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路平 杨 瑜
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笔者在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痈疮,效果较为满意,现将一则医案报道如下。
杨某,女,37岁。2021年5月23日初诊。因发现左胁肋下腋前线肿块就诊,肿块大小约3cm×3cm,颜色呈黯红色,质地软,边界不清,肿块中间无脓头,伴局部肿胀,按压时疼痛不明显,全身无畏寒、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6.8℃,血压126/73mmHg,心率83bpm,胃口欠佳,喜热饮,脉弦,口苦咽干,舌体淡胖、苔薄白,大便溏稀,无臭味,小便3~5次/天。5天前曾在外院行B超检查:皮下炎性包块,诊断为“皮肤痈疮”,予以头孢呋辛酯片口服5天后,效果不佳。现予以中药治疗:小柴胡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术附汤+乳香、没药制成中药颗粒剂(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因半夏与附子属于中药十八反,而且患者咽干,故去半夏。具体组成:柴胡15g,黄芪20g,黄芩、党参、甘草、生姜、红枣、桂枝、白芍、白术、附子各10g,乳香、没药各8g。7剂。2021年5月30日复诊:左胁肋下痈疮缩小,大小约2cm×2cm,质地变硬,边界清,中间已化脓溃烂,流出黄色液体,局部肿胀明显消失,无全身发热。查体:胃口好转,喜热饮,脉弦,偶有口苦,咽干基本好转,舌体淡胖、舌苔薄白,二便无殊。嘱痈疮清创消毒并继续服用上述颗粒剂7剂。2021年6月6日三诊:皮肤痈疮已结痂,大小缩至1cm×1cm,质地硬,边界清楚,局部无红肿热痛,偶有发痒。查体:患者胃口佳,脉浮,无口苦咽干,舌苔薄白,二便无殊。嘱局部痈疮继续消毒。
按:痈疮之病发展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该患者痈疮发病部位为左胁肋下腋前线处,属于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胁肋部肿痛,脉弦,口苦咽干,病属柴胡证,而且病程1周,抗生素治疗无效,肿块颜色为黯红色,质地软,边界不清,肿块中间无脓头,无局部发热,按压疼痛不明显,无畏寒、无全身发热,属于痈疮中的气血两虚型,法当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故选用小柴胡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术附汤+乳香、没药。小柴胡汤为和解剂,主治少阳病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和血、通痹之效。术附汤功可暖肌、补中、益气、止汗。乳香行气活血,没药活血散瘀,二药合用,临床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