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晶
今年以来,山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快于全国,总体上呈现出新兴动能快速增长,有效需求加速释放,民生福祉稳步增进的积极变化,全省经济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但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实体经济遇到多重困难,经济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全省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9.8亿元,增长11.0%,快于全国4.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4位。从三大门类看,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制造业增长1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从主要行业看,除炼焦工业以外,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等十大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食品工业增长21.7%,有色工业增长15.6%,装备制造业增长13.8%,煤炭工业增长11.4%,电力工业增长9.4%,医药工业增长6.6%。从产品产量看,全省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焦炭、水泥、生铁、粗钢、钢材、化学药品原药、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下降,其余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6倍,光伏电池增长13.6%。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7.2亿元,增长14.3%,快于全国5.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3.2亿元,增长19.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10.7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93.3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5.9:38.5:55.6。分领域看,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5.3%,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3%。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长16.6%;采矿业增长47.5%;制造业增长31.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2.9%,医药工业投资增长25.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3%。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3.8%,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116.6%,外商企业投资增长20.0%。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8.3亿元,增长2.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66.8亿元,增长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1.5亿元,增长1.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667.5亿元,增长1.9%;餐饮收入120.8亿元,增长5.6%。网上零售额164.5亿元,增长26.0%。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42.6亿元,增长3.5%;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2.0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9倍,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增长16.1%。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0%,快于全国1.0个百分点。其中,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5%,带动服务业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5%,衣着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医疗保健类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3%。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0元,增长5.6%,超过全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元,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38,比上年全年缩小0.07。民生领域支出快速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6.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3.4%,教育支出增长23.0%,均保持快速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23.2%;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34.8%。
一季度,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规模双双突破千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1.4%(排全国第2位),增收346亿元。分项目看,税收收入完成838.1亿元,增长72.6%,增收352.4亿元;非税收入完成181.7亿元,下降3.4%,减收6.4亿元。分级次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7亿元,增长62.8%,增收122.5亿元;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2.1亿元,增长46.7%,增收223.5亿元。从税收增收项目看,主体税种增长较快,资源税增长1.2倍,企业所得税增长1.1倍,国内增值税增长64.3%,个人所得税增长34.3%。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增支246.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1043.6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增长23.6%,增支199.5亿元。分级次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4亿元,增长7%,增支11.9亿元;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4.7亿元,增长26.9%,增支234.5亿元。
有利因素:一是经济增速稳步向好。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5%,达到全年目标。从纵向看,一季度GDP增速总体处于“十三五”以来同期较好水平,较2020-2021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从横向看,一季度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全省GDP增长6.5%,超过全国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超过全国4.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国5.0个百分点,排全国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全国41.9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0.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新动能支撑有力。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59.3%;食品工业增长21.7%,均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部分新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分别同比增长4.6倍、13.6%。三是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0%,排全国第3位。随着移动互联、自媒体等应用不断扩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2.0%,互联网广告业增长40.4%。四是煤、气、电同步增长。一季度,原煤需求持续上涨,价格稳步上行,全省加大生产力度,实现了煤、气、电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全省规上原煤产量3.14亿吨,增长9.1%;非常规天然气产量26.2亿立方米,增长16.7%;发电量1009.2亿千瓦时,增长5.7%;其中外送电量325.7亿千瓦时,增长4.5%。五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较快。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0.3%,明显高于全国(8.7%)。其中,煤炭价格上涨59.8%,焦炭上涨39.3%,冶金上涨9.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0.7%,明显高于全国(11.3%)。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21.5亿元,增长42.5%;实现利润522.6亿元,增长68.4%,工业企业效益态势向好。六是市场主体逆势而上。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截至3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6.2万户,增长12.7%;新登记市场主体15.6万户,增长49.5%,其中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增长1.6倍、42.2%。
不利因素:一是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省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际看,外部环境更趋严峻。俄乌冲突持续发酵给国际政经环境带来更多变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紧张,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通胀风险加大,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有所减弱。从国内看,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大。近期,国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全省太原等地多起散发疫情,导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部分服务业行业生产经营和消费稳定增长带来一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了建筑业稳定运行及其部分相关行业的消费增长。二是工业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煤炭占比较高依然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和GDP之所以增长较快,煤炭工业的拉动作用是关键。随着一季度、二季度煤炭增产增供任务完成,下半年煤炭增产空间十分有限,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明显下降。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从工业看,生产资料价格高企,我省上游原材料企业虽有所受益,但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利润受到挤压,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亏损程度有所加剧。1-2月份,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8.4%,其中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7%,小微企业下降14.8%;全省亏损企业中近86%是小微企业,较2021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从农业看,受产能充足、需求低迷、猪周期以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生猪价格屡创新低,2月份全省生猪平均价格同比下降46.3%,跌至2019年7月(32个月)以来价格最低。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出现下降。3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继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3月份以来,全省多地发生疫情,即使是短时间小范围的封控措施,也直接抑制了部分居民消费尤其是非刚性消费;疫情解除后,这部分消费不会立即恢复并且很难回补。大中型百货企业客流明显减少,销售收入下滑。3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服装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下降21.0%、10.9%和17.1%;居民出行减少叠加高油价的刺激,汽油销售量减少,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0.4%。五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建筑业和部分行业消费受到影响。一季度,全省土地购置面积下降30.4%,开发商投资意愿明显下降;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大幅下降18%、19.8%。部分房地产相关行业如装修、家居用品类销售额也明显下降,全省限额以上家用电器类、家具类、建筑和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3.2%、25.1%和8.5%。
综合看,一季度全省经济稳中向好,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协同并进,确保各行业各领域如期实现年度目标。
有利因素:一是税收收入大幅增长。一季度,全省税收收入完成838.1亿元,且累计增速环比持续加快(前三个月分别增长67.5%、70.9%、72.6%),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合计完成692.5亿元,平均增长87.4%,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在80%以上,增收323亿元,占税收增收额的九成以上(91.7%),是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二产税收贡献度提高。一季度,第一产业税收完成1.5亿元,增长98.6%;第二产业税收完成636.3亿元,增长102.4%,增收322亿元,占税收增收额的91.4%;第三产业税收完成200.3亿元,增长17.4%,增收29.7亿元,占税收增收额的8.4%。第二产业税收占比不到八成,但对税收增收的贡献度超过九成,增速快于整体和其他产业,煤炭行业税收持续快速增长是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三是上年缓税集中入库和集中预缴企业所得税拉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上年缓税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入库约157.6亿元,比上年同期(12.2亿元)增收145.4亿元,占全部增收额的42%,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7个百分点。一季度集中预缴企业所得税89亿元,比上年同期(48.5亿元)增收40.5亿元,占全部增收额的11.7%,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
不利因素:一是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今年中央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之上年缓税入库拉动作用不断减弱,后期税收收入增速存在较大的回落压力。二是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4月份山西省多地发生输入性局部疫情,多地采取封控、管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与服务业的复苏,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三是煤炭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俄乌冲突等海外不确定因素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波动性较大;全省煤炭销售收入1、2月份环比上月分别下降29.6%、0.6%,影响煤炭行业税收增速连续两个月环比收窄10.3、2.4个百分点,加之疫情物流运输不畅,煤炭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对行业税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合看,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不断提升。研判后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财政收支运行仍面临收入增幅放缓回落、支出压力较大等问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
一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做到快速反应、精准防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通道,强化地区、部门间统筹协调,确保交通骨干网络有序运行,全力保障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要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深入开展入企包联帮扶,用足用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加强用工、用地、用能、融资等要素保障,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产能尽快恢复。三要适度超前布局、积极扩大投资,抢抓二季度施工黄金期,加快交通、水利等领域重点工程建设,加快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工期、抓进度,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一是继续加大对住宿、餐饮等消费产业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的43项政策和我省的61条措施,推动住宿餐饮业与其他娱乐休闲消费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旅游业恢复性发展,充分发挥全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业态融合,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三是积极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拓展无接触式消费等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要稳步推进煤矿产能核增,努力释放先进产能,有力提升煤炭生产供应能力。二要加快工业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投产达效,狠抓新建、技改项目投产达效,有力促进工业增长。三要密切关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顶格落实国家、我省惠企纾困措施,加强帮扶指导,切帮助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解决堵点、痛点问题。
一要抓住疫情过后可能会出现的消费井喷式增长,提前做好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强力推进疫情过后的消费回补,加快推动消费恢复增长。二要提振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扩大二手车流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三要完善农村消费供应渠道、规范农村商业网点经营、提升城乡配送效率、开展消费扶贫等措施,更大程度释放农村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