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丽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能在学生学习数学之初,就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数感;兴趣;方法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善于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探索并总结出以下方法,希望和同仁共享。
一、数感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
经过观察发现,有数感的小学生思维能力特别强,在数学课上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数学成绩相对较好,在难题面前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数感能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将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创造必要条件。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脸上有五官,身体上有四肢,我们每个人的生日也不一样,每年都会有许多不同的节日……这些数字包围在学生的身边,只要教师能够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多多思考,接触的数字多了,就能培养出数感。
(二)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在6~12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他们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什么事都想去试一试,玩一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努力培养他们的数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去培养孩子在玩中学习数学,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真正改变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看法,让他们知道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魅力
每当接触到新的学生,教师都会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不只是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公式,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和爸爸去市场买鱼,爸爸说:“瞧,我这条鱼有3斤重”,学生的头脑中就应该有一个数字的感觉,3斤是什么概念。再如,当妈妈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不过五六岁的样子”,学生的头脑中就应该有个与五六岁孩子相匹配的印象,这就是数感的一种体现和运用。
(四)游戏中培养数感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我们读书的时代,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教师可设计猜一猜、摸物体等游戏,让一部分学生闭上眼睛,另一部分学生把眼睛睁开,然后同时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说出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明白正方体不论怎么翻动,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利用正方体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有始有终才能兴趣专一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类学生:他们并不比别的学生笨,就是没有耐性,做事有头无尾,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遇到更有意思的事情,兴趣便转移了,把本来在做的事情丢下不管;二是碰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就不愿去克服困难,就没有耐心坚持下去;三是缺乏动力,认识不到所做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然会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了。那么,该怎样让学生能够保持兴趣,做事有始有终呢?
(一)让学生从点滴做起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他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优先完成最基本的事情。例如:认真做完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包括实践作业),无论是课上的或者是课后的。这样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
(二)要学会制定具体的目标
学生制定的目标如果与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相差很远,那么这类目标就难以完成,只有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才可能做到有头有尾。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之后,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在完成目标中树立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无论结果如何,要坚持到底
学生做事情若是一开始比较顺利,后来或多或少地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告诉他们,因为他们的坚持,事情也许能够朝好的方向发展;即使努力之后结果仍然不理想,只要努力了也是成功。教师经过以上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了认真负责的态度,树立了信心,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三、变换方法,以生为本,才能将兴趣进行到底
教师所教育的是有思想、有感受的学生,他们的感知往往比成年人更细腻,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相反,教师不加思考的一句批评,一个厌恶的神色可能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甚至开始厌学。因此,在教学中变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生为本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一)多多发现,及时表扬
表扬是需要技巧的,毫无根据的表扬往往会失去了它的魅力,只有恰到好处的表扬才能让学生产生荣誉感,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有效表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家长打电话,和家长沟通,让学生通过家长的肯定获得学习的信心,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用作业本传递真情
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师生有效交往的基础上完成的。然而,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如角色的差异和年龄、心理的差异等。作为学生,交作业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作为教师,批改作业则是“家常便饭”。在单纯的知识教学倾向的影响下,交作业和批改作业成为督促学生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常规武器”。现实中,为作业而“作业”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久而久之,作业只剩下“常规”,成为一种“程序”,而“武器”的作用越來越少。究其原因,就是师生对其缺乏热情和关注,教师只管对错,学生只看分数,以至于无论优与差,都已麻木,发下本子,随意扔进书包。
如何充分利用作业批改这一师生交往的资源,让它不仅承载知识,还能传输师生之间的情感呢?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去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不仅完成评价知识学习的任务,更能让它起到传递教师情感的作用。比如,叮嘱一下学生最近应注意的问题、应克服的困难,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成为光荣的一员等。教师批改作业方式改变后,每一位学生对作业都视若珍宝,每每作业拿到手后,马上打开当天的一页,急于想见到教师和他们之间的悄悄话和秘密。学生有的微笑、有的脸红、有的无动于衷,还有用很真诚话语主动给老师写回语的……教师用自己的红字连上了他们的红心,彼此之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四、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解决生活中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让他们找出观察到的图案,并指出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课,可以举身边“清仓处理”“打折甩卖”的例子给学生解释其中的数学知识。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所教育的学生是非常天真和单纯的,他们喜欢教师,所以就喜欢教师所任教的科目,在师生不断地情感升温中,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也兴趣高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身为教师,时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使学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祖红.小议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J].教育艺术,2009,(17).
[2]吴景兰.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普教研究,1995,(04).
[3]李清秋.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学教育,2005,(08).
[4]郭焕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0,(05).
(責任编辑 武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