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及破解路径研究

2022-05-26 02:08杨丽丽宋佳刘雪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辅导员

杨丽丽 宋佳 刘雪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的不断发展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中扮演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对于育人成效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以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从国家、社会、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出发分析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四条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加强辅导员政策和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提升辅导员角色的社会认同度,建立高校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的机制,提高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利益相关者视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144-05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奋斗在学生工作的一线,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最多。

早在1952年出台的《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就首次提出高校要设立政治辅导处并配备辅导员,极具政治底色的辅导员制度应运而生[1]。国家将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及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的颁布和修订,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奠定了政策基础。

当前,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社会,部分年轻一代的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社情,思想上会存在着政治观念淡薄、文化基础较差以及心理问题突出等问题。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够适应时代环境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及社会分工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而产生,提出了专业化的分工能够增加产出并提高劳动效率。随着专业化的不断提出,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其运用其中,如教师专业化和医生专业化等,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高效产出。

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逐渐成为教育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

目前国家出台的众多文件中,没有明确定义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辅导员专业化也没有清晰的界定,因此,學者们尝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界定辅导员专业化。金文斌从高校辅导员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和学什么四个方面阐述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包括身份定位、岗位职责、理论基础和价值目标[2]。单德伟从辅导员的专业化需要满足的“三规律”和“三化”,即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职业的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并在工作职责中实现科学化、专门化、精细化的高标准,丰富了专业化的内涵[3]。罗琼从辅导员专业化包含的显性和隐性职业素质的角度定义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获得的职业资格、展现出的职业行为以及获取的职业技能属于显性职业素质,在思想上树立的职业道德、态度和意识属于隐性职业素质[4]。以徐晓宁、蒋立峰和韩晶晶为代表的大多数学者是从辅导员个体层面提出了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定义,即将专业训练与持续学习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当中,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向专家化的转型,获得专业社会地位[5]。刘敏等学者将辅导员专业化分为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个体专业化具体到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群体专业化具体到该行业的职业地位的提升[6]。

综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首先是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从事辅导员岗位的个体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长期并且稳定的接受系列训练和培训,从而逐渐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并获得专业地位。

其次是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团队的专业化是通过建立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完善的组织架构的专业队伍,通过专业标准的建立和制定,为个体提供系统化的训练和服务,使辅导员在履行九大工作范畴时不断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和专家化。

最后是辅导员岗位的专业化,以更宏观和科学的方法探寻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两大工作更加科学化,实现从经验化向专业化的转变。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一)学科支撑体系的不完善和政策体系不匹配

一支专业化队伍的建立和一个职业的发展,都需要专业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学科集学科内容、学科价值、学科模式和学科方法等于一体,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置“辅导员专业”,但是“辅导员学”却在学者的研究中频频出现。

罗鸿山对“辅导员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主要理论支撑和涉及的相关学科进行了界定和概括,在现有基础下,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学科专业从辅导员最本质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门类为法学,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但是综合事务型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包含在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中,“十大育人”体系要求辅导员从全过程和全方位中做好学生的各种事务管理。因此,从国家和政府宏观的层面,“辅导员学”不仅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应用理论和应用基础,从而形成一门专业化的学科,在源头上完善体系的建立。

教育部目前颁布的辅导员双线晋升政策,使得辅导员在晋升时可以选择职级和职称两个系列,也就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两条腿”走路。理论上确实给予了辅导员未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在实际落实中,辅导员无论在哪一个系列上都是处于“劣势”地位,部分高校将科研成果设立成对辅导员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双线晋升的悖论产生的原因,还是在于辅导员工作性质和高校自主规定晋升的相关要求不匹配[7]。

(二)高校辅导员入口关不严格和长期发展机制不健全

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利益诉求和角色期许相对政府和高校而言较低。一般人会认为高校辅导员无须特殊的专业技能,是所有人都能从事和胜任的职业,辅导员只是负责管理学生,从而造成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和专业化认同度较低。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高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和工资都在辅导员之上,辅导员属于后勤部门的观点也不时出现,公众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知属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鉴于此,尽管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有中长期规划,但高校在招聘时对辅导员岗位却没有明确专业化要求,更多的是由各省教育厅和高校自行设置招聘相关条件,导致辅导员岗位的“入口关”专业素质和结构不合理[8]。辅导员的招聘选拔主要有两类标准:一类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学等专业背景提出要求;另一类是以就业院系为专业背景提出要求,但是第二类在招聘公告中出现的情况较少,反而以不限专业的形式出现的较多。

江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020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配备的工作通知》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应聘人员应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工作经历年限由高校研究确定,其中,应届毕业生须有1年以上学生干部,社会人员须有1—3年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历。

在2021年1月到11月江苏省内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61所招聘专职辅导员的高校中,有55所院校都设置了不限专业的辅导员岗位,有20所院校设置了教育学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岗位,有11所院校设置了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岗位,有8所学校设置了思想政治相关背景的辅导员岗位[9]。其他省份也是相同的情况,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的是具有专业化理论水平和熟练专业技能的人员,而当前的入职招聘选拔却缺少严格的专业要求。

在辅导员执业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的专业培训和辅导员沙龙也往往流于工作职责的明确、日常事务工作方法的介绍以及相关政策的宣读等形式,强调辅导员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却较少。培训的形式主要通过开会、工作总结以及案例讲解,针对性和特色明显不足,辅导员外出进修与学习的机会较少,非专业化的发展状态显著。2021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高校新任辅导员专题网络培训,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等培训课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培训课程是安全且高效的培训方式,但是缺乏团队凝聚力和个人交流,辅导员由于日常工作繁杂,能够自由支配和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存在流于形式的刷网课问题。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但是目前高校中实行的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院(系)辅导员除了接受学院层面相关学生工作的布置外,还需要接受学工处、校团委、教务处、财务处、宣传部、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相关工作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全”而不“专”的工作。辅导员在学校内的日常事务繁杂,往往使得其分身乏术,职责定位不清而产生的“万金油”的形象也深入学生和高校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心中。在当前的环境下,辅导员最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被日常的事务型工作逐渐挤占。

(三)辅导员个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低和专业能力薄弱

所谓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从辅导员自身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清晰,主责主业无法聚焦,角色错位,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没有科学规划。

對于个人来说,职业认同感关乎一生,也决定了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热爱一个职业,会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投入工作热情。而目前多数辅导员都将该工作看成是一个过渡职业,入门后即思考如何转岗,职业认同度和岗位意识较低,干部制度和职称制度双重晋升路线的不通畅以及日常事务叠加使得辅导员身心俱疲等多方原因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较低,“逢优则转”[10]。这种流动性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大大降低。

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不高,从而使得专业研修较为困难。辅导员队伍由于学科背景复杂,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基础不牢固的问题。辅导员在高校承担的课程也较少,即使承担,但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学等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接触,缺乏必要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相关专业技能,因此只能教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类的课程,会造成辅导员在未来的学术成果和课题申报上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形成制约瓶颈,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三、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瓶颈的破解路径

破解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部门要做好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还要完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机制;社会要提升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辅导员自身也要注重专业素质的提升。

(一)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要促进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保障辅导员独立的职业和专业身份。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专业化的首要条件就是通过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相关法律以保障其合法且独立的职业身份,正是由于处于教师与管理干部之间的模糊身份,才导致当前的岗位和职责分工不清以及辅导员对未来发展规划的迷茫。因此需要给予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身份,明确其不可替代性与合法性[11],后续再出台有关辅导员未来的职业发展和长远规划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才能够落实,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价值。

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根本性、先导性作用。为了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还要完善辅导员专业学科体系。理论保障的支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理论背景固然重要,但辅导员应掌握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实践能力也需要加强[12]。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商定能否形成正式的“辅导员学”专业,将多种背景学科进行综合,逐渐完善辅导员专业学科体系。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专业化管理机制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辅导员招聘选拔的入口关,到辅导员工作职责分工的管理关,到辅导员专业的培训关,再到辅导员考核晋升关,高校需要建立完整的机制,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在招聘时需要对学科专业背景进行限制,加强政治素养的考察和提高学历层次门槛。在职责分工时,明确划清辅导员的界限,辅导员的上级管理部门过多,使得辅导员分身乏术,因此要逐渐形成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建立长期且稳定的专业培训机制,而不是同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一样,参加相同的培训课程,培训的模式和内容也要体现出辅导员的专业。考核和晋升的制度更要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而不是一刀切地划入教师职称和行政职级系列。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可以从提高薪酬福利制度的角度切入,当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待遇落后于教师岗和行政岗工作人员的待遇。在“5+2”和“24小时保持语音畅通”的压力下,薪资待遇本就不高的辅导员极易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可以设立岗位津贴补助,为辅导员提供更优的福利待遇以保障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三)提升辅导员角色的社会认同度

所谓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要提升辅导员角色的社会认同度,媒体首先要加大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宣传。学生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相比于社会公众而言较高,这也是辅导员育人成效的重要体现。提升公众对于辅导员岗位的认同度和尊重度,提高他们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包括官方媒体以及各地政府教育部门的官网,以最美辅导员、辅导员育人典型案例等为内容加大宣传,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从而逐步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声誉。2021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共遴选出“最美高校辅导员”候选人10名、“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候选人20名,该类活动,能够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和理解辅导员这一职业及其工作内涵。

以职业文化形式使辅导员职业角色深入人心。职业角色是指社会和职业规范对从事相应职业活动的人所形成的一种期望行为模式。文化的融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浸润到人的认知和行为当中,要想提升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职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整合文化作品,搭建辅导员之歌和辅导员故事等文化作品展示的大平台,不断使辅导员职业深入人心,激发辅导员的内生动力,让文化展示平台真正发挥影响社会的作用。

(四)提高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

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扮演好此种职业角色,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首先,要学习理论基础并提升专业能力。在复杂学科专业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更要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讨,扎实掌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基础专业课程,对学生日常工作管理以及案例进行全面学习。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运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弘扬主旋律,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运用到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发挥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作用。使之明确自身的定位,在复杂烦琐的工作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个真正热爱该岗位的专家和行家。

其次,要提高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是缩小理论和实践鸿沟的路径。辅导员应在把握工作规律和方向的基础下,将工作重心从细碎和零散的事务性管理中,转移一部分到辅导员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社会热点中。提高日常管理事物的办事效率,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专业化的学术问题,建立学术研究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探索辅导员领域的本质。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环,符合我国的国情,也具有中国特色。深入研究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其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而依据利益相关者各主体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规则,对未来辅导员专业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一定能够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獻:

[1]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650.

[2] 金文斌,邹斌. 整体性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5(Z2):68-70.

[3] 单德伟,强飙. 再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实现路径[J]. 江苏高教,2015(06):141-143.

[4] 罗琼.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3(03):89-90.

[5] 徐晓宁.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115-119.

[6] 刘敏,帅学明.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4(09):99-100.

[7] 陈向明,王富伟. 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教育研究,2021,42(02):80-96.

[8] 殷润林.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2(01):125-126.

[9]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属事业单位招聘[EB/OL]. (2021-11-07). http://jshrss.jiangsu.gov.cn/col/col78506/index.html.

[10] 焦佳.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7):92-96.

[11] 征春秀. 高校辅导员职业流动的行动逻辑——基于2012-2016年E高校辅导员职业流动数据的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3):90-94.

[12] 龚怡祖. 学科的内在建构路径与知识运行机制[J]. 教育研究,2013(09):13.

(荐稿人:王进,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党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JDSZ3109)。

作者简介:杨丽丽(1980—),女,硕士,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宋佳(1994—),女,硕士,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刘雪薇(1991—),女,硕士,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化辅导员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