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晔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会给三角形画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过程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在三角形内画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疑问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猜一猜:形状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
2.揭示谜底:三角形
师:同学们,对于三角形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师:带着同学们的疑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扣课题,直入主题,教学效率高。]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师:(1)画一画:请同学们用铅笔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2)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
(3)说一说:画好后和你同桌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师:请判断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出示图形)
(4)交流,小结。
(5)师: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
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形状。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三角形的方法。为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做好铺垫工作。]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摸一摸: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摸一摸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边),指一指每相邻两条边相交的点是三角形的什么(顶点) 摸一摸每两条边相夹的地方(角)。
标一标:独立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数一数:数一数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介绍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师:介绍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5.找出顶点与对应的边
师:对口令游戏。例如:师说顶点A,生说“对应的底边(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标一标、数一数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利用对口令的游戏掌握三角形对应的顶点和边,为下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做铺垫。]
(三)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医生在给你测量身高的时候是从那里测量到那里?
生:从头顶量到脚底。
师:同学们,其实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底和高,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测量身高的方法,直观认识三角形的高,突破了难点。]
2.学画三角形的高。
(1)观看电脑动画,学习作高的正确方法。
(2)根据教师演示,师生共同作出三角形的高。
(3)四人小组讨论作高的步骤。
(4)根据汇报,结合电脑演示总结出画高的方法。(一靠、二过、三画、四标)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直观演示三角形作高的方法,化难为易,让然学生再次根据教师的板书演示,师生总结出作高的口诀,化繁为简,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3.画出三角形另外两条高
师:讨论:
(1)三角形有几条高?
(2)尝试在三角形内画出另外两条高。
(3)让两名学生分别板演三角形另外两条高。
(4)师生根据电脑演示,再次总结三条高的画法。
4.巩固练习
(四)动手操作,寻找特性
1.联系生活,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2.游戏激趣,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3.解决问题,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五)综合运用,提高认识
四、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全课,梳理知识,让学生对自己一节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总结学生学习的情况]
五、总结全课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学们用你们发现的眼光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的特性,下来和你的好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