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马莲
张家口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法学概论课程是面向非法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为一体的课程。它是集合了众多部门法律为一身的法学课程,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对中国法律体系“窥一斑而知全豹”。它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质,使学生能够尊法守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对学生的学业学习、职业岗位和个人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门课程。
学生学习目标的能见度不高,对法律虽有初步认识,但不够系统深刻,对未来的教师岗位充满期待,学有所用是学生的潜在愿望,但学生学习方法上与自身的匹配度不高。学生尚未形成整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系统的方法,学习习惯仍停留在高中阶段。学生与课堂的融合度不高,成为课堂的“观光客”,甚至有时会“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在期末集中复习阶段突击性恶补,缺少对知识的慢性消化吸收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痛点在于学生与课堂的融合度不高,学生与课堂的融合度不高其实就是课堂的吸附力不强,因此增强教学过程的吸附力,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完美转化,是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理念上来说,该门课程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生未来生活实际需求、围绕未来岗位需求进行设计(下文简称“三围绕”)。从课程设计思路上来说,课程要本着能够让学生听得懂、消化得了、用得着的实用主义思路进行设计。既要兼顾保存法学概论庞大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和未来工作岗位之需,优化教学内容,建构教学体系。
课程最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迭代重塑。既考虑保证法律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又要兼顾未来职业岗位所需,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四大模块,即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实体法、程序法。并在每个模块的章节中适当对个别知识点增加深度和难度。这样保证了有理论、有实务、有实体、有程序、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把每章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何种素养)、在其职业岗位中能够有何支撑作用作为教学内容选取的重要依据。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的选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或素养养成具有强支撑作用。
根据“三围绕”课程设计理念,和让学生“听得懂、消化得了、用得着”的实用主义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放—收—放”型三级进阶式教学模式。即通过“案例—原理—案例”的方式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讲新的知识点之前通过相关案例导入让学生凭借现有知识自由思考、开放性作答,此为“放”;之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正确答案,推理出正确的法律原理,进行错误纠正,最终确定一个标准的正确结论,做到在知识上有收口,此为“收”;而后根据当堂所讲法律原理再引发学生扩散性思考,在学习了新知基础之上对稍有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此为“放”。
法学概论课程中法律原理是枯燥乏味的,而法律案例是生动鲜活的,法律教学从来离不开大量的案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在导入环节就采用案例或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以当下现有的认知,对案例进行分析或得出某种结论,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后进行法律原理的讲解阐述,通过讲解,学生会发现刚才的答案是错误的。如此经过前后的对比,对与错的碰撞,学生对法律原理的掌握也会更为深刻。将“原理—案例”“案例—原理”紧密连接,经过如此一轮的往复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各章有各法,法法不同法”是指根据每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不同法律的时候,会根据不同法律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课程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特点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从而区别使用不同方法,真正做到内容跟着目标走,方法跟着内容走,手段跟着方法走。例如,宪法这一章可选择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模拟人大代表提出代表议案;刑法、民法这两章适用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知识产权法这章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以专利权证书、盗版衣服商标等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对于教育法规与政策这章则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辅助使用教师资格证教学手段;而对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这三章可采用以点带面法、对比法。
本课程为能给学生明确指引学习的资源,对应不同章节的内容建立不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上建立“三单一库一端”。三单是指影视剧菜单、法律网站和公众号清单、推荐阅读书单;一库是指用于教学的案例库;一端是指用于学生线上教学的手机或电脑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列出课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影视剧清单,不同教学内容推荐不同影视剧。具体章节内容推荐的对应影视剧及学生任务如下:(1)法学基础理论推荐《无问西东》,学生任务是记录该剧所涉及的法律文化;(2)宪法推荐《马背上的法庭》,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发展历史、中国法治发展进程;(3)刑法课推荐《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由学生记录、分析剧中所涉及的罪名,分析哪些是课堂中讲过的;(4)民法课推荐《精英律师》,由学生就剧中法律问题处理与《民法典》对照;(5)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推荐《幸福来敲门》,学生自愿分享观影感受;(6)经济法推荐《我不是药神》,让学生思考个人需求与社会秩序冲突的选择;(7)教育法规与政策推荐《老师好》,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好老师?剧中老师是好老师吗?(8)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课推荐《无罪》,由学生找出剧中案件法律适用错误;(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推荐《东京审判》,激发学生对民族自尊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将课程中所涉及优秀的法律网站及公众号形成清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推荐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学会查找资料,学会节制上网。
3.列出课程中需要推荐给学生的阅读书单。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讲课内容不同及探讨的问题不同,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借阅查找,并在学期末梳理每个人自己的书单,跟老师的书单对照(见表1)。
表1 课程书单推荐表
4.将课程中用于教学的案例形成案例库(集)。由任课教师团队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自制编写教学案例库(集);案例库(集)中的案例是热案、要案、经典案、本土案、本校案、本校人、本校事,更具说服力,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为深刻。
5.任课教师利用手机及电脑端在学习通APP上自建法学概论的线上课程。在学习通APP进行线上教学,进行各类如抢答、讨论、直播、做作业、观看教学视频等活动。与线下教学相得益彰,双线赋能于学生。
将本课程中每个章节以猜词(法律词汇)游戏或者案例演示形式作为导入环节,以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轻松的方式过渡至当堂教学内容,且可以做到复习前一个章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或需要通过对比方式讲授的知识,在现场组织辩论、讨论;对于遇到案例解决有观点碰撞的,利用学习通线上课程展开投票、选人活动;对于总结性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适当隐去导图中缺失部分或串联成一行数字为摩斯密码,引发学生破解密码的欲望,从而学会总结提炼知识点;对于涉及解决案例较多的章节,给学生布置作业分小组的形式演绎案例的解决;设置部分开放性作业如拍摄宪法诵读的视频,分享观影(剧)感受等;在教学中期和教学末期展示优质笔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2]。
在课程评价上我们实行个人品行考核、平时表现、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共生共融,师生双向互评,教学相长的良性评价体系。
1.教师对学生评价方面。根据法学概论独有的课程性质,在进行本课程闭卷考试时,考场实行无人监考,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诚信参加考试,并将考场表现赋予10%的权重计入课程的总分。
2.学生对教师评价方面。实行教学初期、教学中期、教学末期课程结束后三个阶段向学生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建议及反馈;同时在线上课程内设置评课专区,匿名评价课程或教师。
法学概论课程与立德树人教育是同质同源的。课程天然蕴含立德树人功能,同时立德树人功能反哺课程。[3]法学概论课程并不刻意设计课程的育人功能,而是在整个课程全部环节几乎都有立德树人的元素,基本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会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思维培养。无论从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设计,抑或是课程考核都在进行课程思政,点滴浸润学生。只不过重点章节涉及的课程思政更多一些,突出一些,甚至在最后的课程考核环节也将学生在无人考场所表现的诚信应考品质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这种考核评价设计本身就是对学生个人品行、规矩意识、法治观念教育的培养形式和过程。
法学概论课程如能按照前述的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具有推广价值。至少对达到教学效果具有推动作用。
第一,学风建设方面推广价值。本课程中无人监考考场的设立,促进学生优良学风形成,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行教育的良好途径。
第二,课程导入方面推广价值。该门课程中的案例式课程导入和猜词游戏式导入适用于法律类其他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宪法学等课程。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推广价值。将学生在无人监考考场表现作为其品行考核内容,纳入课程考核的方式可扩展至具有评价人的思想品行或对人的行为规范有要求的课程中,例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与政策。
第四,教学组织及活动方面的推广价值。情景模拟演练、猜词游戏等方法可以推广至财经职业法规、税法等课程。
第五,课程教学资源方面的推广价值。课程教学资源中菜单式方法可以适用于许多文科性质的理论偏多的课程,例如文学概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