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节日文化的小学美育活动策略研究

2022-05-23 19:48聂琼杨密
求知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

聂琼 杨密

摘 要:节日文化中凝结着各民族的民族精神、智慧和情感,传承着各民族的文化血脉与思想精华,起到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源。文章分析了传承节日文化的小学美育价值,从营造传承节日文化的环境之美、丰富传承节日文化的教学之美、体验传承节日文化的活动之美三个角度探究传承节日文化的小学美育活动的有效策略。通过利用节日资源开展美育研究,把美育融入传承节日文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节日文化;美育活动;审美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规划课题“传承节日文化的小学美育研究”(CJK20190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聂琼(1980—),女,湖南省长沙县大同星沙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杨密(1980—),女,湖南省长沙县大同星沙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一、传承节日文化的小学美育价值

美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具有深厚美育传统的国家,更是对美育实施予以高度重视[1]。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包含建立美的形式和认识美之所在等重要内容。美育不仅是对学生艺术技能与特长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等进行全面培养。学校要做好美育工作,将美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丰富多元的美育内容和活动,推动学生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我们的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凝结着各民族的民族精神、智慧和情感,传承着各民族的文化血脉与思想精华,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开展美育研究,把美育的精神实质融入传承节日文化的全过程,既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和感知节日文化的深层内涵,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又能使学生形成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传承节日文化的小学美育活动策略

(一)营造传承节日文化的环境之美

学校丰富的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校园的外观设计、绿化布局、装饰布置营造出的环境,能直接传递与表达教育者对教育的理解和对美的认识与感知,也能影响学生的认知与品位。

1.融入节日文化的氛围美

学校的文化环境也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美育课程,具有不容忽视的育人功能。如校园宣传栏、标志性建筑、教室布置、读书长廊、各类宣传标识等显性的要素,以及学校及班级风尚、人际交往氛围、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学校通过营造具有节日特色的浓厚氛围,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官为媒介,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新鲜体验。如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可以举办大型艺术展演、游园会等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主题进行艺术創作,通过舞台表演、录制视频节目等形式向学生、教师、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听唱节日歌曲、排练演出节目、制作节日贺卡等活动中体验艺术,感受艺术之美。若学生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那他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将把艺术活动看作是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2.创设节日文化的装饰美

创设有审美教育意义的节日文化氛围,以美的装饰、美的布置丰富学生的眼睛,启迪学生的心灵。正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都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节日里,学校要让节日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做到环境育人,润物无声。以元旦为例,贴春联、赏书法、绘画、剪纸等活动成为一道艺术盛宴。各班学生积极参与庆元旦的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活动,用自己的双手绘制艺术作品,并用它们装扮橱窗、教室、走廊等。祥和的新年氛围全由学生动手营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元的美,从而身心愉悦。

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评美的方法,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是对学生美育培养的更高要求。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学生都会制作精美的节日手抄报、手工作品装扮校园,师生走进校园就能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同时,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的方式分享交流美的成果,品评美的内涵。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更大提升,鉴赏能力和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发展。营造积极向上、氛围浓厚的节日文化环境,需要学校及教育者深度思考和探究,而真正的节日文化精神渗透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育人环境,还需要延伸至家庭以及社会,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节日文化的洗礼,启迪智慧,锻炼能力,健康成长。

(二)丰富传承节日文化的教学之美

美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应充分发挥美育的综合功能,打破学科界限,以贴近学生心理、反映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用“活的思想,活的教材,活的课堂”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2]。

1.以德育人,美在其中

美育能够帮助人夯实成人、成才的根基。学校要想把美育工作和立德树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如小学新课程“道德与法治”就具备多种美育要素。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发掘德育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将道德美和行为美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3]。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感受家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为主题,教材内容就涉及“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采访长辈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当地人们是如何过端午、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节日风俗。将教材、节日文化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具有节日气息的美文、美景、美食等融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A3C31AD3-7F7E-4240-A732-401121FE6945

2.感悟文字,“悦”读越美

阅读教学承载着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等重要任务。通过阅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朗读语音之美,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素养。教育学生阅读好书、背诵经典、赏析文本,使学生从文字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形成审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关乎节日文化的诗歌、美文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音韵美,在诗文配画中享受色彩美,在文本赏析中感悟词藻美,在延伸拓展活动中品味节日文化美。多元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升华美的境界。

3.塑造美型,各美其美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时节的美术作品,都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民的智慧、理想、情感、愿望、气质和追求。教师要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发展学生美术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美育与美术教学密不可分。

教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融视觉、审美、实践、创造、人文为一体,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向精神传承、文化认同的审美高度发展。

4.用情带声,以乐养心

音乐之美可以洗涤心灵。音乐课堂教学是渗透美育、传情达意的直接媒介。音乐课堂中,老师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唱、跳、奏、演、创等教学环节去感受音乐之美,可以提升自身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和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素养。

比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为期待的节日。通过《庆祝六一》《我们的节日》《童年》等歌曲的教学,更能勾起孩子们对节日的期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教学一些欢快、活泼的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快乐的节日气息;学校开展节日音乐会、节日歌曲创作等活动,能丰富节日内容,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三)体验传承节日文化的活动之美

学校将美学渗透于各学科,围绕“在美育中陶冶学生情操”“在美育中启迪学生智慧”的理念,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大胆创新,开拓领域,开展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本领,以美启智,以美践行。

1.活力运动,健美体魄

体育之美,美在力量与速度的较量,美在拼搏与坚持的刚毅,美在跌倒后奋起的勇气,美在团队协作、力争上游的集体凝聚力。学校抓住传统节庆时间节点,掀起一个个体育健身热潮,并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入运动中。如开展“五一趣味运动会”“迎国庆展风采阳光体育节”“迎新年运动达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健学生的体魄,锤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尽情享受运动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喜悦与自豪,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素质,在运动中感受运动之美,培养审美品位。

2.探索发现,科学之美

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节日特色活动策划中融入科学元素,带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感受四季,观察日月星辰,参观博物馆,创作科技作品,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意识。

3.成长体验,以美育德

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以春节为主题的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绘本漂流活动,有关“年怪”的故事被叙述得栩栩如生,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春节的神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年的味道》提及了中国人心中不能割舍的年味,体现了浓浓的家乡情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心灵和精神得到净化,情感世界受到美的熏陶。[4]

再如,清明节开展“祭奠英烈”“参观烈士陵园”“踏春”等活动,端午節开展“包粽子”“龙舟诗会”等活动;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国旗下敬礼”“观看国庆大阅兵”等活动……通过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懂得个人与国家荣辱相依,个人与民族密不可分,让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建立坚定的民族自信,肩负起传承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使命,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努力学习。

以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为载体,号召学生开展系列感恩活动和亲子活动。如父亲节、母亲节号召孩子为长辈制作一张贺卡,洗一次脚,泡一杯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体验父母工作的艰辛。很多同学在节日当天做到了为妈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和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能将孝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稚气的心灵里蕴藏着最纯洁的爱,让爱和微笑在一个个和谐的家庭中绽放,让美的德行在这些细小的活动中形成。

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内容,也让学生从中切实感受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发地改进和完善。以传承节日文化为载体开展多元美育活动,以美的活动启迪人,教育人,使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发现、欣赏和创造美,从而提升审美水平和审美素养,更好地建立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充足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资源,并在传承节日文化的过程中归纳中华美育的精神实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民族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了解民族历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代学生的传承与创造中更加丰富和深厚。

[参考文献]

冉乃彦.和中小幼教师谈美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5.

王馨,赵国栋.美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开发研究:“美丽中国”之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15):121-123.

黄荷.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0(1):112-113.

李静,蔡春.论中小学课程的美育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22-28.A3C31AD3-7F7E-4240-A732-401121FE6945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阅读教学之审美教育方略
墨香满园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