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市提升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路径与政策

2022-05-25 05:16刘晓科杨忠泰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宝鸡市正确率科普

刘晓科,杨忠泰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在新时代,地方城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基于此,本研究课题组基于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并在2009年宝鸡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基础上[2],于2020年开展宝鸡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提出地方城市提升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1 地方城市基层科普工作状况调查

1.1 调查总体设计

1.1.1 调查人群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16—2020年)》(以下简称《全国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重点人群分类要求[3],本次调查结合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新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特定调查人群。

1.1.2 调查方法与评价体系

随着2016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颁布出台,以《基准》为代表的评价体系成为公众科学素质的主流评价体系[4]。从实践来看,《基准》具有目标明确、导向明晰、动态优化、测算简单等诸多优点,故此次调查研究采用“基准法”评价体系。

本次调查从《基准》的132个基准点中按基准分层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确保覆盖26条基准的80%以上,根据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形式为判断题和选择题,每题2分,按照正确率统计其总得分,依据总分划段评价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分为基本具备科学素质水平、具备科学素质水平、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水平等。

1.1.3 调查方式

在各县区科协的配合下,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为克服雷同数据、错误数据等现象,本次调查吸纳大学生作为调查问卷填写指导员,深入县区入户开展调查问卷发放、填写和回收工作。针对农民人群,调查问卷填写由指导员给予辅导,以提高调查的针对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1.1.4 调查内容

《基准》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以下简称“四科学一能力”)[4]。“四科学一能力”提出了26条基准、132条基准点,本次调查将其分为科学生活能力、科学劳动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

1.2 总体结果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150份,回收问卷2 143份,有效问卷 2 042份。问卷回收率为99.7%,问卷有效率为95.0%。按照正确率不同,分别测算3种正确率要求下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达标程度。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宝鸡市公民中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34%(问卷正确率大于等于80%),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65%(问卷正确率大于等于75%、小于80%),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4.4%(问卷正确率大于等于70%、小于75%)。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同年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平均10.56%的水平[5]。为了方便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取10.65%为此次调查的最终参照结果。

本次调查的2 042份有效问卷覆盖渭滨区、金台区、高新区、岐山、凤翔、千阳、陈仓区、扶风、眉县、麟游、太白、陇县、凤县等13个样本县区,有效数据在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4个年龄段的占比分别为10.1%、44.3%、40.8%和4.8%,其中,青、中年的占比合计高达85.1%,远超其他年龄层。本次调查的来源广泛,包括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其中农民、城镇劳动者占样本的大多数(合计占比超50%),青少年占比最少(12.20%)。

1.3 调查结果分析

1.3.1 纵向分析: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较快

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指引下,宝鸡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稳步提升。2020年,宝鸡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65%,比2018年(9%)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增幅达18.3%,圆满完成“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与2020年中国科协组织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相比,宝鸡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1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6%)。

1.3.2 横向比较:各县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普遍有所提升

宝鸡市各县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较大幅提升,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5个县区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已超过我国2020年10%的发展目标,分别是渭滨区、金台区、高新区、岐山县、陈仓区;4个县区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0.65%),分别是渭滨区、金台区、高新区、岐山县。

1.3.3 不同群体分析

(1)城乡比较分析:城乡居民的科学素质均有明显提升。

城乡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且非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20年,宝鸡市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3.85%,比2018年的11.10%提高了2.75个百分点,增幅为24.8%;非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72%,比2018年的6.70%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增幅为30.10%。

(2)不同年龄段比较分析:各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宝鸡市各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18岁以下公民提升幅度较大、增速最快。2020年,18至30岁和31至40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3.55%和14.15%,尤其是31至40岁公民群体,其增速仅仅次于18岁以下公民群体,宝鸡市各行业中坚力量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在大幅提升。41至50岁、51至60岁和61岁以上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依次为10.70%、9.05%和2.60%,较201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60岁以上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对较低,随着信息时代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缩小数字鸿沟和提升老年群体的科学素质工作任重道远。

(3)不同文化程度比较分析:科学素质水平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具有一致性。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提升,宝鸡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2020年,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24.62%,大专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60%,高中或中专、初中和小学及以下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6.05%、3.74%和1.85%。不同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和小学及以下,排序高低与文化程度相一致,公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原因。

(4)五大重点人群的比较分析: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分别处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高低的两端。

选取农民、青少年、城镇劳动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做横向对比,调研发现,宝鸡市2020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4.70%和22.40%,充分彰显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知识能力优势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趋于稳定,与2018年相比略有下降。农民、城镇劳动者、青少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依次为3.45%、8.90%、9.28%,其中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最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实施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普及,农民成为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人群,如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值得深入研究。

1.4 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分维度达标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覆盖了《基准》的21个维度,其中有11个维度未能达标(正确率低于60%)、10个维度达标。具体来看,宝鸡市公民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方面相对缺乏,而在实践中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则相对较好。达标正确率最高的前3个维度依次是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正确率达89.26%)、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正确率达83.42%)、了解人体生理知识(正确率达74.18%);达标正确率最低的3个维度依次是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正确率达17.25%)、崇尚科学和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能力(正确率达23.47%)、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正确率达34.19%)(见图1)。正确率超70%的维度有5个,反映了公民注重培养利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伴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探究科学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如何可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未来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图1 2020年宝鸡市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各维度正确率

2 地方城市基层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宝鸡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纵向增幅也超过了陕西省和全国的平均增幅,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科学素质人群分布不均衡,农民科学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从人群分布来看,领导和公务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均远超2020年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目标(10%),但城镇劳动者、青少年、农民人群的科学素质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本次采样的城镇劳动者中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的比例达67.3%;二是青少年人群采样小学四年级、初中八年级、高中十一年级,在科学知识层面占有优势,但利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三是被调查的农民人群平均年龄为48岁(本次调查所有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8.7岁),55.2%的被调查者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老龄化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当前农民人群的主要特征。

2.2 科学知识相对薄弱,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待提升

按Miller法统计的调查结果,宝鸡市公众对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的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理解程度3个维度的正确率,分别为54.16%(2009年为21.67%)、27.34%(2009年为5.59%)和41.82%(2009年为19.57%)。随着公众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公众对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的理解不断提高,是本次调查中唯一正确率高于50%的维度。而公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较为薄弱,借助科学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欠缺,除安全认知、灾害规避、应急能力等方面外,农业科学生产、营养健康、信息处理、有效利用资源等能力是今后亟待解决的短板。

2.3 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意愿不高

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参加各类科普活动的比例较2018年显著提升。56.7%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普讲座(2018年为47.20%),51.3%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技培训(2018年为44.30%),50.50%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技展览(2018年为43.50%),45.60%的受调查者参加过全国科普日活动,45.60%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技咨询(2018年为34.70%),44.50%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技之春”宣传月(2018年为32.50%),39.80%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技下乡(2018年为33.80%),33.40%的受调查者参加过科普宣传车活动(2018年为27.10%)。但公众对科普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受调查者中“听说过但没参加过”的比例超35.00%,这部分人群是有待调动的潜在参与者。

3 地方城市提升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3.1 提升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路径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指导思想下,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制定的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路线图和“施工蓝图”,结合宝鸡市基层科普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宝鸡市提升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路径如下:

首先,转变基层科普工作思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新模式,即转变现有“顶层设计-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推动式”科普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以公众科学知识需求为导向、引入社会化资源、服务为主的“拉动式”科普新模式。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模式将以往从外部注入、要求接受的方式变为需求导引、服务为主的方式,强调以公众科学需求为导向,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公众需要的科学知识。为此,应建立积极、快速、高效的互动响应机制,能有效回应和满足公众从日常生活、精神文化等不同层次的多元需求,在此过程中协助公众认识、理解和欣赏科学。

其次,按照精准科普和普惠科普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特殊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应采取不同的路径。一是完善政府或其他公益组织将科技知识以多种手段传递给公众的科普路径,让公民参与整个科技知识的生产流程,近距离地接触科技。二是考虑宝鸡市农民科学素质达标率低的实际,采取“中心广播型”的路径,省、市、区、县政府和各级科协及基层组织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以及网络新媒体平台,向农民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其科学素质;对科技工作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对话型”路径,注重“知”“信”并重,形成政府强力支持、科学权威与大众媒体“合谋”的“对话型”模式和路径,增强科学普及有效供给。此外,面对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和创新过程中新知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应积极推动科普需求精准化识别、科普活动常规化开展、活动组织社区化覆盖、科普主体职业化规范,将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文化”辐射转变为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提升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的整体素质。

3.2 提升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政策建议

一是切实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规定的农民人均科普经费不低于1元标准的要求,将科普经费列入基层各级财政预算,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活动,多渠道采集信息并进行交叉融合。要充分挖掘现有科普资源,尤其是区域特色科普资源,实现科普资源互联网化;实施科普资源数字化工程,如对重要科普展览、科普音像制品实行数字化传播和发行,制作符合现代文化消费习惯的短视频、科普短文等,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科技馆,快速、有效地传播科普信息。运用大数据搜集整理公众科普热点及兴趣点,通过社会舆情热点和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的大数据信息来分析敏感人群,从而进行精准科普。进一步完善网络科普内容科学性、真实性的把关机制,完善网络科普舆情实时监测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普资源素材库建设。丰富与各类科普主题相关的知识和专家等素材库,做到有知识可循、有专家可找、有内容可传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有的放矢,及时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对待,防止突发事件引起公众恐慌和混乱,充分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坚决打击为谋取私利肆意炒作、歪曲报道不实科普新闻的行为。

四是切实做好精准科普。对青少年群体,要积极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派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赴省内知名高校,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和研究,培养其探索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精心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第二课堂”,让青少年在学习科学、发现科学中体会探索的快乐,激发科学梦想,开辟精彩的科学人生路;适应“双创”需要,着力培养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大学生创意孵化器、创新(客)工作坊等,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培育科学精神,提高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科技教育+科普活动”“三融合”发展,在普及科技知识、培育科学精神的同时,科学、合理、恰当地使用诸如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工具。针对农民科学素质达标率低这一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农村电商技术人才培训,点亮“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星火”,在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以每年实施的“科普惠农富民计划”为抓手,加大支持力度,广泛宣传和表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带动更多农民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脱贫致富;进一步促进基层科普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关注农民在地域、行业中流动性大以及职业技能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切实做好“普惠创新”和“亲贫性创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生活质量。

五是加强基层科普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科普组织体系,明晰基层科普工作目标,高度重视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职以科协工作者为主,兼职以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等为主的专兼职结合队伍;重视科协干部尤其是基层科协干部的成长,建立科协部门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充分调动基层科协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陕西省作为科教大省、科技人员众多的优势,完善科技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从事基层科普工作,调动和发挥退休科技专家群体众多的优势,壮大基层科普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宝鸡市正确率科普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太阳第一家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生意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