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关键词:乐中学 疑中问 思中探 动中悟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未来社会对今天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创设各种情境,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爱上数学并学好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统计》中的分段整理数据”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课件出示鼓号队表演的场面)
师:学校想给每个鼓号队队员订制一套漂亮的队服,如果你是负责人,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生:测量身高。
师:为什么要量身高?
生:身高不同,衣服的长短也不同。
师:根据鼓号队队员身高记录单,服装厂是不是给每个同学都单独设计一种型号呢?
生:不是。
师:如果你是服装厂的师傅,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身高差不多的归类,分几种型号就行。
师:根据儿童队服制作标准,服装一般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尺寸。你知道每种型号的服装要购买多少套吗?
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在“疑”中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任何思维都是从疑开始的,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诱发学生质疑的情境,教会学生善于质疑并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不断设疑、释疑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最终能使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我充分地挖掘教材内涵,用课件出示主题图:三个小朋友每人说了一句话,“我已经做9张画片了”,“我是小亮,我做了24张画片”,“我是小红,我做了6张”。 提问学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題教师就用课件相应出示。等所有问题都出来以后再引导学生逐一解决。这样,不仅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境,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让学生实现了“成为一名探索者”的这种愿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中探。
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把学生引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吸引力,并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差异明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出大小;如果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出来,怎么办?(重叠)如果不能重叠又怎么办?(数方格)如果格子大小不一样能比较吗?不能比较又怎么办?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向目标逼近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自然的引进了面积单位。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一次又一次被打破,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激起他们不断地探究发现。
4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中悟。
皮亚杰也曾经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操作不仅是认识事物的手段,也是思维的起点、智力的源泉,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电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有意识的创设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自的实践中激起疑问、产生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长方形,有几种方法?拼好后思考:1.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和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的思维在操作随之展开,他们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再通过直观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宽。有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铺垫,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就是用转化的策略,把它割补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一次次的割补剪拼操作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给学生播种了一种数学思想、数学智慧和对数学研究和创造的机会。
总之,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使课堂教学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处处充满启迪学生思维的魅力,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永其. 情境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建[J]. 天津教育, 2020(1):2.
[2]孙丹.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