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张婷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儿童即兴舞蹈具有一定的内容纯真性、方法奇特性,情感真挚性、表达自如性,其与成人即兴舞蹈相同,都具有自身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引导孩子自行创编、表演舞蹈既可以激活幼儿的活动主动意识,更可以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锻炼身体多感官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才能够将知识与能力带入工作岗位,才能对孩子们进行知识、能力的教育和行为、思想的示范。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的前提是需要专业学生了解儿童即兴舞蹈表演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从认可该学习内容出发才能够激活学生的主动行为意识。
儿童即兴舞蹈在训练形式、训练内容方面都更加突出游戏性、趣味性,突出孩子自身的即兴表达,与幼儿此阶段对于外界事物有强烈好奇心、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发展较为迅速的特点有本质上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意义。而非限定性的即兴舞蹈给了孩子“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我是游戏、舞蹈主导者”的暗示,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训练手段和目的自由表达,孩子更乐于接受该种学习和教育活动。同时,儿童即兴舞蹈又与孩子此阶段拥有及时性和瞬时记忆的思维特点相一致,孩子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即兴舞蹈中被尊重和发挥,孩子的认知主动意识通过即兴舞蹈可以自由表达。
从即兴舞蹈的表演形式上来看,需要孩子有身体的灵活度和敏锐度;而达成该种灵活性训练则基于孩子对自身身体的全面认知,如了解手臂、腿等每一个身体部位,了解这些部位可以做哪些动作,物理范围又是怎样的,孩子尝试着在舞蹈中悦纳自己、了解自己、挑战自己。而诸如限定型即兴舞蹈表演中需要孩子们与其他队员、其他伙伴进行创造性合作,在了解个体差异中尊重他人、尊重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协调中也实现了对自己的约束与控制。在表演舞蹈中感受身心音乐、舞蹈和谐之美的一系列能动结果、过程都是对孩子心灵美和情感意识的培养与激活。
即兴表演本质是创新性应用所学知识,及时调配资源,实现可利用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动作与表演。所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前提是专业学生对一系列舞蹈知识有正确系统充分的认知。
前文已经研究过儿童即兴舞蹈表演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而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过程中首先要让专业学生认知到该部分意义,认可该部分意义,尤其是有效的、积极的舞蹈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指向性作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为专业学生播放案例视频,看孩子在传统表演舞蹈和即兴表演舞蹈中分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精神面貌的小熊,小熊伸懒腰、打哈欠、找食物的动作经过儿童即兴的表达有怎样的不同?分析其背后折射出儿童在创编该即兴舞蹈时有哪些心理上的变化,让专业学生看到即兴舞蹈表演对幼儿身心的自由释放意义和作用。
其次,教师还应当给专业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如通过对一系列文献资料的查找、研究了解儿童即兴舞蹈表演与儿童心理、儿童身心成长有关的专业依据,实现对舞蹈身心学等的深入研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即兴舞蹈传递的彩色世界与儿童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还应当有目的的培养专业学生对儿童即兴舞蹈表演所需材料、所应用方法的系统整合能力,让其学会并尝试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整体特点和个别孩子的身心成长具体特点开展儿童即兴舞蹈表演教学工作,让专业学生有目的地从心智教育、情操教育、身体教育等不同层面实现即兴舞蹈表演对孩子身心的开发与调动。
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即兴舞蹈表达能力,首先自己应当热爱舞台,能够掌控舞台,有较好的舞台意识,所以需要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中从培养其舞台意识入手,让学生能专业的用区别生活行为的舞台舞蹈艺术行为再现生活性内容,能够基于舞台这一虚拟的三维空间实现对不同元素的艺术审美、提高和再加工,并通过身体动作来掌控整个舞台空间[1]。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审美意识和艺术思维,而不是用标准化的审美性训练僵化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在接触不同的舞蹈元素时可以理解舞蹈行为背后的含义,即体现了哪种肢体情感的交互反应和舞者哪些内心的经验,让学生在思考过后站在舞台中央,想象不同的情境画面,自由用肢体进行创作表达,将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声音、情境用舞蹈形式展现。
如果说学生的舞台意识、舞台审美思维是宏观层次上的舞蹈表演能力,那学生的身体概念和身体语言表达能力则属于微观范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舞蹈表演能力之一。其主要是基于舞蹈是对人情感的含蓄表达、用肢体动作构成舞蹈不同形态这一特点,让学生关注舞蹈除情感之外的另一起始点,将身体看作物质和精神、舞者和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逐步通过身体感受舞蹈的规律、情感和艺术内容,实现借身体动作对内心世界的外化。
情绪语言在儿童即兴舞蹈中的传递不完全受限于肢体表达或身体表达这一范畴,而是通过全方位的即兴舞蹈,甚至将舞台审美、身体的本能反应用特定的形式与模式展现出来,形成极致的情绪反应和逻辑连接,最终变为可被观众解读的一种肢体语言,从语言中可以读到舞者内心的意向、脑海中的画面[2]。
教师可以在教学与训练中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先通过几何的方式实现身体各不同位置、不同动作始发点的合理分配;再利用情绪组合的模式完成身体不同部位的几何搭建,如悠闲的生活状态需要手臂、脚踝怎样的配置才能够表达内部的原始情感;尤其是身体语言符号对于儿童动态情感的再现,层层递进中完成动态教学模式。
儿童即兴舞蹈表演既是对各种舞蹈专业知识的能动性应用,也是对不同舞蹈风格、舞种的拆解、融合,既体现了舞蹈的丰富性、多样性,又可以将舞蹈所展现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宗教特点等以零散舞蹈符号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用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还应当让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多舞蹈风格整合能力[3]。
教学中要针对本部分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就业前景让其先形成系统的舞蹈风格、舞蹈舞种的认知,在了解不同舞种、不同舞蹈风格的历史发展演变,如古代舞蹈从民间到宫廷、宫廷到民间的曲折转变过程中让学生对于舞蹈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对于舞蹈的时代美、个性美、特色美有全面的分析,再有针对性地教学儿童舞蹈的主要形式,不同的舞蹈风格、舞蹈特点融合在儿童即兴舞蹈中的实际案例,达到的效果,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基础性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知识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面向即兴舞蹈表演的主题性教学内容。
即兴在于灵活多样和创新能动,所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舞蹈即兴表演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信息瞬间捕捉和应用能力,让其发展出与即兴舞蹈表演、舞蹈动作有关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
如给定学生一个主题,播放一系列舞蹈动作,请学生快速在多个动作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与该主题有关联的动作元素,利用单一元素实现叠加和逻辑创编下的舞蹈动作整合,再由该舞蹈动作加元素完成舞蹈作品。另外,由于本专业教学的对象特殊性,教师还应当在教学和训练中增加儿童音乐、儿童主题的内容,让学生在多个相似儿童表情中迅速捕捉到与其他孩子表情不一致的图片,将快速捕捉到的信息用绘声绘色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常规的训练中逐步生成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并熟悉儿童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和表情语言特点。
表演舞蹈的基础是有要表演的内容,是对舞蹈的创编,在儿童舞蹈创编中要适当增加一系列编舞技巧、编舞思路,体现儿童即兴舞蹈的美学艺术、儿童艺术和儿童生活角度[4]。
所以教师在教学此方面内容中首先要培养专业学生对于舞蹈节奏、韵律、所表现内容、所发挥功能作用的准确掌握,使舞蹈的表现能力更为优秀,也容易通过舞蹈节奏等的转变吸引幼儿,带动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幼儿达成情感上的互动。其次,教师还应引导专业学生拆解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元素,如该舞蹈表现了哪样的内容,又是通过前后左右、弯腰、俯身等怎样的舞蹈肢体进行准确描述的,让学生跟随着相应的音乐自己实践感受,从拆解中提炼出编舞的技巧和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当多给学生提供实践创编的机会,如请学生将自己掌握到的舞蹈编创技巧用于表演《用身体画画》,让学生注意所学的舞蹈创编技巧、舞蹈元素与儿童身心特点的融合,控制编舞的难度、表演的动作幅度,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即兴舞蹈教学与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教学紧密相关。
儿童即兴舞蹈表演涉及到舞蹈姿态、舞蹈造型以及舞者面部表情的综合展现,除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肢体表现能力、舞蹈编创思维之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情表现能力,尤其是在掌握和了解儿童性格特点、表情特点的基础之上开始系统性的学习过程[5]。
首先,教学应当从模仿儿童面部丰富的表情入手,给专业学生播放一系列儿童表情的图片,先让学生学会静态模仿,尤其关注孩子面部各器官的生动展现-皱在一起的眉、嘟起的小嘴和耸动的鼻头;再给学生播放动态视频,让学生在快速切换的视频、图片中迅速捕捉各表情的不同点,进行模仿训练,最终实现对喜怒哀乐基础表情的不断延伸和对儿童面部微表情的准确分析和掌握,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表情表现力基础。其次,教学应当从表情模仿和训练逐步深入到眼神的模仿训练,从可以快速捕捉到的面部器官的变化,如大张着的嘴巴表达开心、愉悦或痛苦,逐步向模仿儿童内心的情感变化入手,学习用怒睁着的眼睛、含泪的眼睛、生气的眼睛再现儿童的神韵,再将一系列眼神与表情融入在一起,与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融入在一起,达成丰富的表情表演效果。
即兴舞蹈表演对于舞者的表演心理也是一种考验,其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需要完成自信地表达与创作。考验其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积极性,让其勇于表演,敢于挑战。
教师首先应当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打造轻松和谐、幽默有趣的舞蹈表演环境,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即兴创作和表达之中,先完成集体的即兴表演,用“大家都在动,我不动不太好”的心理引导学生,并用集体学习氛围感染学生、再逐步过渡到单一学生的表演,表演结束之后先由学生自己完成评价,再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指导。该种单一表演要循序渐进、轮流开展,每一名学生都是儿童舞蹈的创编者、表演者、欣赏者和评价者,在角色的转换之中帮学生找到即兴儿童舞蹈表演的勇气。其次,教师应当多组织趣味生动的儿童表演学习活动,而非单一的理论或理论背景上的实践创作。如将学生分成两个PK小组,小组第1名成员看教师手卡上的表演主题、表演要求,其他成员背转身,在充分领会意图之后由第1名队员表演给第2名队员看,二人不可以有除舞蹈动作的其他交流,第2名队员理解舞蹈立意和舞蹈主题之后再表演给转过身来的第3名成员看,以此类推,由最后一名成员表演动作并说出自己的表达主题,看两组队员哪一组可以准确扣题。用表演接龙的方式将即兴舞蹈、信号的传递教学活动融入无形之中,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即兴舞蹈表演能力。
儿童即兴舞蹈表演对儿童身心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也是适宜儿童年龄特点、身心成长特点的教育形式,为使得该形式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舞蹈知识和即兴舞蹈表演能力,所以在学生成为教师、教师仍为学生阶段,高校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学和训练活动。该教学应当从基础舞蹈知识和能力与专业即兴舞蹈表演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入手,先为学生打牢基础,让其具备舞台意识、身体概念、情绪语言表达能力,舞蹈风格整合能力,再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实现信息瞬间捕捉能力、编舞能力、表情表现能力等的不断提高,最终将所学应用在工作岗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