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自我构建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资源,丰富阅读内容,有效开展群文阅读,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初中部编版教材为例,从“整体性、主体性、开放性”等方面,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主体性;整体性;开放性
新课标提出:“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等手段,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不少于400万字的总量,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品味和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可以自主选择优秀的材料,培养学生比较、辨析、迁移、创新的思维能力。这种阅读方式与部编版“1+X”的编排理念形成了有效契合。部编版教材注重主题单元的设置,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多种文本相互补充,形成整体的思维。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与教材相关且具有探讨性的议题,选择一组具有相联性或者异质性特征的文本,展开集体构建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改变了单篇阅读的狭窄化,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广泛的阅读材料,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存在以下问题:(1)认知不足。不少教师缺少对教材体例整体了解,缺少单元主题意识,致使群文阅读教学得不到实施。(2)认知错误。不少教师将群文阅读简单地认为是阅读材料的补充,缺少科学有效的教学任务设计,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3)参与程度不高。群文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认知、阅读经验具有一定的要求,是一种综合性阅读方式。教师缺少对群文阅读有效的情境活动设置,学生的思维就很难被激活。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的整体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下面围绕这三点展开具体的论述。
二、群文阅读设计三大意识及其实施策略
(一)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形成群文结构化
群文阅读将一篇篇文章整合成相关联的系列文本,体现出了阅读的综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的时候注重整体性,培养学生整合的思维,从而有效地让知识结构化。群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特征为整体性,它注重从整体出发,整合文本,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建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首先,以议题为抓手,注重整合文本。教师组合文本的前提是选择一定的议题,好的议题可以让群文组合更具逻辑性、鲜明性。部编版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单元主题的设置,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此为切入口,选取相关议题,从而形成整体阅读。笔者对七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以下议题:第一单元:自然美景——朗读,享受美;第二单元:情意无限——如何表达心中的爱;第三单元:走进伟人的心灵——把握文章大意;第四单元:那一代人——在圈点勾画中感受那一代的独特;第五单元:生命之歌——读出生命的内蕴;第六单元:放飞想象——读出真善美。教师围绕这些议题进行教学设计,便于发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规律。学生不仅可以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提升思维能力。
其次,以文体为抓手,形成整体阅读。群文阅读需要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并以此为抓手形成阅读时的强大张力,探究出文本的深意。比如,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春望》、九年级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跨越教材单元的限制,将同类文体、同一作家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形成群文阅读。教学中对这三篇文本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的特点上,去分析这三首诗歌的异同点。学生在归类的过程中发现:三首诗歌都体现了杜甫为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伟大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差异性,并形成表格汇总。学生进一步思考,形成以下结构化知识,见表1。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挖掘群文深刻化
要注重设计主体任务,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群文阅读是一种集体的阅读经验构建行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来,让其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掘其创造性思维,深化对群文阅读主题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游记类散文阅读的时候,选取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1)选择其中一篇文本,绘制出你们本次游玩的浏览图并写好解说词;(2)有的同学在路途上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打起了退堂鼓,请你以领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劝说同学继续前行。这两个任务都是围绕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展开的,学生在绘制旅行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作品中作者所写的湖心亭、醉翁亭、泰山的路线图。比如,《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与“阴”各是什么,泰山三谷的走向,作者登山路线的几处景点以及山顶上三座祠堂的位置关系等。而任务二要求学生仔细研读三篇文本的景色描写,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再描绘出来。可见,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主动学习与自我建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三)注重活动的开放性,构建群文情境化
创设开放性情境,让阅读更加深刻。一定的阅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情趣。教师需要注重活动的开放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比如,围绕“生命的意义”这一主题,教师选择了《斑羚飞渡》《植树的牧羊人》、克拉玛依大火的新闻材料组成群文阅读。教师设置这样的一种生活情境: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而来,让你我猝不及防。在这场灾难中,有为了蝇头小利卖假口罩的商人,也有不顾个人生死奔赴前线的医务人员。请结合上面几则文本,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完成800字左右主题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论述文。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很容易对群文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有的同学写到:
从古至今,人类就有敬畏生命的传统,有舍己為人的牺牲精神,有生生不息的繁衍意识,正是这些促成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从单篇阅读转向多篇阅读,进而进行群文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框架,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何小敏(1977— ),女,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实验学校副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