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5-24 10:40陈凡姚艳玲陈佳利王丽芬
中医药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湿疹针灸疗效

陈凡,姚艳玲,陈佳利,王丽芬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湿疹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瘙痒剧烈、易反复、病程长的临床特点[1]。近年来,湿疹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大数据显示,在工业发达的地区尤为显著[2]。西医治疗湿疹方法较多,以湿疹皮损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配合使用抗组胺药物为主,对于控制病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远期疗效较差,极易反复发作,并且长期不合理用药容易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产生[3]。中医治疗湿疹方法丰富多样,以适用范围广、副作用小为特点。中医外治法是湿疹早期较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绿色健康,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前景[4]。根据导师在临床使用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疹的诊疗经验,发现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程度较高,由此受到启发,选取导师常用穴位,以温针灸+刺络拔罐为治疗措施,联合应用,整体调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的86例患者均是2018年3月—2020年6月期间,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湿疹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文献[5]中湿疹的拟定标准:①皮损呈多形性、对称性,倾向湿润,伴有剧烈瘙痒,抓挠后可引起糜烂、结痂等继发病变;②伴发红色丘疹、浆液样渗出、色素沉着;③反复发作,难以愈合。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6]中湿疹的拟定标准:①皮损中间较重,周围较轻,呈集簇状分布,边界弥漫不清;②基底潮红,皮损大多由小丘疹、小水疱组成,并且浆液性渗出明显;③容易复发,伴发瘙痒,甚至剧痒的自觉症状。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皮肤性病学》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③观察前2周内没有使用过治疗湿疹的药物或者其他影响本研究疗效的相关药物;④签署过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有过敏反应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精神疾病史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易晕针或晕血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⑥不积极配合治疗,无法完成治疗周期者。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①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因任何原因而自行放弃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发现其他严重疾病而无法继续治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温针灸

选穴: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器械选择:毫针选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25 mm×50 mm;艾条选用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的圆柱状艾条,规格:长20~21 cm,直径1.7~1.8 cm。

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将施针部位充分暴露于施术者视野下,在取穴部位使用75%医用酒精棉球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针刺得气后,取一段长约1.5 cm的艾条套于针柄上,使艾条底部距离皮肤2~3 cm,施灸部位下方垫一纸片,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艾火掉落,从艾条下段点燃施灸,艾条燃尽,待余温退却后,除去艾灰,起针。隔日1次,3周后观察疗效。

2.1.2 刺络拔罐

取穴:选用肺俞穴、膈俞穴周围直径1.5 cm处。

器械选择:一次性5号注射器针头;4号大口径透明玻璃罐。

操作:嘱患者选取俯卧位,将施针部位充分显露于施术者视野下,使用75%酒精棉球于俞穴周围直径5 cm范围内消毒后,左手舒张局部皮肤,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俞穴周围快速浅刺,刺破皮肤出血后,立即用闪火法将4号罐吸附于刺络部位,达到要求放血量(约10 mL)后起罐,再次对刺络部位皮肤表面进行消毒,严防感染。隔日1次,3周后观察疗效。

注意事项:刺络拔罐法,因点刺过程中会有轻度疼痛,点刺前应先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并且施术者手法应快速轻柔。

2.2 对照组

局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10 mg(国药准字H20083557,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湿疹部位用温水清理干净后,取适量药膏薄涂,2次/d,连续治疗3周。

2.3 护理指南

在治疗期间叮嘱患者避免大力搔抓患处,戒烟戒酒,避免食用海鲜类及辛辣食物,引导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过度忧虑。

3 观察项目、判定标准及统计方法

3.1 疗效观察

治疗结束,填写观察表格,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瘙痒程度、湿疹体表面积变化、皮损严重程度、有无不良反应等。按照 EASI(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量化评分。

3.1.1 EASI评分

参照EASI评分标准[7]根据湿疹的皮损面积、瘙痒、红斑、丘疹、表皮脱落、苔藓化及渗出结痂等症状进行评估,每项严重程度以0~3分作为量化评估,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症,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症。评分高低与湿疹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呈正相关[8]。

3.1.2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3.2 安全性分析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有继发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

3.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法》[7]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程度,按照EASI评分标准计算出疗效率。

按照尼莫地平计算模型公式:(治疗前EASI评分-治疗后EASI评分)/治疗前EASI评分×100%。痊愈:湿疹全部消退,皮肤潮红消失,无浆液渗出,疗效率≥90%;显效:湿疹大部分消退,皮肤轻微发红,症状缓解明显,60%≤疗效率<89%;有效:湿疹消退一小部分,皮肤潮红,伴少量浆液渗出,20%≤疗效率<59%;无效:湿疹未消退,症状无减轻甚至部分加重,疗效率<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治疗后24 h内、1周、2周、3周起效时间。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秩和检验对参数进行统计,运用t检验对比组间数据,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两组EASI评分改善情况观察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EASI总分经成对样本t检验,治疗组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湿疹患者治疗前后EASI总分比较分)

4.2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根据表3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4以及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IL-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根据表4可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起效时间,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揭示治疗组起效快,见表4。

表4 两组湿疹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比较[例(%)]

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方法相较于对照组方法更加有效,见表5。

表5 两组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5 讨论

本病中医又名“湿疮”“浸淫疮”,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是由于皮肤腠理不密,外邪侵袭肌表,其中以“湿”为主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易阻气机,肌表抵御外邪无力,以致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三邪相兼致病;或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运,湿热内生,复感六淫之邪而发。治疗应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为主。结合中医辨病辨证的特点,本研究以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作为治疗方法,辨证施治。

温针灸是一种具有针刺的机械刺激与艾灸的温热刺激双重疗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使艾灸产生的热能深入穴位,从而产生新效应的治疗方法[9],具有调理脏腑经络,起到祛风除湿、疏通经络之功,临床常用于既需要针刺而又需要艾灸的疾病[10]。 《本草丛新》中记载:“艾叶苦辛,升温熟热……逐寒湿……”,以艾叶作为施灸材料,有温经通络,祛风利湿的作用[11]。湿疹的主要病因是湿热搏结、损耗阴津、化燥生风,治疗以养阴润燥、祛湿止痒为主,故选用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病在皮肤者,取阳之合,故选用大肠经之合穴曲池,达到清热化湿,祛风止痒的治疗效果;脾与胃属相互表里关系,故选用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刺之,以清脾胃之湿热,补益气血,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血海穴是皮肤病的常用穴位, 所谓“治风先治血”,选用血海穴施以温针灸,起到祛风活血,理血和营的效果;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之交会穴,可补肾益气,疏肝理脾,具有调和气血、运脾化湿的作用。诸穴合用,施以温针灸,以热引热,内调气血,外散邪气,达到清热祛湿、活血行气的效果,治疗湿疹疗效确切[12]。

刺络拔罐疗法这一古老的治疗方法,最早见于方书《五十二病方》,是将刺络放血与拔罐两种中医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刺络放血疗法通过点刺放血,使体内邪气随血而出,具有活血通络等作用[13];同时借助火罐的负压作用,促使刺络部位的瘀血排除体外,加强新陈代谢[14]。两者相结合,能更好地起到疏通经络、开窍散热、祛风除湿的作用[15]。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选用膈俞刺血不仅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而且可以发挥其养血合营之效[16-17];肺主皮毛,司开阖,而湿疹病位在皮,选用肺俞穴,能够宣发疏泻郁于皮肤腠理之间的风湿邪气,具有宣热疏风、清热理气之效。湿疹的最显著的症状就是瘙痒,选用刺络拔罐法,可以使热随血而泄[18],在治疗湿疹方面疗效突出。

Th1、Th2属于T辅助细胞,其功能失调引起的IL-2、IL-4、IFN-γ分泌紊乱是引起湿疹的关键原因之一[19-20]。Th1细胞因子分泌的IL-2,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又为T细胞增殖所必需,对机体免疫应答有着重要的作用;IFN-γ属Th1型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免疫系统细胞活性的作用,对Th2有抑制作用,同时可阻滞IL-4合成[21]。在湿疹等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发生时,机体IL-4水平会显著升高,皮肤敏感性增加,同理IL-4水平升高也表明湿疹病情的进行性加重[22]。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IL-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低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可以调节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裴莹等[23]研究也发现刺络拔罐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湿疹,发挥多种中医外治法的联合效应,具有绿色健康、经济实惠等特点,并且起效时间短,患者反响良好,无不良反应,方便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湿疹针灸疗效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治疥疮
针灸
湿疹护理YES OR NO
10问宝宝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