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马金晶 李劲松
[摘 要] 针对中小学教科室在发展过程中功能不清,运行不畅;机构不全,缺乏引领;力量薄弱,功能受阻等问题,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中小学教研和科研的观念,从中找出积极对策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教科室的发展,为中小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关 键 词] 教研共同体;中小学教科室;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21-03
教研共同体是指在中小学教科室引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由参与活动的教师、学科教学专家及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学校领导或教科室主任),就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或现象,利用相关的理论或资源在彼此间的交流、沟通或分享各自的观点中,在全体参与人员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中所形成的一种交往关系。在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教师、学科教学专家及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彼此间只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场域(如在教室或教研活动室)就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小学教研活动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中小学教科室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一、中小学教科室管理之“难”
(一)功能不清,运行不畅
在中小学教科室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科室这一机构内涵的认知,导致中小学教科室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未能得以体现。长期以来,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教师的意识中认为教科室的功能及作用仅仅停留在对学校课题的管理上,未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教科室的功能。同时,加之在对课题的實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重两头,轻过程”的现象,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时间及教学常规之间容易出现“两张皮”的尴尬状态,使中小学教科室的运行难以顺畅。
(二)机构不全,缺乏引领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面对“双减”的挑战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由于对中小学教科室的模糊定位及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等现象长期存在,这就使原本就尴尬存在的中小学教科室生存显得举步维艰。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小学教科室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对学校教育科研文件通知的上传下达、做资料、搞汇报等学校行政工作上,在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专业引领方面自然就显得力不从心。
(三)力量薄弱,功能受阻
由于中小学教科室的职能和定位不甚明确,机构人员配备不强,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教科室缺乏对学校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再加上教师淡薄的科研意识、薄弱的科研基础、欠缺的科研方法、能力的相对不足,使本就力量弱小的中小学教科室发展举步维艰。此外,由于受制于学校其他因素的干预,教科室的功能定位未能与学校办学理念、教师发展、课程建设与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深度的融合,导致中小学教科室功能的发挥严重受阻。
二、中小学教科室管理之“困”
(一)角色定位不清
中小学教科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脑”,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撑的同时,在实际的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起引领、管理、指导等基本作用。但受到学校行政的强势干预,中小学教科室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极为尴尬。教科室被异化为教(导)务处的一个附属品和陪衬品,教科室本应当承担的功能未能得以发挥,反而成为为教务处分忧解难和处理具体教学事务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二)引领作用难发挥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科室的存在应该在教育科研方面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负责好学校课题研究体系建设,指导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及实施情况。同时,要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对教师培训、教师发展、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教科室的尴尬存在和模糊的角色定位,使教科室的自身发展处于尴尬境地,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得以体现。
(三)校本研修走过场
从理论上来讲,中小学教科室是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者和中控台,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起“中枢”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装点学校门面的噱头,对于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级及任课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课后作业的优化及有效管理,教研组及教育科研质量的提升,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甚微,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也没有发挥出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中小学教研与科研之概念厘清
(一)从含义上来看
教研指的是借助某一教育或教学理论,对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产生的某种问题或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的活动或过程,其主要目的或功能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而科研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某个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严格的研究程序,遵循科研的范式,以发掘或产生新的某种规律性的知识为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其主要目的或功能是服务于教育实践,提炼经验,发现新的或更加完善的教育规律知识。
(二)从活动主体来看
中小学教师是开展研究活动的主体,教研活动是学校里的常规活动,也是体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展现学校文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科研似乎与中小学教育毫无关联,它与平日所说的教研究竟是否一样?这需要我们对教研和科研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摸清和弄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研主要是对已有的教育理论或是被普遍接纳了的教育规律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的行动研究。教研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真实且具体的问题;而教育科研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中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规律进行验证或探讨的创造性活动。具体来说,教育科研侧重于理论范畴,主要是发现或探索教育规律的理论,而教学研究偏重于实践领域,主要是运用和验证教育教学的规律。
(三)从研究目的和过程、应用范围上来看
教研是为了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科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实践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教研主要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解决但解决得不太好的问题,而科研主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中没有解决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研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体的、分散进行的,不要求有严格的连续规程;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联系、系统的研究活动。从二者成果的应用范围来看,教研的研究成果因受制于研究的对象、目的等,其成果仅限于某一学科、某一教研组或某一学校,惠及范围狭窄。而科研的成果因研究的目的或对象的不同,其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某个领域、某个地区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使用和推广。在中小学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研和科研有了明确和清晰的认识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教研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参与的,而科研就并不一定要求所有人都参与其中。
四、中小学教科室管理之“策”
良好的教育科研素養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科研素养和行动能力,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才能发挥中小学进行教育科研的最大效益。中小学教科室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中小学教科室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育和造就专业化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
专业化的教育科研队伍是落实和保障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有力支撑,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径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要努力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科研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将教研科研的实绩作为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从如何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展开选题、如何填写申报书、如何进行研究路径的撰写等方面进行;也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采取定期开展的方式并有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
(二)努力构建教师教研发展共同体
教师教研发展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教科研目标或学习发展目标,进一步达成的价值认同和共同发展的集教、研、训、学于一体的专业组织。在这一组织内,教师通过具体的行动研究,不断地主动获取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同时获得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发展共同体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了解不同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以通过定期召开科研人员联席会议等方式搭建交流和合作展示的平台;同时建立定期的考评制度,建立奖惩措施,通过考核评比,不断提高教育科研人员整体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一组织内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还可以以此为契机给中小学教师搭建良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让教师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交流中产生科研的火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科研合力,产生并形成一支优秀的具有极强“战斗力”的教研发展共同体。
(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科研领导力
校长的科研领导力是指校长在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的基础上,在科学、合理的科研观念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或科研人员,通过制订适合本校的科研规划和推进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并不断优化或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品质和科研品质的能力。一名具有优秀科研领导力的校长,首先一定是一位出色的科研教师。因为中小学的校长不仅是一名学校领导者,还是一名教育科研的研究者,只有校长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扎实地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搞科研、带着课题去探究,引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实现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中小学校长在带领全体教师借助教育教学理论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不仅是对教育理论的再次学习和深化,还是教育理论反哺于教育实践的真实验证。
(四)建立完备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制度
学校每一项工作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育科研制度下,学校的教育科研才能够有效展开,中小学教科室的功能也才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科室应该定期召开校内的教育科研例会或利用和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通过总结、研讨、微讲座等方式结合教育科研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在确定相应课题后,达到立项的可以在校内开展立项,对于已经产生的各种成果可以通过公开发表、区域教研、汇编成册、交流展示等多种途径或手段予以交流和展示,提升教师参研的热情。同时,也要建立完备的教育科研经费保障制度,在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上给予相应的保障,合理和充分地调动教师参研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素质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外部保障,最根本的是要求中小学教师具备参与教育科研的优秀素质与品质。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面对教育科研时首先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不要被所谓的神秘面纱所蒙蔽,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是来自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其次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以甘于寂寞的心态去面对,因为我们教育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求实、求真、自律的研究态度,严格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禁各种科研泡沫的形成或学术垃圾的产生。
(六)切实发挥好中小学教科室的职能
中小学教科室在运行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好各项功能。在积极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同时,立足学校发展实际,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提出和制订教育科研指南,引领和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管理。通过课题管理,抓牢学校课题申报、立项评审、开题论证、阶段考核、结题鉴定、成果推广及宣传等工作。同时,也可以利用课题研修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学习,教师在校内或校际的交流以各种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在同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同时,为学校校本经验的积累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学校良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环境的支撑下,在中小学教师教科室的影响和带动下,在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专业化的熏陶下,才能内强科研素质,外加积极投入,努力向专业型、研究型的中小学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柳翔浩,史利平.中小学教师实用教育科研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2]柳翔浩,史利平.中小学教师科研流程及学术规范指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艳伟.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常见的问题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5).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