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誉
摘要:近15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肥胖、近视等身体问题呈年轻化发展态势,因此关注中小学生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存在必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部编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做出开展价值的分析,得到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合理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而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部分初中生仍面临着身体素质不高将带来的潜在危害,为学生健康情况考虑,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课程开展成效的评价标准。唯有增强教学成效,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体育课程带来的益处,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内容,来贴合社会发展趋势与学生心理状态。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价值
初中生年龄普遍在12-15岁左右,此时心理、生理发展情况尚不完全。《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内容来影响学生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因此开展落实该门课程,能充分改善学生的生理条件,比如增加肺活量、促进生长发育等;还可调整学生的心理健康条件,帮助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影响,并提升大脑活力增强智力水平。
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一,打造体育课程的和谐师生关系。无论何种课程,都需要有一位带领者,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保证课程进行期间能在舒适、平等的环境下完成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成效。一段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课程教师可凭自身积极热烈的状态出发,来获得学生的关注,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唤醒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在愉快的信任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第二,充分理解学生需求,将课程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初中生从法律意义上还属于不完全刑事责任人,其心智及行为上仍具备孩子的特征,因此体育教师要尊重初中生保有个体差异的权利,不可一味苛求体育运动成绩。首先教师可允许学生展示个人个性,比如創办体育沙龙邀请学生们谈谈自己对体育课程的想法,能从学生视角下获得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其次,教师要适时展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成果,不仅要为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更要关注其他学生在游戏、技巧中展示出的天赋,不吝啬赞美,鼓励学生发展真实的、健康的自我。
三、提升课程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由于既往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文轻武”现象,导致体育教师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过学生家长的广泛重视,但身为教师,其职责便是育人,无论在哪一个学科岗位上,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体育课程在部分学校仍是边缘化的存在,这便要求体育教师应完善体育、健康等知识架构内容,通过开办更为新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教学成效。
(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可在课程的准备活动部分进行内容创新。要想达到快速吸引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程的目标,便应打造全新的准备活动,帮助《体育与健康》课程导入教学内容。比如加入与时俱进的课堂游戏来代替慢跑热身、用组合型器械来替换徒手热身操,丰富的课前准备活动能让整节体育课都变得活泼热烈。
其次,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更加整体、合理地搭配教材内容,可达成创新目标。体育课程长期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并不能给年轻的学生们带来较多新奇感受,教师可结合现有教学内容,将学生需求融入进课程实践中,由此打造出的整合型教学内容能引发学生更多练习欲望。
(三)激发学生创造意识
教师需要钻研各类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还可将其余热门学科内容导入体育课程中,多元化视角下培养学习兴趣。比如《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喜欢的学科之一,该课程中的很多教学案例及启示都能应用到体育课程内。当发现学生存在害怕情况导致的不肯训练时,体育课程教学成效降低,此时通过结成互帮小队,借助友谊、团队合作等力量帮助体能稍弱的伙伴完成体育课程内容,不断激励学生们发展自主能力,还能增强体育课程内的创造意识,一举多得。
结语
综上,体育教师可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等方式,来增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感受体育课的深度魅力。体育教师应以学生健康安全成长作为课程设计标准,借助合理的教学模式,学生能逐步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浩伟.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2020,(28):14-15.
[2]张小华.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探讨[J]. 体育风尚,2019,(09):93-94.
[3]武程程.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路径[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1):12-14.
[4]田志坚.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个性培养探略[J]. 考试周刊,2019,(60):144.
[5]张艳菊. 基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19,(6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