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盈
摘要:目的 探讨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是否具有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4名精神病患者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依照常规护理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病情恢复情况和精神稳定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结论 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综合运用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帮助患者平复精神稳定状态,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明显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精神病护理;语言沟通;心理护理;运用价值
引言:
在我国范围内,精神病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对患者具有明显伤害性的心理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精神病患者一般表现为神志不清、行为不受思想控制,意识混乱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受这种病态行为干扰,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随机攻击他人等具有危害性的行为举动,如果不及时进行收容治疗将使这种心理性疾病外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威胁社会正常运行。然而,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愈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耐心护理,帮助其克服障碍性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显示,将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相结合,能够调节内心情感,缓和患者的精神状况,对护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价值[1]。鉴于此,本研究围绕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的运用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此次试验中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4例精神疾病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全部124例患者按照随机划分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62例。参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区间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36.8±7.8)岁;实验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区间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34.7±10.3)岁。对参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病情和精神稳定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组别差距不明显(P>0.05)。
(二)研究方法
参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接受常规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患者维持基本生活。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采取了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语言沟通。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善于运用合适的语言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表现出关怀、慰藉、关切、诚挚等语气,尽可能顺应患者当时的情绪状况,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恰当的沟通技巧,督导患者自愿接受针对性治疗,定时服用治疗药物,帮助患者提升自理能力,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第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在平日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情况,为名为患者制定专门的心理护理档案,探析患者在各个治疗周期和时间节点的精神状态变化情况,并据此安排“一对一”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地缓解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对部分病情较为严重,具有明显轻生和伤人倾向的患者采取更加专业化的心理疏导[2]。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和认可基础之上的,因而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护理流程来规范自身行为,建立同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患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对患者治疗周期的初期和末期的各个阶段展现出的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周期进行观察,从而采取特定的心理疏导方式,更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过激的精神状态。除此之外,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来说,家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和照料,避免家属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病情加剧或反复的问题。
(三)考察指标
(1)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将护理效果划分为四类:非常明显、较为明显、没有效果、情况加剧。
(2)精神稳定状况:在护理周期结束后,对精神病患者的焦躁感、惶恐感、行为异常频率、攻击倾向以及自理能力等作出科学评估,并进行评分,分数越低代表精神状况越趋于稳定,反之则趋于不稳定。
(四)统计方法
本研究将涉及到的所用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仅当P<0.05时,参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才具有比较意义。
二、结果
(一)病情恢復情况对比
由表1数据可知,护理结束后实验组中总见效率为91.94%,非常明显的患者有22例(35.48%),较为明显的患者有35例(56.45%),没有效果的患者有5例(8.06%),情况加剧的患者为0例(0.00%),总见效率为91.94%;参照组中,非常明显的患者有14例(22.58%),较为明显的患者有20例(32.26%),没有效果的患者有25例(40.32%),情况加剧的患者为3例(4.84%),总见效率为54.84%,且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实验组经生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要明显好于参照组。
(二)护理前后精神稳定状况比较
护理前,由于P>0.05,不具有比较意义;护理结束后,根据患者的精神稳定状况评分可知,相较参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明显更加稳定,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详见表2。
三、结论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不同于其他心理障碍疾病,其诱因更为复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同时精神病患者普遍自理能力较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也较为特殊,除了常规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还应安排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日常护理,便于患者平复情绪,保证其基本生活。本研究将本院124例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和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下,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更为明显,总有效率达到91.94%,同时患者的精神稳定情况也更好,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
综合以上分析,采取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恢复,能够帮助精神病患者稳定情绪。
参考文献:
[1]呼琴琴,任文静,徐鸿超,高宝霞.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技巧干预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1):174-176.
[2]张伟,杨茜,王燕芳.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1,16(20):207-209.
[3]孟宪婷.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