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水 邓伯军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立足百年党史提出的全新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凝练与升华。这一命题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文本语境、时空语境与时代语境。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之源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辩证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斗争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精神贵在传承和弘扬,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坚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高度统一,推动理论宣讲和媒体宣介的深度融合,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2)01-0007-0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百年实践基础上的新探索、新论断、新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精神之源是什么,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以何种精神力量带领中国人民开创未来的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概念,在何种语境下出场,其深邃内涵有何哲学意蕴,又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根本性、深层次的问题亟待从学理上加以探讨,这对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并取得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语境
伟大建党精神不是主观臆造,更不会天生造就,它是建党的革命实践孕育而生、兴党的建设实践蕴藉而成、强党的改革实践蕴聚定型的历史过程中的创造性铸就,是基于历史之源、立足时代之基、开创未来之需而面向9500多万党员提出的全新命题。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出场语境,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引之下,从世界政党兴衰的时空维度,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具体精神形态之根脉、之源泉的精辟总结。
(一)伟大建党精神出场的文本语境
任何全新概念的出场都离不开特定的文本语境,文本是思想演进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场域,离开文本谈论概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名词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首创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政治品格、党性原则、深邃内涵、道德底蕴方才形成。时至今日,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內涵、政治语义、政治特质、政治功能被激活,其出场的文本语境追根溯源,一是要洞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守,二是要明晰《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和《入党誓词》的价值意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深知“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旷世巨著的深邃内涵,作为自身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4,这一真理的坚持和理想的坚守,还是对无产阶级就是要“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2]14这一光荣使命的不懈奋斗,抑或是对“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3]87“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2]166这一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命诠释,再或者是对“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2这一人民情怀的百年践行,凡此种种,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经典论述,已完全熔铸在了伟大建党精神32字的丰富内涵之中,马克思主义真理构筑了伟大建党精神出场的文本语境。
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建党初期,它融会于《党章》和《入党誓词》的文本之中,是全党层面和党员层面的整体与个体的高度统一。从全党视角来讲,《党章》是党的制度性规范,是党的价值立场、价值追求、政治底色、精神基因的总根源。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首次结合,是伟大建党精神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党的历史文献中的首次集中体现。从党的二大到党的十九大,《党章》虽历经修改,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和主线始终蕴藉其中,从未变质、变色、变味。从党员个体的视角来看,《入党誓词》是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员个体的质之规定。1927年,由毛泽东撰写的第一份24字的《入党誓词》,即“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4]178,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和党性原则。截至2018年《入党誓词》历经6次修改,为伟大建党精神生成、定魂、定神、塑形提供了丰厚滋养,成为伟大建党精神核心内容在党员个体层面出场的重要文本。
(二)伟大建党精神出场的时空语境
伟大建党精神是跨越百年党史时空语境的精神丰碑,是百年党史精神谱系的历史性溯源,是对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空间转向的时代性发问与回应。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交相辉映,共同形构了伟大建党精神出场的时空语境。
深刻洞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不同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也有别于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从时间上来讲,虽说上述精神先于伟大建党精神而出场,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同时伟大建党精神又是以具体精神形态的本色、特质为内核,是具体精神形态在理论上高度锤炼和实践上深度淬炼的结晶。就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诸多具体精神的关系而论,二者之间是源与流、根与叶、魂与魄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所有具体精神形态的共同之脉、灵魂之根、精神之“钻”,没有伟大建党精神其他具体精神形态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正式出场亮相,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延展的必然。横跨百年的时间之轴,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恰逢其时,追溯历史这是对建党初期的写照,立足现实这是对建党百年的遵照,展望未来这是对新赶考之路的观照。
任何一种精神的出场,都是对革命、建设或改革伟大实践的理性概括和精辟总结。习近平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首次阐释,除了对百年大党具体精神形态的凝练和升华,还内含对其他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空间转向的时代发问与回应。因此,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语境,必须将其置于对世界他国执政党更迭的宏观场域中,去反省与借鉴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垮台的政治根源。例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和苏联共产党,分别执政71年和74年后失去政权而垮台,未能脱离所谓的“古稀魔咒”。建党百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执政72年,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就是破解“古稀魔咒”的“金钥匙”。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这是放眼世界执政党的空间视阈,对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特定利益集团利益之行为的价值批判,亦是对苏联共产党放弃代表人民利益,转向代表特权阶层利益的时代反思,更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之“不负人民”价值旨归的深刻阐发。从空间语境来讲,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是把“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5]171的民族与国家之问,转向了执政党“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去”[6]538逻辑致思的空间之问。正是在审思和检视其他国家政党兴衰的空间语境中,习近平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构成了具体精神形态的思想基点和精神原点。
(三)伟大建党精神出场的时代语境
时代是思想之母,时代的发展召唤新的伟大精神的出场。历史的实践逻辑反复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政党的安身之本、立命之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幼小到强大、由稚嫩到成熟、由追随到引领,靠的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时下的中国,恰逢“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正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之下。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是对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九个必须”时代昭示的凝神定向。如若对“七一”重要讲话文本深入分析,则会明晰文本“起、承、转、合”的逻辑思路。文本“起”于“三个伟大光荣”,“承”于百年党史的回顾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转”于“九个必须”的重要论述,“合”于党中央号召,其中“承”是“转”的逻辑前提和实现“转”的精神动力,即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为实现“九个必须”提供不竭动力。叩问历史,中华民族如何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建党精神给予了科学而精辟的回答;交代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如何创造了诸多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伟大建党精神予以了系统而精準的解答;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如何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伟大建党精神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本质蕴涵。无论是对历史的叩问,还是现实的交代,抑或是未来的开创,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显然是顺应时代所需、主动把握未来的价值所在。
时下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这是习近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新定位。但是,时代警示我们,前进的路上还有许多“险滩”“沼泽”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卡脖子”“捅刀子”的现象需要征服,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6]1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通过对立党兴党强党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精准把握,审时度势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是对全党以何种理想信念、行为遵循、精神风貌、价值情怀、道德底蕴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昭告。
二、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哲学意蕴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7],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重要观点、科学论断都包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更是以恢宏的哲学视野、宽广的哲学思维、多维的哲学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行了高度凝练,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所蕴藉的哲学意蕴意境深远。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辩证法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耸立于伟大建党精神之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灵魂,体现了其根基性、本源性、首要性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伟大建党精神“深层次、根本性问题”[8],也是首要的哲学问题。坚持真理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点是什么的问题,坚守理想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实践终点是什么的问题。何谓“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何谓“理想”?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真理与坚守理想存在认识论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真理是在坚守理想的过程中,对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的坚持;坚守理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基础上的坚守;坚持真理是坚守理想的前提和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多元的方法论;坚守理想是坚持真理的题中之义,前者是后者的落脚点和归宿。二者认识论上的辩证统一在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502。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辩证法首要理解和把握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辩证法中,真理与理想统一于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性,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回溯百年党史,伟大建党精神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灵魂贯穿百年党史始终。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组织宣介、自觉把握、实践转化、理论升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真理与理想相结合的历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辩证法。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辩证法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主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的责任担当和目标追求,并一以贯之于百年党史的伟大实践中。初心和使命贵在坚守、重在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根本特质和核心要义。回望百年党史,伟大建党精神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逻辑主线,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而展开。该实践过程是旧质态到新质态、低级到高级、扬弃再扬弃的螺旋式上升、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通过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由是观之,上述不同历史阶段目标的实现,就是初心与使命的具体形态,在实践基础上由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际上凸显的是初心和使命在新革命、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的辩证法。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斗争性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特质,是一种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矛盾斗争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斗争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实际,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斗争性多元多维多面的内在统一。就矛盾斗争性的对象层面来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压迫之间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基础上的誓死抗争,也表现为中国人民与美国霸凌行径、分裂势力、恐怖主义之间的顽强斗争,亦展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社会顽疾之间的不懈斗争上。就矛盾斗争性的思想层面而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既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党内“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想反复较量上,也表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同姓“资”姓“社”的思想争论中,亦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反腐败斗争形成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态势上。就矛盾斗争性的行为目标层面而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既体现在实现民族独立、获得人民解放,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实践中,也表现在进行深刻社会变革、开创并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跨越中,亦展现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让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特质,既包含马克思主义矛盾斗争哲学的普遍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敢于自我革命的坚强勇气与豪迈气概。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在党的全部政治生活、政治立场、党建实践中的集中展现。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对党忠诚的道德律令和不负人民的炙热情怀。对党忠诚是《入党誓词》的核心要义,强调的是党员个体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是个体与整体的高度统一;不负人民强调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负人民期待、不负人民信任。对党忠诚是对共产党人在党性原则层面的基础性要求,党性原则最根本的则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是说,对党忠诚的逻辑归宿在于为民情怀的价值承诺;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底色,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就是对不负人民的质之规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了马克思经典作家话语体系中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在百年党史中的行为遵循,这也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引。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传扬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魂,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9],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未来、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为全国9500多万共产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吹响了新的号角,要求在新的赶考之路传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扬是传承和弘扬的有机统一,是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根本路径,更是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感召力、凝聚力、引领力的时代需要。
(一)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坚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高度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映照。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思想自觉是首要前提。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建党初期,提出于建党100周年,历经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时空跨越,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深厚的红色血脉。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一是要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在建党初期的传播境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价值认同,唯此才能洞悉伟大建党精神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价值真谛。二是要以恢宏的历史视野去洞鉴建党之初的“历史现场”,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道德优势的政治认同,唯此才能洞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的立论之基。
思想自觉只有转化为行动自觉,才能凸显思想的引领作用和真理的磅礴力量。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行动自觉是关键。一是要强化政治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直面新征程中的艰难险阻。政治担当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共产党员的内在规定,更是伟大建党精神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内在要求,共产党员“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10]145。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就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意识,在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中取得的。二是要涵养政治定力,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锤炼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新的征程上,面对利益诱惑要坚守道德底线,面对惊涛骇浪要坚如磐石,面对风险考验要意志坚如铁。高度的政治定力是确保“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定海神针。三是要恪守政治规矩,以高度的组织原则性和严明的纪律性,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中国共产党是最讲纪律、最讲原则、最讲规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恪守政治规矩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
(二)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应推动理论宣讲和媒体宣介的深度融合
传扬伟大建党精神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得法者可以事半功倍。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要积极组织动员多方力量、搭建多种平台、采取多项举措、借助多种场合,推動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宣讲和媒体宣介的深度融合。就理论宣讲而言,要把握好由谁来讲、讲什么的问题,这是确保传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变质、不变味、不走样的关键环节。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主题词、关键词被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共鸣,掀起了学习、宣传、研究的高潮,这的确有助于进一步传扬伟大建党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在这一过程中,对其深邃内涵理解不深入的人有之,对其内在逻辑架构把握不准确的人有之,对其时代价值领悟不到位的人亦有之,这些折射出了理论宣讲主体、宣讲内容的至关重要性。理论宣讲应该由诸如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集体备课、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确定宣讲内容。唯独如此,才能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讲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侧重于实体场合面对面的宣讲,这是传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但是,微博、微信、QQ、公众号等为时代表征的智能化软件、数字化平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而且愈发受到青年群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以理论宣讲为主渠道传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媒体宣介的积极作用。一是注重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诸如人民网、央视网、学习强国等新闻客户端是传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网络主战场、主阵地,要掌控好宣介的话语权、主动权、领导权,及时而精准地宣介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本真意蕴、时代价值和逻辑架构,以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广度诠释伟大建党精神在整个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丰富媒体宣介的形式。媒体宣介在注重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系统性、精准性、深刻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社会心理,要以图片、视频、音频等短平快、易接受的形式占领网络空间的制高点,提高伟大建党精神传扬的力度、速度和效度。三是提高媒体宣介的话语转化能力。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意境深远,有其独特的理论性和真理性,媒体宣介倘若以理论话语来面对网络受众,则会因方式不得法而事倍功半。因此,通过媒体宣介来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将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
(三)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的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理论学习是主体对客体的综合感知,这种综合感知有赖于对立党兴党强党百年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有赖于对伟大建党精神四句话32个字承载的历史厚重感的深度洞悉。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构成,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学习不能孤立地学、片面地学、纯粹地学,要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过程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理论学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彻底掌握“理论的思想武器”,进而指导实践的开展。
理论学习为传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思想认知和理论基础,而理论学习基础上的实践养成是传扬伟大建党精神最根本的路径。伟大建党精神的永恒魅力在于生动的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倘若只有理论的学习而没有实践的落实,伟大建党精神所焕发的时代光芒则会黯然失色。在实践中传扬伟大建党精神,一是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武装头脑,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引未来,以实际行动传扬伟大建党精神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灵魂。二是要铭记党的宗旨、强化责任担当,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行为取向,铸就攻坚克难的实践伟力,在干事创业中传扬伟大建党精神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逻辑主线。三是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要做到“敢”字当头,敢闯敢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碰硬动硬,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创造业绩。四是在实践中始终信守对党的承诺,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任何场合都要站稳人民立场,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信任和支持,以赤胆忠心、为民奉献的情怀去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第1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韩庆祥,杨建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J].山东社会科学,2019,(7):9.
[8]韩庆祥.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哲学智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7.
[9]曲青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N].人民日报,2021-07-08(9).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The Presenting Context,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Inheritance & Promotion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LI Zhishui DENG Bojun
(1.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211106,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Nanto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Jiangsu226007, China)
Abstract: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is a brand new proposition put forward by Xi Jinping based on the century-old Party history, which is a condensation and sublimation of the spiritual genealog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he appearance of this proposition has its own specific textual,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exts. The great of spirit Founding, as a source of spirituality, has its deep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dhering to truth and ideals shows Marxist epistemological dialectics; practic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undertaking the mission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dialectics of Marxism; fearing no sacrifice and fighting bravely embodies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Marxism; being loyal to the Party and living up to the people shows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of Marxism. The spirit is valuable to b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o promote the great of spirit founding, we should adhere to a high degree of unity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operational consciousness, promot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propaganda and media propaganda, and achieve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practical cultivation.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Marxism; the Party building
編辑:邹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