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珊 吴 旦 王翠娟 陈婷婷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虽然手术固定疗效肯定,但因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切口的延迟不愈已成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选取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温和灸加随身灸联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骨伤科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入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0~70(39.23±18.1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跌倒摔伤31例,交通事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资料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由本院高年资医师实施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TDP治疗仪,于手术后48h开始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min,照射距离30~40cm,连续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和灸加随身灸。根据切口长度选择单孔或双孔的灸盒1个,进行伤口温和灸;选用小巧圆形(直径5cm)灸盒1个,进行穴位随身灸,灸盒中均放入清艾条。温和灸操作方法:取2~4cm艾条插入推送器内,点燃后插入艾灸盒,伤口敷料上方铺一层纱布后将艾灸盒绑至切口部位。随身灸操作方法:将长度为2~4cm的艾条段插入小巧圆形灸盒内固定好,点燃,将金属壳上下两部分盖好并旋紧,将塑料盖盖好,调节出风口大小至合适的位置;将组合好的艾灸盒放入布套内,粘合魔术贴,在患肢的足三里穴位上垫一层棉垫后进行固定。每次同时进行20~30min,术后24h后即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14天。
3.1 观察指标:于术后3d、7d、10d、14d收集两组切口疼痛资料,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和切口愈合等级[1],并做记录。切口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计分(VAS)评价,取当日最痛的分值做记录。
3.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切口愈合时间与分级: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1.94±1.02d,对照组15.05±1.95d,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愈合等级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切口疼痛:两组疼痛评分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同测量时间点疼痛评分动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切口疼痛评分比较(±s,分,n=47)
表1 两组干预后切口疼痛评分比较(±s,分,n=47)
注:与术后 3d比较,*P<0.05;与术后 7d比较,#P<0.05;与术后10d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术后14d 0.76±0.56*#&△1.52±0.79*#$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d 2.76±0.66 3.76±0.97术后7d 2.17±0.63*△2.82±0.63*术后10d 1.23±0.66*#△1.88±0.48*#
患者外伤后,致骨断筋伤,脉络破损,血溢脉外,留于体内为肿为瘀,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艾灸疗法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补中益气的作用,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中的重要穴位,可治神志病、胃肠病症、外科疾患、下肢痿痹等,对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此外,特定电磁波治疗也具有舒缓患者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的效果。本研究基于艾灸独特的功效和特定电磁波的作用,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结果显示可缓解切口疼痛,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