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及其意象

2022-05-26 10:21韩昕彤夏雨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风筝

韩昕彤 夏雨

内容摘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经典之作。小说以“风筝”为主要意象,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形象。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人类精神中最宝贵的品质,而对“风筝”的追寻则是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追求。作者通过对人性细致入微地观察,借助“追风筝”的行文线索揭示出了关于救赎与背叛、出走与归来的小说主题。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塞尼 风筝 背叛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处处流露真情实感的动人之作,讲述政治背景下关于友谊与家庭,背叛与救赎等错综复杂的故事。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从主人公阿米尔的形象、人性的探寻、背叛与救赎等主要方面分析入手。本文从“风筝”意象的解读这一角度入手,分析小说蕴含的多种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赏析这部小说。该小说讲述了阿富汗少年阿米尔为获得父亲认可和重视参加斗风筝大赛,但是仆人兼“好友”哈桑在帮自己追风筝过程中,惨遭一群年轻人的欺负与羞辱。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幕却迟迟未出手相助,反而以怨报德将哈桑一家逼走出门。多年后,阿米尔重回故土,为年幼所犯的错进行弥补,踏上灵魂救赎之路。“风筝”是文本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主人公阿米尔成长和蜕变与“风筝”这一意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这一意象也连接了两个相互交织的命运。全书围绕“风筝”这一意象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亲情、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蕴含在其中的多种主题思想。

一.小说主题阐述

1.成长与救赎主题

我们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可以先从主人公阿米尔个人开始,根据阿米尔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我们对其进行一个归纳:主人公阿米尔主要经过犯下错误——逃避错误——承担责任——获得救赎来实现其自我的成长。[1]阿米尔既胆怯不敢挺身而出,又因善良而懊悔、自责,是我们很多人身上都会出现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虽然出生在富裕且有威望的家庭,阿米尔心灵却是孤独的,母亲难产去世,父亲对自己忽冷忽热,丝毫不重视。相比较而言,父亲对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的哈桑却是用心之至,就连生日礼物都要亲自挑选,甚至还帮助哈桑矫正兔唇,这一系列经历都使本就孤独的阿米尔内心更为畸形。因此,在12岁那年的斗风筝大赛中,阿米尔才表现出更为自私的一面。哈桑为了追赶象征赞许和友谊的蓝色风筝,走进了那个象征其一生耻辱的巷子,阿米尔更是目睹了这一惨剧的发生。哈桑手持着风筝,鲜血一滴一滴洒落在雪地上,或许每一步都是哈桑的控诉,而这每一滴血也都滴落在阿米尔的内心。这是哈桑一辈子难以忘却的事情,同样也是哈米尔一生难以直面的话题。时过境迁,尘封的罪恶始终在心中隐隐作痛,愧疚、自责与懊恼纠缠了阿米尔二十多年。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对自己犯的错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正是一直陪在阿米尔身边,进行鼓舞并耐心倾听的拉辛汗将阿米尔从之前的谎言中拯救回来,让阿米尔敢于直面过去的自己,敢于直面曾经的罪孽。在最后阿米尔冒着危险把索拉博救回来,给予索拉博丢失的父爱与陪伴,并且奋不顾身,心无杂念的帮索拉博去追风筝,阿米尔最终获得了救赎,同样也帮助父亲完成了救赎。当他能够坦然面对、接受自己和父亲年少所犯的错,并能对所犯的错误进行改正时,他从精神上已经彻底得到了解脱,在这个过程中,阿米尔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毫无准备就开始,来的快总比来得慢要好,与其让自己在等待焦灼中磨灭意志,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为自己,为生活,为前方。

2.人性主题

“为你,千千万万遍”[2]这句朴实而感人的话语,应该是这本书传递出来最刻骨铭心的内容。根据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以及符号矩阵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出贯穿本文的更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人性”。而这个主题--“人性”同样也是行动元模式中的客体,阿米尔作为主体,既是人性的追逐者,同样也是人性的接受者。[3]阿米尔从小就与哈桑朝夕相处,两人喝着同样的乳汁,就连生活的起居都是有哈桑细心照料。父亲对自己最大的兴趣--写作置之不理,而哈桑却是阿米尔忠实的倾听者。他会帮阿米尔分析写作内容,会听阿米尔讲述学校发生的趣事。虽然哈桑从小就受阿米尔的戏弄,可善良的哈桑从不会记恨阿米尔,甚至还说过“我宁愿吃泥巴,也不会骗你”[2]。哈桑的忠诚与善良是影响阿米尔进行救赎与回归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主体追随客体的过程中,并不总是十分顺利和完美的,常会受到反对者的阻挠,从而延缓目标的实现;同样也会遇到扶持和帮助者,来促进目标的顺利达成。[3]而在本文中,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就是刚刚提到的帮助者。阿米尔童年在父亲那里受挫,是拉辛汗的多次鼓励让阿米尔继续进行创作,并因此找到了自己的最大兴趣与事业。同样也是拉辛汗的来信,道出了哈桑的身世,指引阿米尔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2],下定决心返乡来救赎。

显然,文中阿塞夫是影响主体的反对者。阿塞夫生性顽劣,从小就欺负与羞辱哈桑,从不尊重哈桑的人权,并在追风筝过程中,让哈桑饱受耻辱。命运总是捉弄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阿塞夫手里也接受了非人的对待。就连最后阿米尔冒死去营救索拉博时,阿塞夫也并不手软,带着拳套将阿米尔打伤至肋骨断裂,丢了半条命。不止如此,阿塞夫假借神的名义,认为只要不是什叶派就都为异教徒,必须进行清除,包括对哈拉扎人进行扫射屠杀,在篮球场上对不知名情侣进行石刑。阿塞夫,一个彻头彻尾的施暴者,已经完全丧失人性,始终处在阿米尔的对立面。

3.平等主题

人生而平等,人类对平等的追求从古至今也从未改变。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自始至终都是需要民主与平等,信任与尊重的。从本篇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哈桑和阿米尔虽然喝同一人的乳汁长大,但无论两人有多少相似点,都无法改变生来就不同的命运。阿米尔是纯正的图普什人,哈桑是被人看不起的哈拉扎人;阿米尔是主人,是被父亲光明正大承认的儿子,哈桑是仆人,是被父亲隐瞒的私生子;阿米尔生性怯懦,陷害哈桑,阿桑正直純良,不戳穿谎言。从小说中,我们也能了解到,社会对种族歧视比比皆是,就连小朋友也会对哈拉扎人进行贬低,比如“巴巴鲁”、“塌鼻子”、“吃老鼠的人”这类外号。哈拉扎人自幼生活环境艰难,本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尽欺负与侮辱,更别提同等受教育的机会了。本文中阿里与哈桑虽然是个例外,生活条件还算不错,但其实在富裕人家同样也逃脱不了在家服务老爷少爷、担当奴仆,在外忍受嘲讽与歧视的宿命,简简单单一个谎言就会被逼出家门。

阿米尔从小缺乏母爱,渴望父爱,可生活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同样缺少母爱的仆人哈桑却能被父亲时刻记挂,有时甚至得到与自己同样的父爱。就连生日,父亲都会亲自为仆人哈桑挑选意蕴独特的礼物,甚至还花钱请印度的大夫给哈桑治疗兔唇。作为身体健全的阿米尔,自然从心底里羡慕甚至嫉妒,他一度想自己也有这一身体缺陷,从而得到父亲的怜悯以及认真对待。为了获得父亲的一点特殊关爱,在斗风筝大赛中,阿米尔不惜背叛自己的内心,放弃解救哈桑,最终自然如愿以偿得到了父亲重视。阿米尔这种内心不平等,甚至内心扭曲,致使他不惜一切代价的争宠。

二.“风筝”意象解读

根据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风筝”这一意象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关键。全文围绕“风筝”讲述了父子关系、友谊以及自我的灵魂救赎。透过“风筝”这一象征意象,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孩子在面临选择以及处理事情等方面的强烈反差,呈现了对“人性”的不同诠释。由此可见,“风筝”是整个小说的叙述主线。

故事始于风筝,也终于风筝。尽管全文只有两处在描写风筝,但是这两处的渲染却极为重要。第一次是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这一次同样也是阿米尔背叛自己的朋友、背叛自己内心的起点。第二次是阿米尔拼尽全力、冒着危险将哈桑儿子索拉博从恶人手中救下,并陪伴内心孤独且有自闭症的索拉博放风筝,这一次是阿米尔完成自我内心救赎的终点。这两处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风筝”见证了自责、懦弱与愧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阿米尔也从内心获得新生与蜕变,实现自我的超越,所以“风筝”也蕴含了成长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追求幸福与自由的人,是追求正直与善良的人,是追求责任与救赎的人,无关好坏、身份地位、生老病死,本都充满无限的可能。追风筝,追的是亲情,是友谊,是深夜能让人安然入睡的救赎。对于阿米尔而言,“风筝”象征了偏爱与认可,万众瞩目的自豪和无法替代的荣誉;对于哈桑而言,“风筝”象征了勇敢与忠诚,坚不可摧的信念和至善至美的情谊。

1.阿米尔与“风筝”——背叛与救赎

首先,“风筝”意象体现了阿米尔对父亲认可和重视的追求。阿米尔从小就有着优质的生活条件,出生不久母亲因难产去世,因此守护完整的父爱成了他的最高追求。父亲身材高大,魁梧有力,被称为“飓风先生”。父亲刚正不阿,勇敢有爱,捐建恤孤院。因此,一直以来父亲就是自己心中的“神”。但由于自己的性格懦弱胆小,从小就不受父亲喜欢与重视,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写作,父亲对此也是置之不理,认为他“总是埋在书堆里,像梦游一般”[2]。因此,单纯的阿米尔将获得父亲认可和欣赏,追随父爱的机会押在12岁那年的斗风筝大赛上。在他割断最后一只风筝时,所有人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更重要的是,父亲站在屋顶上,注视着他,表情上充满着认可。阿米尔本来是文弱的,但是迫于父亲的冷落,同龄人的优秀等种种压力,顽强高飞的风筝无疑在他心中变成了一种见证。

其次,“风筝”也见证了他童年时悲剧的缩影。阿米尔成功将最后一只风筝割断,追风筝的任务就交给了哈桑。最后,风筝追到了,哈桑却落入阿塞夫等人手中,阿米尔在角落里默默注视着哈桑被这一行人无情地欺负与伤害,直到泪流满面,直到风筝布满血渍也未曾挺身而出。他没有勇气,他不敢走出来阻止阿塞夫的暴行。同样,他也不愿意走出来让哈桑把“象征父亲认可的”蓝色风筝让给阿塞夫,只是眼睁睁地任由这悲惨的一幕持续上演。在面对“勇敢”与“懦弱”两难问题时,阿米尔的选择不仅玷污了蓝色风筝,更是对友情的背叛与断送。

再者,“风筝”意象也是追逐忏悔,自我救赎的象征。阿富汗战乱,阿米尔跟随父亲在美国定居。凭借个人的努力,阿米尔不仅在学业以及事业上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还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上天总是公平的,即使陈年旧事也终究会被揭秘。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是一条弥补过错之路,也是一条灵魂救赎之路。在这一过程中,阿米尔真正理解了“勇敢”的内涵,精神上得到了解脱,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2.哈桑与“风筝”——美好品质与无情现实的抗争

哈桑,阿米尔的忠实倾听者与奴仆,是阿米尔情同手足的伙伴。虽然阿米尔在心中并不承认这一朋友,也并不表现出自己对哈桑的某种依赖。表面来看,总是卑微接受命运的人是哈桑,他注定只能是哈拉扎人,注定只是一个仆人,只是那个无论阿米尔如何欺负、“羞辱”他,他都依然逆来顺受,卑微的哈桑。他永远只能忍受命运和生活的不公与苦难,受尽主人的欺骗和折磨却还是念着主人的好,依旧执着地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宁愿吃泥巴也不会骗你”[2],忠诚的哈桑。但事实上,卑微的哈桑每次都能在阿米尔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并不识字的哈桑却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阿米尔写作中的不足。哈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阿米尔”,哈桑对阿米尔无条件的服从与信任。即便如此,在哈桑遭到阿塞夫等人的嘲讽与谩骂时,阿米尔也从未挺身而出;在目睹哈桑被侮辱时,阿米尔也无动于衷。

在斗风筝大赛中,哈桑义无反顾的帮助自己的好朋友阿米尔追逐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了朋友的一句话,情愿做任何事情;为了帮朋友获得胜利,得到父亲的重视,甘愿受尽凌辱;为了帮朋友守住秘密,可以承担一切后果,包括被逼出家门。[4]我们知道,哈桑追逐的不仅仅是那个“蓝风筝”,更是为了获得朋友的一个微笑,为了忠于友谊,却不曾掺杂自己的任何一点目的。他的忠诚与纯洁,从头到尾都不曾发生变化。由此可见,“风筝”这一意象也隐喻了哈桑所具有的美好善良品质,寄寓了作者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5]

小说的独到之处在于跳出了个人和社会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与社会互相影响的关系,阐明了父子之间,朋友之间,家国之间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缠绕,终究逃不出宿命。小说在对阿米尔成长与救赎过程进行描述时,重点对人性进行了剖析,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启迪作用。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也不仅仅是友情,这之中直指人心的那种情感是沉下心来读过之后,才会感受到的,可能也会与读者产生共鸣,折射出自己内心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一时快意与犹疑,爱情到来时的不安惶恐,情急时刻的手足无措,面临危险时候的慌乱不定。这些情感都没有任何的做作,是每个人在面临这些情况时候的真实反应,是每个人在深夜独处时候的扪心自问,作者的笔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的将人性刻画的如此真实残酷,但是又毫不哗众取宠。正如胡塞尼在接受联合国颁奖时所说的,自己的写作理想也许最能概括他的作品:“在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而他“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6]

追风筝的人是阿米尔,是哈桑,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义无反顾地追寻着,也许是幸福,也许是梦想和目标。但无论追寻什么样的风筝,我们都需要勇气。正如父亲所想,认为阿米尔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勇气,不敢为自己,为他人的幸福挺身而出、做出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懦夫。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是免费的,它需要我们为此付出,不争取则无收获。要获得关注,你必须在机会面前挺身而出;要获得胜利,你必须要经历黎明前的黑暗;要获得幸福,你必须在受挫后迎难而上。而勇敢,则是做出行动的前提。

人生海海,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太多的不确定,风光与落魄,迷茫与清醒,但是不必惊慌,一切终有解答。我们不断救赎自己的心灵,勇敢的与过去和解,为曾经的过错千千万万遍的弥补,就像阿米尔一样不退缩的去弥补哈桑一家。人生总有意外与反转,只有坚定地追寻心中的“风筝”,永远善良的活着就好。

参考文献

[1]李雅琴.人性的挣扎——《追风筝的人》的成长主题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

[2]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王今.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格雷马斯的叙述语法分析《追风筝的人》[J].长治学院学报,2017.

[4]张科.让风筝飞——论《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意象[J].语文建设,2015

[5]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尚必武,刘爱萍.托起“灿烂千阳”的“追风筝的人”——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其人其作[J].外国文学动态,2007.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风筝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风筝飘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命运轮回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