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通识教育路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改革”之视觉日记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24 19:15顾平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通识艺术设计

顾平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在以往的设计教学中,如何理解学科中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并建立这两者的良性关系,一直是艺术设计教学关注的核心。对于刚刚结束高中体制的学生来说,艺术设计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一种颠覆性的转变。如果说技术类课程是一种经验技术能力的延续,而一些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设计课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完全陌生的。对于教师而言,初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会面临迷茫期,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种迷茫期的摸索和等待不但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还会让学生产生对自身设计能力的自卑感,不利于专业教学。对于艺术设计学习的过来人而言,艺术设计学习中的确有很多知识是需要积累和体悟,搜集设计素材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最基础的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在搜集原创设计素材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如此便造成不良效果。在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中,“视觉日记”训练已在个别专业课程学习中成为必要环节。在我国,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引入到一些个别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视觉日记”训练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艺术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递的创造性活动,视觉笔记记录的内容正是视觉符号,经常做视觉笔记,显然更符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但是,很多人未曾真正了解视觉笔记训练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所以,探讨视觉笔记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从2017 年起,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将“视觉日记”引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作为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有计划地自主记录视觉体验,培养观察能力,提升视觉修养,拓展通识课程遴选领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找到更多更好的“老师”,获得更新更全面的知识,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单纯依靠专职教师开课而造成的通识课程内容单一陈旧、教学效果差的瓶颈,解决了通识课程师资匮乏的问题。 成功地拓展了“视觉日记”的功能,设计了递进式的10个课程模块,制定了28门融入“视觉日记”教学的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了“视觉日记”的制度和资源库,积累了近3万张学生的“视觉日记”。使教学从校园走向互联网世界,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质的进步。形成的“视觉日记”作品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设计、艺术、科学、民俗风俗、展览、美术、政治等11个领域,受惠面覆盖全体学生,成为国内高职院校使用“视觉日记”系统性地进行通识教育和思维能力训练的首创。

一、“视觉日记”的起源与特点

(一)“视觉日记”的起源

文字和图像都是语言,人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我的。“用视觉方式讲故事”即视觉化的工作方式逐步得到普遍的认可与应用。“视觉日记”是与文字记录相对应的图形记录,记录“视觉日记”是指记录以视觉信息为主的信息,这些视觉信息用文字是不能描述清楚的,它是文字记录的有效补充,而记录过程和对笔记的整理也是激发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即使我们已经有了更加快捷便利的记录手段,也不能取代“视觉日记”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照相机能够记录完整的视觉信息,但却不能记录思想,内在结构以及组织关系等。它对事物的记录不具备高度的选择性,也不会根据需要、动机等内在要求对事物本质作深刻理解。

(二)“视觉日记”的特点

(1)“视觉日记”内容的独立性。“视觉日记”将作者个人眼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因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不同,所采用的视觉元素、视觉语言也大相径庭,产生了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就突出了”视觉日记”的独立性。

(2)“视觉日记”形式的复杂性。日记主要是记录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过程或情感变化。“视觉日记”被冠以日记之名,那么它就兼具了日记的特点。要记录这些复杂的内容,难以依靠单一的方式来完成。因此,“视觉日记”必须由复杂、有意义的图像相构成,它必须通过图像向受众传达一个内容,这个内容是确定的、被人感知的。所以,“视觉日记”要用更复杂的形式来呈现。

(三)“视觉日记”在国内外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视觉化工作方式在美国、德国和澳洲,已是40多年历史的专门行业,其核心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美国的课堂里,老师们非常喜欢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组织学生来通过鲜艳的色彩,与独特的手绘思维导图来总结核心知识,引导学生以手绘的形式进行视觉笔记;乔伊斯·维科夫的《思维导图: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个人指南》一书中对视觉笔记的概念有着详尽的看法;著名建筑师诺曼·克罗在谈到其在圣母玛利亚大学建筑学就读的时候认为Visual Notes(视觉笔记)是课内外最常用的自主学习方法之一。从记录,到分析再到设计,每一步思维都清晰可视;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摄影系则要求每周以图片的性质记录“视觉日记”,汇总WORK BOOK 的形式每周进行汇报和分享。目前,“视觉日记”在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它强调的是一种自主学习,记录,创意思维的能力。其手绘(或拍摄)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所覆盖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兼容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偏好的学生自主提升。(2)国内高校曾把“视觉日记”引入教学,但大多仅仅是停留在用于学生在绘画学习初期对于颜色与线条之类的练习手段。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视觉日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更深层次的探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艺术学 )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永善教授在给美院全体博士生、硕士生作如何撰写学术论文报告时,特别谈到了个人笔记的重要性;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已经把“视觉日记”全面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以知识为本、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课时制度限制、评价标准偏差等等),国内的职业教育对“视觉日记”了解甚少,使用不多,亦未见有专门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

二、视觉日记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解决了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提升视觉修养的问题

通过“视觉日记”在绘制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形造型、版面安排、字体设计、色彩应用等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学生将自主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形成图像信息库,使“视觉日记”成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视觉修养的过程。教师侧重于思维能力的点评,起到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通过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视觉日记”,不断提高学生的视觉修养。

(二)解决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文艺

通过“视觉日记”,赋逻辑思维以视觉形象,用视觉语言记录所发现的事物和感想,锻炼学生对形象的把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产生灵感,结合逻辑思维运用,激发出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系统化创新思维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新性的设计作品。“视觉日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解决了通过网络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弥补高职通识教育薄弱的问题

通过有计划的“视觉日记”,学生在三年中通过囊括11个领域的100多个讲座,找到更多更好的“老师”,拓展了视野,获得更新更全面的知识,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单纯依靠专职教师开课而形成的课程内容单一陈旧、教学效果差的瓶颈,解决了通识课程师资匮乏的问题。近3万张学生的“视觉日记”,使教学从校园走向互联网世界和广阔的社会天地,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质的进步。

三、视觉日记在专业教学中的创新点

(一)创新设计,构建通识课程和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模式

将“视觉日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28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中融入“视觉日记”。学生通过优秀讲座,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提高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运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为智慧的能力,开创性地将所见、所听、所思、所想融入到“视觉日记”之中,实现精神素养和艺术品格的共同提升。学生的知识领域涉略到了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关注社会问题,提升人文修养,拓宽人生视野,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拓展资源,从“校园课堂”到“互联网世界”

通过“视觉日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国乃至全世界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全天候地不受固定场所和开放时间限制在任何地方进入这个特殊的“课堂”,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专业信息知识,这种相对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获得多重感受,形成多元化认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三)形态转化,从“纸质形态的教材”到“网络形态的课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极其迅速,学生接受的新鲜事物增多,周期却缩短,传统纸质教材已跟不上产业的变化,课程从以“固化形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网络形态”为主,这是必然趋势。这种转变首先从通识教育切入的确有其道理。在信息技术时代“视觉日记”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功能,成为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四、视觉日记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视觉日记”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训练,关心学生思维逻辑、艺术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习惯性培养起到有效的作用

广告设计师需要有极大的创意思维能力,而探索与思考离不开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记录与解析。缺乏基础能力的学生经常会面临“创作无门”的窘境,找不到创作的途径与方法,缺少引导创意思维的方式。“视觉日记”是思维逻辑绘画的积累训练,教师们一直在教学中延续,虽说未必是学生找到好工作的直接因素,但却是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能力,激发出创新思维。学生利用“视觉日记”,创造性地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新馆视觉形象设计、上海博物馆青铜馆文创产品设计等大量上海市重大设计项目。

(二)“视觉日记”弥补了高职院校限于师资、课时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不足,对培养学生更广阔的视野起到有效的作用

当前,传统的学科知识边界趋于弱化,跨学科知识的交叉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未来发展的挑战越来越大。“视觉日记”训练通过其庞大的课外知识体系的补充,助力学生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兼收并蓄,推动未来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在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新途径,学生也正在运用这个方法走向更好的未来

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对口率从92.8%上升到93.6%,毕业平均薪酬从5800元上升到6500元。“视觉日记”为同类院校系统进行通识教育和思维能力训练提供了成功的方案。

五、“视觉日记”在教师培育成长中的作用

(一)从“专职教师的局域性知识”到“全球性的教学资源”

一个学校,教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教师更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一个教师能够开出的课程数量也是有限的,单靠专职教师开出的课程,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要求,无法满足帮助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多种成才通道的要求,无法满足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而“视觉日记”的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来源于全球的知识宝库和专家经验,这是任何一所学校的教师所不能比拟的。

(二)从教师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到师生开展“共同学习与交流”

今天教师的作用将有很大变化,从原来单一授课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每个人将同时是教师和学生。在“视觉日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按照教材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也不是按照教材死记硬背,教师和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都在进行学习和交流。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还是对于教师更新知识、拓展视野,都是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视觉日记”的研究表明,在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格局更大,对教师的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技术手段和资讯资源,不仅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全球最新的资讯,也可以同时借鉴太多业内“大咖”的授课技巧和经验。科学地遴选全球优秀的教学资源补己不足,为我所用,不仅可以解决由于扩招而带来的师资缺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师生(不仅仅是学生)获得最先进、最前沿、最优秀的信息,可以帮助师生学会到哪儿去寻找需要的知识,可以培养师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通识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