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燕 姜霄 黄瑶婷 代成宇
关键词:后疫情 公共场所 设计思维 产品设计 公共卫生系统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保证手部卫生是人们出行的必要需求,也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除人们自发性的净手行为,公共场所卫生系统的完善对提高人们手部卫生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所以如何完善公共场所的卫生系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根据“设计思维”方法,拟设计一款公共场所独立净手装置,通过随处可用的方式让人们方便快捷清洁手部,提高手部卫生安全意识。
一、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最早由彼得·罗在1987年的《设计思维》一书中提出。赫伯特·西蒙在1969年的开创性著作《人工科学》中认为人工科学的一大特点是设计,他的设计过程定义、研究、创意、原型、选择、实施以及学习已经成为了几十年来设计过程的奠基石[1]。Design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最为著名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同理心、需求定义、创意动脑、原型制作以及实际测试。D.school用六边形来代表每个阶段的过程,以此表明设计思维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而不是线性的过程;如图1。
设计思维不仅仅应用于设计中,组织、社会及全球性的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广泛应用。蒂姆·布朗在《设计思维》中说道,设计思维是第三种方式:它本质上是在设计领域形成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设计思维是将理性的研究和分析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整体视角相结合,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设计思维注重与人的沟通,在沟通中挖掘人的潜在需求,基于这种潜在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有利于用户更快接受该产品。
二、公共场所净手装置分析
(一)公共场所净手装置现状
自2003年“非典”以来,手部卫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洗手液开始普及。但“非典”的消失也让人们卸下了防备;直到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让手部卫生安全重新得到重视。在中国,公共场所所配备的净手产品一般为抑菌洗手液、肥皂及免洗酒精洗手液,其中洗手液的使用最为广泛。根据2016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公共场所中洗手液使用现状及其卫生质量分析》报告中发现:90.5%的消费者在公共场合会选择使用洗手液;调查中的餐厅洗手液质量参差不齐。[2]公共场所的净手产品不规范会导致手部越清洁越脏,提供符合要求的洗手液才能有效杀菌;而随着人们手部卫生意识的弱化,导致公共场所的相关人员对净手产品的忽视,净手产品的作用得不到完全的发挥。
(二)公共场所净手装置产品分析
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园等净手装置一般处于卫生间内,其存在形式主要为水洗洗手液或感应式洗手液与洗手台的结合;在部分商铺内如麦当劳等净手装置主要为免洗洗手液或感应式洗手液。无论是卫生间还是商铺内的感应式洗手液,其一般为壁挂式,如图2所示,该感应式洗手液具有使用简便、易操作等特点;但由于其洗手液出口往往在人们视线盲区,且洗手液量不可见,导致人们在使用时无法准确预判其掉落位置,也无法确定内部是否有余量,从而降低人们使用兴趣。
而普通的免洗洗手液或水洗洗手液一般为按压式,如图3;受疫情的影响,按压式的洗手液也出现在更多公共地方。人们在使用该类洗手液时需要进行直接接触;但因现在仍处于疫情期间,人们对于这类直接接触的产品或多或少有着抵触心理,且按压式洗手液的量不好控制,因此按压式洗手液在非必要时的日常使用率并不高;这是不利于人们培养手部安全卫生意识的。
三、基于“设计思维”对公共场所净手装置需求分析
(一)运用同理心发现问题
1. 多场景下的净手现象:“设计思维”可以让人沉浸式体验,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感,找到用户实际需求。通过Design Thinking的第一步建立同理心以找到用户的潜在需求;同产品的使用者达到共情首先要将自己代入不同情境中,体验其洗手环境。
商场:商场是人们社交的主要场所之一,商场布局受需求弹性影响,一般负一楼为超市或小吃街;一楼一般以珠宝首饰和化妆品为主;二三楼为服装;四楼为家居用品和文体用品;五楼为影院或餐厅。[3]在疫情以前,商场能够提供净手产品的场所一般为卫生间,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商场除卫生间外还会在主门口放置免洗洗手液。由于商场为了压缩成本,最大化获取利益,卫生间往往在商场最角落的地方,寻找十分不便。
根据我们的实地观察发现,人们因清洁手部而寻找卫生间集中在小吃街、餐厅有饮食需求的楼层;带小孩的家长对手部清洁需求更甚。但在我们的实际观察中很少几乎没有人会使用自己携带的洗手液,且除了有着强烈手部清洁需求寻找卫生间外,大多数在饮食前不会提前清洁手部。
公园:《“健康中国2030”规划綱要》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健康工作目标,而适宜的健身场所和活动空间无疑将有助市民的身体健康为,城市公园对于健康促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4]在后疫情期,不少家庭或朋友会相约公园野餐。这部分人中只有较少部分的人会自己携带洗手液并使用;且带小孩的家长往往会在小孩饮食前带小孩去卫生间清洁手部,这是由于小孩在玩耍过程中会接触到泥土等较脏的物品导致手部过脏;和朋友野餐的群体一般在饮食前不会特意清洁手部。
公共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中人们出行以公交及地铁为主。由于地铁位于地下且面积较大,一般地铁站内等车处会设置一至两个卫生间以供人们应急使用;但因卫生间处于等车处的最尾端或最前端,且无明显标志提醒,除紧急状况外一般无人主动寻找并使用。而公交站台附近也极少会设置卫生间,公交站台无任何净手装置。在部分地区如福州、郑州等地,公交车上开始配备免洗洗手液,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公交车上是没有配备任何的净手装置的;而地铁因为其特殊性,一些酒精含量高的洗手液是不允许带入地铁内的。
2. 有关净手问题的问卷调查: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更多用户对于手部卫生的认识,我们采用在网络上进行分发问卷并随机采访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用户。
在对问卷回收后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超过90%的人会使用公共场所的净手装置,但主要是在吃东西前、手部变脏以及使用卫生间后,只有14%的人会在接触公共装置后立刻清洁手部,如图4;而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场所的净手装置寻找不便,且其放置的净手产品余量往往没有或很少,看不到出液位置导致人们使用体验感不好;根据问卷报告可以发现人们对单独的净手装置需求较大,超过85%的人希望公共场所提供独立的净手装置,如图5。基于此无论是防控要求还是人们自身需求,公共场所独立净手装置需要得到重视。
3. 公共场所净手装置的问题:在我们对于这几个场景进行实地体验并观察人们的使用行为后发现。
(1)公共场所的手部卫生系统不完善;净手装置固定化,没有单独的净手装置方便人们使用。(2)客观因素限制;部分公共交通工具为保障旅途安全,无法自己携带洗手液,而公共交通工具上提供的净手装置无法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3)大众的从众心理;当个人对此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无法判断时,便会倾向于去参考和效仿周围人的行为[5]。当周围大多数人在饮食前没有对手部进行清洁直接食用时,其他人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像大多数人一样忽略手部清洁。
(二)定义问题在建立同理心找到人们对于公共场所净手产品的需求后,通过收集整理需求提炼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实地观察及网络问卷等形式对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后发现,独立净手装置的需求占首要位置,其中又以流动水清洁手部的需求为主,并配备净手产品如洗手液等深层次清洁手部。在我们总结主要需求后对其进行关键词提取:寻找便捷、多种清洁方式。
由此,我们对净手装置进行定义问题:怎样使净手装置随处可见;产品外观上怎样能够使卫生、简洁的特点一目了然;怎样在使用操作上能满足不同人群清洁手部的需求。
(三)头脑风暴产出设计想法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 所谓头脑风暴(B r a i n -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而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试图通过聚集成员自发提出的观点,以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的会议方法[6]。
通过定义问题中的需求我们小组进一步进行头脑风暴。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途径。(1)公共系统的结合:通过与现有的公共设施结合来减少独立净手装置的占位空间。比如与垃圾桶或电线杆等已有的设施相结合,寻找便捷且随处可见。(2)卫生可视化:为保障人们安心使用净手装置,洗手台易清洗且独立,保证洗手处干净卫生。(3)循环利用:独立净手装置的流動水可以循环利用,如灌溉树木等,节约用水。
(四)前期方案的模型构造基于前期小组头脑风暴产出的三个解决途径,以公共场所设施为主,从可实现性和环境相配度两个方面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贩卖机与垃圾桶上;目前无论是商场、公园还是地铁内,贩卖机与垃圾桶已成为最普遍的公共设施,人们对其熟悉度高且随处可见;从其整体造型看,以盒体为主,内具储存功能,可以储备一定量的洗手液和流动水,具备净手装置的基础功能。
以贩卖机和垃圾桶为思路,我们分别将其重新设计,将净手装置与其进行结合,做到贩卖机或垃圾桶基本功能与净手装置净手功能和谐共处。通过初步的方案草图,考虑如何将两种功能和谐结合;经过草图探索阶段后利用三维建模的方式建立两种方案的初步原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如图6、7。但因贩卖机式在公共场所的需求量并没有垃圾桶的需求量大,且贩卖机式在空间利用率上没有垃圾桶式高,因此我们以垃圾桶式为研究重点,进行深入迭代。
四、公共场所独立净手装置设计
“设计思维”有效地帮助我们运用同理心发现人们潜在需求,根据需求定义问题以构造原型深入分析,经过不断迭代以使产品更完整。因目前市面上可以满足大多人需求的为洗手台,但洗手台的整体体积较大,如若在公共场所单独设置洗手台,不仅会增加占地面积,且影响市容,整体美观度有所降低;基于此,通过与公共设施相结合以达到减少占地面积又增加可见性、用户触点的目的。
(一)与垃圾桶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为提高人们净手意识,满足大多数人净手需求;净手装置需随处可用,无论身处何地均可清洁手部,培养人们有意或无意的洗手行为;除此之外还需具备多种清洗方式如水洗、洗手液等。而垃圾桶作为公共设施随处可见,寻找便捷,且内部空间大,具备储水功能,满足使用流动水清洁手部的需求。因此将净手装置与垃圾桶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独立净手装置占地面积等问题及满足随处可用的需求;突破传统完全独立式的净手装置,更为合理地结合利用公共资源。
但由于垃圾桶的功能是收集人们使用后或不需要的废品,垃圾如果大量暴露在人们视线中会引起人们的不适,所以保证人们视觉上的卫生尤为关键。在保证避免人与垃圾的直接接触之外还需保障垃圾桶的正常使用,因此还需考虑出水口、出液口以及垃圾桶入口的布局,满足垃圾桶的基本功能。我们分别对其使用方式、可实现度及外观造型等三个方面对垃圾桶式净手装置进行重新设计。
(二)与垃圾桶结合式净手器设计方案基于前期调研分析及小组讨论,对公共场所独立净手装置设计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将洗手台与公共设施垃圾桶相结合,增加用户所能使用和看见的触点,在外观上做到使人一目了然,给人以清洁感,在功能上满足流动水与免洗洗手液的双重使用需求。
1. 整体设计:整体外观保留了垃圾桶的大型,颜色上采用明度较高的蓝绿色,抓住人们眼球,如图8所示;采用独立式垃圾桶,既响应国家垃圾分类的号召,也可分散人流量,提高使用效率。将原本垃圾桶上部空间做成洗手台,其中正面为智能粒状洗手液,将手伸在出口下方即可出一粒免洗洗手液。为避免在使用洗手台时直接接触垃圾,保证视觉上的干净的同时又能正常丢弃垃圾,将垃圾入口放在垃圾桶两侧,这样在使用洗手液或流动水时均可避免直接看见垃圾,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更好地使用净手装置,提高人们清洁手部的频率,增强手部安全卫生意识。
使用过的流动水可以通过洗手台间隙流入垃圾桶储水区,储存一定水量后可以将水排出用来灌溉绿化或者对垃圾桶附近街道进行清扫,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用水。在侧面的垃圾入口下方,通过钥匙控制打开垃圾桶对其进行清理,避免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撒漏导致正面污染,影响人们使用净手装置。
2. 粒状洗手液区域设计:该垃圾桶净手装置所采用的洗手液为智能粒状免洗洗手液,如图9,将洗手液量化,一次一粒,配合感应式装置使用更为便捷;该粒状洗手液将免洗洗手液与外膜相结合,采用可降解海藻基薄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溶解在洗手液内,避免产生新的垃圾;使用体验上更加富有趣味性,吸引人们使用兴趣以提高人们使用频率,培养人们清洁手部习惯。且该洗手液出口具有一定的角度,如图10,在感应洗手液时可以可视化洗手液掉落位置,以便能够预判该粒状洗手液掉落的位置,避免浪费;且在洗手液处有透明条,以便人们及时了解是否有剩余洗手液可以使用,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有效改善普通感应式洗手液无法预判洗手液掉落位置等问题,增强人们使用的体验感,提高产品使用满意度。
3.流动水区域设计:由于人们对于流动水清洗手部的需求,我们将垃圾桶上部设计成小型洗手台,满足人们不同情境下的使用需求。流动水区域采用内嵌式感应式出水装置,将感应出水口与垃圾桶整体相融合,美观不突兀;并通过控制水流量大小满足人们清洁手部的需求即可,以免被用作其他非洗手的用途,如圖11。洗手台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用后的水可以从空隙中流入垃圾桶内部储水区域,避免水一直停留在洗手台面;且储水区与垃圾投递处相隔开,避免水流入垃圾内部加剧细菌滋生;垃圾桶背部的排水口可以将内部水直接排出清扫街道,或与管道连接对周边的绿植进行浇灌;以此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废水利用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方案对于洗手液的载体形式以及使用方式,在适宜各个人群的不同洗手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思维”设计理论,代入用户的使用情境并根据用户调研结果总结出用户需求,做出了大胆的结合设计创新及迭代。造型美观,功能一目了然;垃圾桶与净手装置的结合又不过度地改变目前已有的公共设施形式,不额外增加理解成本,并且,符合现在的绿色设计发展方向。既达到了通过公共装置创新设计,缓解公共场所净手装置不易找、手部卫生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的目的,又有助于增强大众的卫生防护意识,培养清洁手部的习惯,对个人身体健康具有保障作用。
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思考以及设计的过程,不难发现,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而其中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如何从社会层面上提高大家的常态防护心理从而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依存现实对我们大众视野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基于“设计思维”的设计理论与流程,在不增加理解成本的基础上,我们将净手装置与目前已有的常见公共设施相结合设计,并从产品使用模式改良和用户心理安抚等不同维度改良外观,使干净卫生可视化,增加公众对于净手装置的易见度,从而有意识地将洗手行为次数增加,并合理安排水源的流向,使用户体验形成闭环的同时做到环境友好,实现绿色设计的愿景,推进民众防护意识常态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