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23 06:30廖珍杰张丽娟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旅协同融合

廖珍杰,张丽娟

(广州华商学院 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自带吸引物属性,其与旅游的融合拥有天然优势,因此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1]。2016年12月26日,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2]2018年4月8日,国务院设立文化和旅游部,标志着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进入自上而下全面推动阶段,开启文旅融合新时代。2022年1月20日,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原则,更是将文旅融合发展提上重要议程[3]。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行业相应的人才需求和要求,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和不断提升。因此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将立德树人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提供新思路、新契机,开启新路径[4]。

1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行业对旅游人才的新需求

新时期伴随着文旅行业的融合发展,文旅行业呈现出强化文化利用功能、科技促进文旅融合、文旅发展先进文化等重要特征,文旅行业对旅游人才需求也因此出现新的变化,具体如下。

1.1 宽知识要求

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用人单位对文旅类人才熟悉新业态动态、掌握新技术应用的要求也相应水涨船高[5]。因此过去的单一型旅游专业毕业生已不能很好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文旅人才除需掌握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外,也需具备文化、旅游、外语、艺术、计算机、新媒体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与大数据、云计算、AR、VR、5G、区块链等相关专业的行业知识,以适应文旅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1.2 多能力要求

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繁荣发展,文旅行业间界限逐渐模糊,对行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提出更高要求,文旅产业和政府各类机构对创意创造、数字旅游、新媒体运营、智慧旅游等各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对文旅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加趋向于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等方向[6]。从携程旅行2022年商旅培训生的招聘条件“流利的英语听说读写,沟通能力强”、“有敏锐度洞察力及协同推进能力”、“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中可见一斑。

1.3 全素质要求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旅人才素质培育也提出相应更高的要求。文旅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知识素养,还需要有健康身心和良好的能力素养。例如景区讲解员一方面要具备娴熟的导游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使者,更应有较为扎实的理论涵养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成为全素质人才。

2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理念体现在协同和创新两个方面。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 (Hermann Haken)基于系统论中1+1 >2的协同效应,最早提出“协同”的概念[7]。而熊彼特则最早提出创新概念,被视为创新理论的鼻祖。近年来文旅行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恰好为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新的机遇。文旅融合背景下,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宽知识、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全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样需要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基于协同创新的新视角,根据行业需求分析,提出综合知识协同、复合能力协同、全面素质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8],该模式为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改革、多种协同主体、一专多能培养、社会实践协同、践行思想素质、突出爱岗敬业等方面提供参考。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 综合知识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1 建立课程设置协同机制

近年来各类文旅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明显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知识的传授集中体现在教学上,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掌握综合性知识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通过知识导向的协同创新人才模式,能有效弥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和实现教学资源最优配置。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课程设置依据文旅类人才需求目标、知识导向进行制定。因此,面向文旅融合时代旅游行业的大变动,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知识架构,培养适应新业态的旅游专业人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以团队的形式,对每一门课程重新进行梳理、修订,要求所有老师参与到修订过程中,认真听取任课老师的建议与意见进行修订,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工作。为拓宽和延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增添更多的知识选择方向,适当增加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比重,并且选修课课程体系设置适当考虑学生兴趣,听取学生意见。

2.1.2 发挥多个协同主体作用

知识导向的协同主体包括教师间协同、学生间协同和师生间协同。教师间协同是指同一门课程形成教学团队,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互通有无,不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互动,避免知识讲授的重复;学生间协同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任务,在共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师生间协同是指增进师生间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研究的课题和横向项目,有效锻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协同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熟悉旅游专业知识的整体架构,形成较为全面综合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

2.2 复合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2.2.1 落实一专多能培养目标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掌握复合型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通过能力导向的协同创新人才模式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因此,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双向选择原则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假期旅行游览、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校内外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环节,培养文献研读、社会观察、行业分析、实践操作的能力。(1)文献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旅游学术文献的能力:学术论文(期刊)、学术专著、学术报告;行业与经济统计资料、国家政策文件、行业发展报告;网络文献:官网文章、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文章和视讯。(2)社会观察:国家经济、产业、文化、教育、社会、民生发展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现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3)行业分析:旅游行业的热点、焦点现象;文化、体育、教育、农林等相关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等。(4)实践操作:旅游导游讲解服务;旅游企业服务与经营;旅游项目设计与策划;旅游景区(目的地)规划设计;旅游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旅游文创产品策划与项目设计;旅游新媒体制作;旅游大数据与互联网运营;旅游智慧化技术应用;虚拟旅游与旅游智能化技术。

2.2.2 实现社会实践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选择性,增强就业岗位选择的多样性,在旅游行业传统“三大件(旅行社、酒店、景区)”基础上,扩大、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的范围,向农林、水利、滨海、体育、文创、教育、房地产、汽车、影视等行业争取实习基地落成。实习需分层次,首先是行业见习,走出去看什么是旅游,学生只做感性的认知和初步了解;其次是专业实习,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后通过实习对这个专业、行业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调查、考察、思考,分析、研究旅游行业中的现象和问题;最后是毕业(顶岗)实习,一般一学期,真正走到岗位上,结合专业知识与自身情况,考虑未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

2.3 全面素质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2.3.1 协同创新践行思想素质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该课程收获了不错的教学反馈[9]。比如:在完成建筑与园林旅游文化板块的实践调研过程中,有一组学生选择调研广州中山纪念堂后,深受周恩来红色精神的感染和鼓舞,调研后撰写了红色游记《探访红色史迹——追寻周恩来与广州之缘》,亲手绘制了周恩来在广州的红色足迹地图。在课堂上完成了建筑与园林旅游文化板块的团队成果展示,获得了很高的作业评价。课下,该组学生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深入交流,申报《新时期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与思考——以追寻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广州的足迹为例》攀登计划课题。此次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感悟周恩来的人格魅力,领悟周恩来爱国精神与历史使命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后续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打造周恩来广州红色精神文化IP品牌,开发与周恩来精神相关文创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等。这是红色文化融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深受鼓舞和启发的教学案例。

2.3.2 突出爱岗敬业价值理念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行业对旅游相关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并且更加综合与全面。因此,应以文旅融合为主轴,以学生实际经历的各种旅游文化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建立民族自豪感。为进一步激发和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习思维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海南自贸港旅游创新大赛和广州金牌导游暨讲解员大赛等,努力营造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

3 结语

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人才。文旅人才的综合素质,对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质量提升有着直接影响[10]。因此,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体现“厚基础、宽视野、擅研究、强专长、能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瞄准研学体验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及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几个专业方向,积极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各自的方向内扎实学习、实践,成为将来能胜任行业发展的精英。同时,在旅游相关行业就业的基础上,拓宽毕业行业渠道,向农林、水利、滨海、体育、文创、教育、房地产、汽车、影视等行业进军。引导毕业生积极创新创业,鼓励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教师等,参与西部计划、农村基层选调生、国防(参军)等项目,提高就业层次和就业率。

猜你喜欢
文旅协同融合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