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关键词:文物;考古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中国已知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有近40万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政府对文物抢救保护投入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此期间,中央财政用于文物抢救保护的专项补助经费达7亿元,安排文物抢救保护项目1000余项,大批濒临毁坏的文物得到妥善保护。2004年,西藏自治区计划安排7000万元用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对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河南少林寺进行大规模寺院整修的工作,也已于2004年2月开始进行。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中国已参加全部四个文物保护国际公约。2002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文物转让和交换首次作出明确规定。2003年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以及第一个长城保护专项规章——《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迄今为止,政府有关部门评定出10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80多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对此等城市的保护,既包括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保护,也包括对古城规划格局、风貌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保存。
一、环境污染对文物的影响
1.酸雨对地上文物的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提升,而且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酸雨对于地表文物和地下文物的破坏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含有大理石成分的雕塑建筑物,其破坏作用尤为显著。我国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乐山大佛在长期的酸雨腐蚀作用下,部分石像已经面目全非,剥蚀严重。酸雨降落土壤,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地下文物的存放环境,尤其对于青铜器、铁器、骨器等影响严重。
2.水污染对文物的影响
由于我国对于污水排放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业、生活废水往往被排放到附近河流、海域等,长年累月的沉淀,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地下水对尚未开发的地下文物也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比如深埋地下的化石、陶瓷制品、墓葬等,降低了文物的开发和收藏价值。而且,即使地下水没有被污染,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下文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则会加大对于文物的侵蚀作用,地下水位下降,则会导致地表塌陷,同样对文物产生破坏作用。
3.光辐射对文物的影响
光辐射对文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尤为严重。汽车尾气中往往含有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往往产生有机醛类等腐蚀性很强的污染物,常年累月可破坏文物的表层及质感。
二、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不仅环境污染会对文物开发与保护造成影响,同样,文物考古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难题,具体如下:
1.考古工作人员环保意识不强
考古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古工作时间历时较长,在野外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如果随意排放,往往会使地表水源受到污染,如果距离考古河道比较近,还会污染考古河道,同时考古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弃物、生活垃圾等都会对考古环境造成影响。而现阶段考古工作人员由于环保意识不强,或者疏于对考古现场垃圾的处理,上述污染现象还时有发生。
2.野外考古导致水土流失
在野外考古作业中,尤其是涉及挖山掘石等大型作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土体和岩石等固体废弃物,而且会破坏山体的结构,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会出现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危害。而且考古人员野外驻地的帐篷及施工便道,如果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大雨或者大风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3.野外考古影响局部生态环境
一些文物深埋地下,野外考古挖掘,往往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改变原有土地用途,与之相关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则可能遭到破坏甚至一些稀有物种可能因为周边环境的变化而灭绝,所以野外考古如果考虑不周,也极有可能影响局部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加强文物考古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充分认识环境对于文物保护的影响,以及野外考古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具体如下:
1.加强田野考古的过程中保护
田野考古从田野调查到文物挖掘完毕,既要加强文物保护,又要考虑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考古调查阶段不仅要充分了解文物的基本状况,还要了解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在考古过程中对其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其次,文物发掘过程中,要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区别对待,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落的地区要将挖掘的土层分层保存,同时将地表植被保存完好,在挖掘完毕后,再将植被尽量恢复挖掘前的状态;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保护,而且要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决定。
2.加强规划,实施全面保护措施
利用现代技术对地下文物进行勘探,在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的同时,要同步加强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文物类别及周边环境特色,量身定制文物考古及挖掘方案,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并能很好的将文物保护并展览。同时,要提高考古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注意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妥善安排扎营地点,小心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将人为对考古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加强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合作
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加强合作,对于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来说意义重大。一些重大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由于对于文物分布不了解,往往在工程开展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对地下文物造成了破坏,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对于文物的破坏令人痛惜,如果事先经文物部门勘探予以排除,则能将这种事件概率降到最低。同样,在文物考古挖掘过程中,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文物和当地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效率。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古村落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为世界罕见。此类村落自然环境保存完好,且保留大量的民间文物和乡土艺术资料。大规模的古村落保护行动正在文物部门的规划中。
参考文献
[l]王辉.环境考古:探寻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38).
[2]同帜,曹剑英.文物古迹的环境污染因素及其影响研究田.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4(s).
[3]陈新民.谈文物环境保护[州.中国文物报,2011一10-12(4)