村级联合基础。
联村党建的方式实现了党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发展利益等各方面的联建联兴。这种联合发展的方式实际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然也是创新联村党建实现跨村联合发展的根本目标追求。以常口村为中心的联村党建从组织联建到产业联兴,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利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场域的溢出效应,以再分配的方式实现了对联合各村的经济赋能,从而达到各村之间的“共同富裕”。常口村的“1+X”的跨村党建模式,实际上形成了常口村与其他的5村之间一种基于再分配的政治经济关系。透过常口村的资源辐射作用,改变村级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态,使得各村之间发展互惠互利,形成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的村域发展结构,增强联合村域内的政治稳定和治理秩序。同时,促进资源更均衡更公平地分配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巩固社会的稳定性,有助于强化人民对党的信任,巩固和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这也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是促进社会资源和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政治价值和社会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论政府创新的若干基本问题[J].文史哲,2005(04).
[2]董江爱,张瑞飞.联村党支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方式创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02).
[3]贺东航,孔繁斌.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 20 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9(04).
[4]吴忠民.论“共同富裕社会”的主要依据及内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6).
[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基金项目:本课题由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FG008),且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地集体所有权权能改革实践与农村治理能力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0ASH0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